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國力強盛,英雄輩出,為何人氣卻遠不如國力弱小的蜀漢

時間 2021-06-08 13:25:29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國時期,東吳人才濟濟,地域遼闊,但在影響力上卻遠遠不如蜀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蜀國有正統之名,而東吳名不正言不順,並且在對待魏國和蜀國的態度上左右搖擺,政治上的非法性,軍事上的騎牆態度,使東吳在名氣上遠遠小於蜀國。

中國古代正統觀念非常嚴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是國家的象徵,有漢獻帝在手中,在政治上佔據了主動優勢,無論在當時士大夫眼中還是在正史中,一直都是以魏國為正統,劉備自稱為為中山靖王之後,為漢室宗親,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當時很多忠於漢室的人都心向劉備,劉備稱帝后立國號為漢,後世民間一直是以劉備為漢室正統繼承者,加之文學藝術的的普及推廣,蜀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要遠遠高於魏國和吳國。

東吳基業完全是靠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強取豪奪得來的,並且中國文化一直是以黃河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孫權所處的江東在當時很多地方還是蠻荒之地,無論是從歷史文化還是政治人氣,孫權都無法和北方的曹操和西川的劉備相比。

東吳前期,以孫策和周瑜為代表的進取派,積極擴張軍事實力,戰鬥力強悍,自從孫策去世後,繼任者孫權少年持重,為守成之君,東吳的發展進入了相對平穩內斂的保守階段,尤其是江東鷹派代表周瑜呂蒙相繼去世後,**代表人物魯肅力主孫權交好劉備,劃江自守,一直到東吳滅亡,江東在政治軍事上都是在蜀國和魏國之間投機,政治上的劣勢和軍事上的首鼠兩端,使得三國東吳一直成為被後世輕視的一方。

2樓:佳在

因為吳國血脈不正統,而且沒有采取籠絡人心的事情,使得名氣上小於蜀國

3樓:

吳國實力強盛,改變不了自己背信棄義的無恥行徑;英雄輩出,也改變不了立國不正的事實。因此,吳國自然而然成了三國中人氣最低的國家。

4樓:

因為雖然國力強盛,但是卻做出過背信棄義的事情,使得後人對於吳國所不齒。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吳國在三國鼎立中表現出來的首鼠兩端,為人不齒;另一個則是吳國立國的名位不正。

6樓:木瑾瀚

因為當時的東吳,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是沒有一定的理由的,所以說百姓對於他的統治並不認可。

7樓:同享文化

吳國雖然國力強盛,英雄輩出。但是他們有過背信棄義的行為。所以人氣不如正統的蜀國

8樓:想逃的風

吳國雖然國力強盛,但是名不正言不順而建立了國家為大家所不齒。而蜀國是正統的漢皇室。

9樓:匿名使用者

東吳,名不正言不順,背信棄義,首鼠兩端,為人不齒。蜀國是正統,當然人氣鼎盛。

10樓:奇聞趣事小米

其實最簡單的來說 三國鼎立 魏國天時 吳國地利 蜀國人和 作者和現在的電視都是這樣拍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以蜀國人氣最高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蜀漢實力那麼弱?

11樓:苦味精味苦

三國之中蜀漢國力最弱的原因如下:

一、人口少

三國時期曹魏戶66萬餘,人口240餘萬;孫吳的戶數有5.23萬戶,男女人口230萬人;蜀漢國全盛時期擁有30多萬戶(未失荊州時),人口約100萬,為三國中最少。至263年蜀亡時,有28萬戶,人口94萬.

二、領土小

東漢原有十三州: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另有一司隸校尉部,也稱司州。

以及西域長史府。蜀漢只有一個益州。三國之中領土面積最小。

三國轄區:

魏:青州 兗州 豫州 徐州 司州 雍州 涼州 幷州 幽州 冀州 荊州北部 西域督護府

吳:揚州 交州 荊州大部

蜀:益州

三、人才少

縱觀蜀漢政權的發展史。初期儘管劉備失勢落魄,幾度全軍覆沒,但總有一幫文臣武將捨命相隨。到了全盛時期,蜀漢武有「五虎上將」與魏延等人,文有臥龍、鳳雛、法正、馬良、蔣琬、費禕等人,可謂盛極一時,蜀漢政權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頂峰。

然而盛世一過,隨著劉備和一批將領謀士的去世,卻沒能有新的人才出現,蜀漢也就人才凋零了。直弄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雖有一個姜維也無濟於事。到了鄧艾偷渡陰平,出現在成都城外的時候,城中空有兵馬數萬,竟無人能出面主持大局,只得開城迎降。

