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亓白楣
沙灣郭沫若舊居掛著「汾陽世第」大金匾,郭老少年時也在書本上署名「汾陽主人」。然而,唐代汾陽王郭子儀是陝西人,郭沫若家族則是從福建遷徙入川的——郭沫若是 郭子儀的後代 嗎? 走進樂山市沙灣鎮郭沫若舊居的二道門,門楣上黑底金字大橫匾「汾陽世第」赫然在目。
郭沫若真是郭子儀的後人嗎?若說不是,《樂山市志資料》所載《略談郭沫若的別名》一文中說,郭沫若少年時代也在他讀過的書本上,署過「汾陽主人」的別名。 筆者就此請教了郭沫若的堂弟郭開鑫。
這位73歲的老人解釋說,「汾陽世第」是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建立了功勳,唐肅宗李亨在上元3年封郭為汾陽王,因此世人稱之為「郭汾陽」。現在郭沫若舊居的「汾陽世第」大橫匾,「原來是峨邊縣的萬成之、張秉均、王靜安等贈送我父郭瑞五的。2023年父親50壽辰,他們以契友關係送來這個匾,同時還送來一副木刻楹聯:
郭汾陽富貴壽考,李列侯忠孝神仙。」李列侯即李光弼,同郭子儀都是唐代的名將。 郭開鑫還說,當時他們以「汾陽世第」相贈,不一定說明他家真是郭子儀的後裔。
郭子儀是陝西華縣人,封在山西汾陽,而他們是從福建遷徙來四川居住的,不一定是本家。既然如此,友人為什麼又要那樣恭維?原來舊社會有個習慣,自己姓什麼,就要找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本家來顯耀門庭。
例如,姓楊的好稱「弘農世第」,姓黃的稱「江夏世第」或「汝南世第」,姓張的是「清河世第」等等。所以,「汾陽世第」是別人的溢美之詞。由於這個習俗歷代已有,所以郭沫若少年時也在書本上署過「汾陽主人」,這是不奇怪的。
因昔年我們郭家是「五世同堂」,所以現在「汾陽世第」的匾仍高懸在郭沫若舊居。 然而,筆者後來從沙灣鎮的老人姚廷柱、張伯雅處獲悉,他們解放前看到沙灣鎮上郭氏宗祠的祖宗牌前左右板壁上,有木刻的「五子祝郭子儀壽圖」。這不是可以佐證郭沫若確是 郭子儀的後代 嗎?
誠然,郭子儀是封在山西,沙灣的郭沫若家庭是由福建遷來,但郭汾陽是唐代人,距今已有1200多年,在以後的朝代,其子子孫孫是否也有在福建做官或經商的?誰能不論這種可能性不存在呢?!
2樓:綠竹風行
我們都是,玉環,溫嶺,永嘉是宋朝遷移到玉環芳杜水庫上
郭子儀的後代在**
3樓:飛躍精靈
其子孫後代遍佈大江南北,內陸海外,郭子儀本人「多福、多壽、多子女」,宗子龐大,計有八子、七婿。八子依次是曜、旰、晞、昢、晤、曖、曙、映。長子郭曜性格沉著冷靜,相貌魁梧,有豪傑之氣,年輕時隨父做官,進而沙場奔戰,終升為太子詹事,封為太原郡公。
建中三年(782)即父逝世後的第二年謝世。唐皇李適贈為太子太傅,加賜號為「孝」。郭曜有銳、鋒、鏈、錡四子。
子儀二子旰在至德二年(757)潼關戰役中壯烈犧牲。三子郭晞英勇善戰,一直隨父在外征戰,後升為太子賓客。郭晞有七子:
鈞、鋼、鍊、鉷、銶、釒集、鑲。子儀四子郭昢官至試鴻臚卿,五子郭晤官至兵部郎中,八子郭映官至右庶子,封壽陽男,由於他們三位官位不太高,史書記載較少。六子郭曖十餘歲與代宗豫的第四女昇平公主訂婚(後封為昭懿公主),婚前官太常主薄,婚後拜封駙馬都尉、試殿中監,在朝廷中備受尊寵。
德宗貞元三年(787)襲封代國公。去世時年僅四十八歲,葬今華縣五龍山,贈尚書左僕射。郭曖有四子:
鑄、釗、釒從、鈷。子儀八子郭曙在代宗時任司農卿,德宗時任金吾大將軍,後又被封為祁國公。 據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所藏家譜資料所知,郭子儀的子孫們向全國各地遷徙有十支,其中長子郭曜後裔有兩支,六子郭曖後裔有七支,七子郭曙後裔有一支。
他們經歷一千多年,遍佈河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後又從福建、廣東等地陸續遷海外。據郭氏家譜載,商州板橋郭村郭氏即為郭曖的後代的分支。
