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二狗子
餘持革命主義,能相喻者,不過親友數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之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於其中,雖時代湮遠,幾於數典忘祖,然苟與之言,猶較縉紳為易入,故餘先從聯絡會黨入手
——孫中山 《總理全集》
讚美孫中山的句子
2樓:南方飛虹
解答可以寫句子:
孫中山就是“國父”,他是中國新歷史的開創者。
讚美孫中山的成語
3樓:蠍之櫻桃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兩袖清風 玉樹臨風 才華橫溢 鞠躬盡瘁
4樓:匿名使用者
流芳百世_成語解釋
【拼音】:liú fāng bǎi shì【釋義】:流:流傳;芳:香,指好名聲;百世:時間久遠。好的名聲永遠流傳下去。
【出處】:《三國志·魏志·后妃傳》:“並以聖明,流芳上世。”《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請用一句話對孫中山做一簡要評價
5樓:電影寶藏社
孫中山(1866、11、12一1925、3、12)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華**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是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幟,在他的領導下,徹底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偉大的中華**。2023年,促進了國共兩黨友好合作,創立了著名的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軍和工農紅軍培養出了眾多的傑出軍事將領,為推翻軍閥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孫傳芳、曹錕、吳佩孚等奠定了基礎,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注:黃埔軍校總理(孫中山)、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黃埔軍校其他領導人還有李濟深、鄧演達、王柏齡、張申府、邵元衝、***、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
有才君子
3.7萬粉絲 · 30萬贊
6樓:匿名使用者
孫中山(2023年11月12日-2023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字載之,號日新,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開拓者、中華**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倡導者。 2023年,成立中國同盟會。2023年10月10日,領導發動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臨時大**。2023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後被尊稱為“中華**國父”。
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
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樓:匿名使用者
1.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2. 青年時代,孫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誓言“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統治的旗幟,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業。他創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積極傳播革命思想,廣泛聯合革命力量,連續發動武裝起義,為推進民主革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
3. 2023年,在他領導和影響下,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
8樓:匿名使用者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新民主主義的代表與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光輝旗幟!
9樓:司馬雲瀟
與當時的侷限性,沒有孫中山,恐怕也就沒今天的新中國,連毛都是受到影響走上革命道路,對孫中山的負面評價都是不理性的,看不清時代不同不同的思想觀念,沒有觀念何來的行動,在當時儒家思想普及的社會層次,有幾個人會主動推翻帝制呢?所以說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一點都不為過。那些誇誇其談者把他們放到當時社會裡,恐怕連名字都不會在歷史程序中遺留!
關於讚美孫中山先生的一段話?
10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百年前,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鐵路的志向,並寫進了他巨集大的救國強國藍圖——《建國方略》。
11樓:匿名使用者
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
孫中山說過的話有那些??
12樓:九零後同學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天下為公。
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努力向學,尉為國用。
孫中山名言: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孫中山名言:疾風然後知勁草,盤根錯節然後辨利器。
孫中山名言:當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孫中山名言: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孫中山名言: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
孫中山名言: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孫中山名言: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致勵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學而後知,人不能皆為學,必持教而後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之也。
孫中山名言:我的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
孫中山名言: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
孫中山名言:惟必有學識,方可擔任教育。蓋學生之學識,恆視教師以為進退,故教師之責任甚大。
孫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孫中山名言:天下為公。
孫中山名言: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
孫中山名言: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孫中山名言: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
孫中山名言: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孫中山名言: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孫中山名言: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孫中山名言: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
孫中山名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孫中山名言:努力向學,尉為國用。
孫中山名言: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孫中山名言:國家之本,在於人民。
孫中山名言: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孫中山名言:危難無所顧,威力無所畏
形容孫中山的成語有一個前面是堅的成語
13樓:冰
名落孫山?
名落孫山
[讀音][míng luò sūn shān][解釋]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 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等到出榜;名落孫山;心上好不懊惱。”
[近義]一敗塗地 曝腮龍門 榜上無名
[反義]獨佔鰲頭 金榜題名 蟾宮折掛 鰲頭獨佔 月中折桂 一舉成名 首屈一指 平分秋色 名列前茅
孫中山的名言50句????快
14樓:弓海亦
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還需努力
2.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
3.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4.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
5.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6.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
7.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8.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9.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10.危難無所顧,威力無所畏。
11.夫以四百兆蒼生之眾,數萬裡土地之饒,固可發奮為雄,無敵於天下。
12.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13.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
14.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
15.當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16.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17.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
18.古人進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實行。能實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進步。
19.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0.天下為公
21.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22.非親有義須當敬,是友無情切莫交.
讚美孫中山的成語,形容孫中山的成語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兩袖清風 玉樹臨風 才華橫溢 鞠躬盡瘁 用幾個成語讚美孫中山 堅持不懈 百折不撓 堅強不屈 鍥而不捨 不屈不撓 矢志不渝 天下為公 心繫蒼生 開天闢地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兩袖清風 玉樹臨風 才華橫溢 鞠躬盡瘁 形容孫中山的成語 天下為公 ti n xi w i g ng 生詞本...
描寫“孫中山”的詩詞有哪些,讚美孫中山先生的詩詞有那些
gjadmwtp一 不怕掃墓人白頭,中山凌樹綠悠悠。當年黃埔分明在,風雨同舟憶歸遊。十年不謁先生墓,今日來瞻思宛然。畢竟師俄開覺路,人民勝利史無前。其一 中山陵上樹長青,民族光輝炳若星。革命成功看今日,同聲共慰在天靈。其二 盛典空前此竭陵,撫今追昔感難勝,只應善替先生志,革命精神共繼承。其三 永珍陰...
孫中山是不是埋在了南京的中山陵,孫中山的遺體是在中山陵臥像下面嗎?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中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巨集偉。1925年3月12口,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願,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內,並決定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