12樓:胡道增

其實蜀漢並不太弱,蜀國後期的將領比如,張翼,廖化在歷史上都是很有才能的。

文官如蔣琬,費禕也是奇才,能才,幹才,主要是因為蜀漢的地理位置太不好了。

四周都是蠻夷,諸葛亮的七擒孟獲,是平定了南方,但是還是不得不防,這樣就牽制了一部分兵力

蜀道艱險,不適合發展騎兵,所以以步兵為主,這使得北伐時蜀國的軍隊處於劣勢,雖然益州是「天府之國」但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早已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導致蜀漢後期財力枯竭,再加上劉禪貪圖享樂,更是入不敷出。而魏國佔據北方,當時的人口北方最多,所以兵員的補充比蜀漢要快,而且司馬懿採取的防禦戰術,消耗了蜀國的國力,使得蜀國的人丁稀少。再加上劉備的「夷陵之戰」一敗塗地,蜀國的軍隊數量銳減,關羽鎮守的荊州失去,導致蜀國最為衰弱。

13樓:小橋傳

樓上說的不太對,蜀國後期的將領比如,張翼,廖化在歷史上都是很有才能的。

文官如蔣琬,費禕也是奇才,能才,幹才,主要是因為蜀漢的地理位置太不好了。

四周都是蠻夷,諸葛亮的七擒孟獲,是平定了南方,但是還是不得不防,這樣就牽制了一部分兵力

蜀道艱險,不適合發展騎兵,所以以步兵為主,這使得北伐是,蜀國的軍隊處於劣勢

雖然益州是「天府之國」但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早已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導致蜀漢後期財力枯竭,再加上劉禪貪圖享樂,更是入不敷出。而魏國佔據北方,當時的人口北方最多,所以兵員的補充比蜀漢要快,而且司馬懿採取的防禦戰術,消耗了蜀國的國力,使得蜀國的人丁稀少。再加上劉備的「夷陵之戰」一敗塗地,蜀國的軍隊數量銳減,關羽鎮守的荊州失去,導致蜀國最為衰弱。

14樓:匿名使用者

1、請分清歷史和**的區別,**把蜀國諸臣抬得略高,實際上蜀漢官僚們總體上不會比魏國與吳國的同行們更有能力(雖然不否認某幾個人確實好一些)。

2、單論國力,蜀國人口最少、耕地面積最少,而且商業流通也最少(沒辦法蜀國的活動只能限制在四川盆地內),國力最弱是必然的。

3、劉備愛民,咱們說魏吳就不愛民了麼?曹操在歷史上雖然有過多次屠城的罪行,但是對於自己領內的民眾還是輕徭薄賦的;東吳以四大家族鉗制孫吳家族,使得君主無法對領民產生太大的壓力,從結果上也是「愛民」的。

4、蜀國內部鬥得也很厲害。蜀漢的官僚結黨很明顯分為老部下(隨劉備起事的人)、荊州眾(投靠劉表時收的人)、益州眾(原劉璋的部下),以上順序同樣是待遇順序——益州眾在自己的土地上待遇最低,焉能滿意?劉備諸葛亮活著的時候用法家治國,以公平的嚴厲律條多少讓益州眾有所妥協,到劉禪時代就根本壓不住了,更加削弱國力。

5、自秦朝一統六合之後,「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一個皇帝」的思想就已經深入人心,故而三國政權哪個都沒有和平共處割據一方的想法,都試圖統一全國。

6、三個國家到了後期有共同點,就是:門閥望族對**政權的權力有極大的干涉能力。故東吳蜀漢統一後,國家政治面貌不會有什麼差別。

15樓:匿名使用者

1、蜀漢建國的時候其實就一個益州,雖說是東漢最大的州(省級行政區),但相對於全國還是太小,這樣要養活一套**機構難得多。

2、而且益州(四川)四面是山,難進難出,軍事上也佔不了優勢,就算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守不住。

3、蜀國的根基太淺,除了劉備的老班底就是靠諸葛亮等荊州集團的成員和益州本土士族,幾十年時間,內部整合還沒完全完成,蜀國就被司馬昭滅了。

4、劉備建國之初伐吳大敗,削弱了蜀國元氣。此後諸葛亮南征北戰,姜維北伐,都是消耗國力的大事。是蜀國實力日益削弱的重要原因。

5、假如荊州能夠整個在蜀國手裡,局勢可能會不一樣,可那正是魏吳不願見到的,所以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失荊州,導致蜀國未曾李國就已大大削弱實力了。

相比之下,魏國佔有整個北方,吳國擁有部分荊州和整個江東,地理條件都比蜀國優越,又都有更長的時間打下根基,蜀國的劣勢恰巧是另外兩國的優勢,就越發顯得弱了

16樓:love美美的春天

首先,在看三國的時候,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看一看,只看演義是不準確的。例如五虎上將不存在,諸葛亮的幾個智計也是移花接木等等。