商州板橋郭村郭氏原有家譜,在闖王李自成來商後被焚燒,後於乾隆庚寅年借河南閿鄉縣(今消融於靈寶)西董村家譜一份,於第二年(1771)由郭儒抄錄。據該譜載從子儀的父親敬之以下血脈:郭敬之生七子,依次為:
子璓、子儀、子云、子英、子珪、幼賢、幼儒、幼明、幼衝;子儀生八子,其中曖生釒從等四子,釒從後代有璉、枝;璉生海,海生成龍、成虎、成麒、成麟;成龍生永泰、永學、永禮;永學生漢復、漢璽、漢英、漢仕、漢林;漢英為山東單縣知縣,生愷和慷;愷生世泰、世顯、世耀、世榮、世康;世泰生次和淵;淵始居閿鄉縣西董村生二子清和秀。郭淵授右軍萬戶。明洪武初年郭秀受命南征得勝,官至都督府。
明洪武年間十八世郭秀由西董村遷居商州今板橋鎮郭村,卒葬於該村,墓碑解放初被毀,上世紀末本族人重立。 二十二世懷即普的兒子在成化年間(1465-1487)由郭村遷往泉村上集。懷生七子:
長儀,真定府(明改真定路為真定府,領11縣5州,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後,真定府直隸於京師)巡檢,次子增商州陰陽官,三子轉河東(泛指山西)鹽運司,四子伯玉,五子徵,六子蘭,七子軒。上集郭氏家廟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建。廟由前、中、上殿組成,建築面積近600平方米,經歷代維修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風格。
前殿有郭氏家廟牌匾,中殿有唐王御贊大牌匾,上殿正中是汾陽王郭子儀和霍國夫人王氏、南陽夫人趙氏神主牌位,東邊是駙馬郭曖和昇平公主的牌位,西邊是遷商始祖等祖先的牌位。殿東走廊上掛乾隆十八年由陝西潼商兵備道屠用中敬書的「功蓋天下」,中間懸湖北按察司使趙銓題的「徽猷永存」,西邊有商州知州、後升遷為石阡知府羅文思敬題的「位極人臣」金子大匾。此外還有堂聯「發跡汾陽源遠流長華即廟商有祠豐功偉烈已享千秋殂豆 移居丹滸支分派別臣則忠子則孝餘韻遺風還綿萬代箕裘」、「汾陽肇跡家聲舊 都尉貽謀世澤長」由三十二世孫偉儒敬書,「維嶽降神於少華尚父功大澤深不但云礽百代 列星乘尾在丹江南支分派衍依然奕葉重光」由原任四川宜賓縣知縣洛南冀宣明拜題並書;「昭穆不失其倫沫祖宗之餘德 子孫亦為序修祀事而孔明」由吏部揀選侯銓知縣王時浮拜題並書;「派衍汾陽惟光惟烈 祀修上洛卜世卜年」由富平縣儒學教諭外孫孔繼陶題;上殿堂聯「派衍汾陽四十傳當年功著皇唐澤流奕禩祖宗貽謨尚奠恪遵勿替 籍分商嶺五百載今日家崇祭典戶薦明煙子孫奏格期仁孝常存」由三十一世孫玉章敬題。
此外整個建築的牆壁、樑架、簷枋、簷板內外,保留了大量壁畫、繪畫、書法、題記
4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支,譜上上述是郭子儀後裔,宋亡後遷滁州,大明營國公郭山甫(郭子儀31世)子--武定侯郭英(32世)後裔,大明遷都後世鎮南京,明亡後先遷蘇州,隨後遷居淮安,從明亡至**共計傳17世。
5樓:遠遊天空
您好哦 已經被滿清殺害完了 望採納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
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曾經的下屬來訪,看到郭子儀閒賦在家幹了什麼事,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ch陳先生 下屬看到了,郭子儀這個大將軍竟然在給自己的老婆洗腳,一時這個下屬竟說不出話來。其實這是郭子儀故意做給他看的,果然很快這個訊息,就傳遍了京城,大家都把這個當成飯後茶餘的談資。郭子儀將軍乃是唐朝名將,據史料記載郭子儀的軍事實力絕對是一流的,自安史之亂後,大唐江山幾乎搖搖欲墜,四處叛賊蜂擁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