歷史中千耦其耘和個體農耕是耕作方式嗎

時間 2021-06-14 06:08:05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從使用的生產工具看:從「刀耕火種」到使用鐵農具和牛耕。(說明:

人類社會農業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又稱為「火耕」。距今七八千年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最早的鬆土地工具---耒耜,農業耕作進入了「石器鋤耕」或「耜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極少),農業耕作方式進入了青銅中耕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用牛耕地。戰國時期,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從生產的組織方式看:從「千耦其耘」到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說明:

商周時期,由於生產工具原始落後,多采用大規模簡單協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組織的方式的突出特點是「千耦其耘」。春秋以後,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私有土地的出現。

自耕農經濟應運而生。自耕農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業,「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並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模式也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

掌握小農經濟:(1)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出的產品主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或曰: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2)評價:

自給自足,比較穩定;難擴大再生產,阻礙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近代阻礙生產發展;自耕農承擔主要賦稅徭役,高壓下易破產。

認識:內容標準之所以注重"主要耕作方式",原因是想讓我們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去認識古代中國農業經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使個體勞動者具備了單門獨戶經營農業的能力,導致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的基礎,也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之一。(除此之外,教材還介紹了其他特點:從產業結構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從生產模式看,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斷改良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從生產規模看,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的基礎,從經營方式看,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

2樓:葉有洺

確切的說,不是。

遠古社會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石器鋤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