其次,國力,曹操繼承了董卓的大部分遺產,先後吞併了幾個強大的諸侯,就像官渡之戰,以及西北的西涼和東北的幾個小勢力,地域最廣,猛將如雲,曹操自己也是個殺伐果斷的奸雄。東吳從孫堅一代起就在經營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孫策孫權兄弟也是

之選,兼之兩朝老將經驗豐富,國富民強,遭受戰亂先對較少,民心可用。至於西蜀,地盤是搶來的,地方是最小的,主要經濟**只是蜀錦之類的特產,沒有北方的強大騎兵 ,也沒有東吳的強大水軍,靠著老一代強將的底子強撐。最值得一提的是,阿斗是在不是個明君,甚至比常人更不如。

第三,將領,北魏有最終拿到天下的司馬氏,東吳周瑜雖然病死,還有張昭、魯肅強援,多年經營,後備人才充足。至於西蜀……難道靠關興、張苞?人才方面也是青黃不接,後備人才匱乏。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南征孟獲和七出岐山都對西蜀的青年力量造成重大打擊,頗有急功近利的意味,嗯,這也和諸葛天命不長有關,或許他已經看到了……

第四,地利。北魏地大物博,洛陽長安在手,前朝大部分遺產吞沒,無論是物資還是人才儲備都是毫無疑問的最強。東吳多年經營,有長江天險 ,坐擁魚米之鄉,水軍強盛,經濟繁榮,也是野心勃勃。

西蜀地勢崎嶇,氣候惡劣,南蠻多瘴氣,蜀道出入不便,只有小小的四川平原死死強撐,多年戰亂青壯年**殆盡,地盤是搶來的,人心不齊,天啊,還用我說其他劣勢嗎?

最後,關於樓主的設想。

第一,說起來魏蜀吳都是在搶劉秀的天下,曹操、孫權、劉備都不算是正統,掛著大義名分的劉皇叔更是編草鞋的(囧),事實上,真正有正統地位的八成死在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剩下的掌握在曹操手裡,我大曹操會放棄這個天下嗎?劉皇叔會放下他的天下百姓嗎?孫家會把多年經營的富庶東吳交予人手?

打是必然的,若是**成三個國家……你看看現在的大陸和某灣就知道了,中國人都不允許的。

第二,關於天下,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曹家的,第一代上曹操佔據絕對優勢,劉備第二, 孫家第三(也可以說是並列第二)。第二代上,曹操又是遙遙領先,扳曹植選曹丕,曹丕更是有一代奸雄的潛質。孫家一向的優良繼承人的傳統(和嫁妹子的傳統)。

劉備……你是在說劉禪嗎?你真的認為劉禪是皇帝的材料嗎?至於劉備豬腳光環附體,頑疾盡去,大殺四方的橋段……這是歷史,好嗎?

事實上我認為孫權沒在白帝城之前幹掉劉備眾就是個失誤。況且白帝託孤的橋段也是一場政治遊戲,完全沒有鞠躬盡瘁的味道。所以,若是西蜀拿天下,諸葛氏架空劉家的可能性極高。

至於曹家,曹丕是有奸雄潛質,卻沒有曹操駕馭手下和培養後人的智慧,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最終笑到最後,大晉朝延續155年之久。 至於東吳,我是支援東吳的理念的,如果拿天下在穩定的經濟基礎和民心基礎上,治理天下會比曹氏好很多,周瑜早死,也不會有司馬氏的橋段,孫家也著實強勢。可惜,西蜀率先被滅,實力差距之下,實在是難於登天,而東吳也沒有吃下西蜀而不傷身體的實力,因而只能是想想。

綜上,我認為西蜀不僅是弱,而是弱到極點,能撐到三分天下還是依靠劉備仁德,蜀將勇猛, 諸葛多智如妖強撐而已,然而,到了劉禪一代,以上三點盡歿,敗是必然的。

蜀國與吳國國力誰強,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史實)

我先解釋一下 當時並不是想投降 而是不想和劉備開戰 想求和 求和不等於投降 要是論國力 還是吳國強於蜀國 但是就當時形勢來講 孫劉開戰 得意的是曹丕 如果當時曹丕趁陸遜在夷陵和劉備對峙之時攻打東吳 東吳岌岌可危 只可惜曹丕沒有他父親的眼光和才能 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時機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 非氣的活過來 ...

中國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是那個朝代

應該是唐朝。政治上出臺了科舉制,三省六部制,且被後來朝代沿襲 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都是盛世的代表 軍事上先後 東西突厥,波斯王朝還曾經請求大唐來軍支援,結果大唐一答應出兵,敵軍就退兵了,其軍事震懾力可想而知 經濟上它的商品經濟和農業經濟都十分發達,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唐朝在冶煉,織造,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