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崑崙及鄰區岩漿 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

時間 2021-09-06 20:25:15

1樓:中地數媒

從區域地史演化來看,本區有3次強烈的構造變形變質作用、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形成區域主要構造形跡與成巖成礦格局。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華北地臺基底的形成階段

研究區南部的華北地臺北緣克拉通基底是在新太古代原始陸核(集寧群、遷西群)的基礎上,於距今2500~3000ma期間形成的以烏拉山群(建平群或鞍山群)為代表的火山-沉積建造。早期為沉積綠巖建造,晚期為陸源碎屑-鎂質碳酸鹽建造。該套地層的沉積在區域上西自阿拉善右旗,經狼山、烏拉山、大青山至赤峰,向東延伸到河北、遼寧等省、區,並由此形成了包括研究區在內的華北地臺北緣重要的金、鐵礦源巖系。

烏拉山運動(阜平運動)結束了太古宙的歷史,並使烏拉山群等地層發生以角閃巖相為主,區域性達到麻粒巖相的變質作用和變形(以褶皺為主),並伴隨有大量的以ttg岩石組合為主的花崗質岩漿活動。

古元古代早期,區域上在色爾騰山一帶發生裂陷,並有地幔物質上湧,沉積色爾騰山群,原巖為拉斑玄武岩、鈣鹼質中基性火山岩-矽鐵質巖及砂泥質-碳酸鹽建造,屬綠巖帶性質。該群中賦存有多層磁鐵礦,形成大中型礦床。

古元古代晚期,在西拉木倫河到狼山一帶,斷續分佈著一套濱-淺海相以陸源碎屑及砂泥質為主並夾有中、基性火山岩及碳酸鹽建造的寶音圖群,它有別於綠巖建造的色爾騰山群,是稍晚時期的沉積物。與該套沉積建造相當的地層在大青山地區為二道凹群,並被長城系渣爾泰山群不整合覆蓋。

古元古代末期的色爾騰山運動(華北地區區域上為呂梁運動),使上述各**生褶皺成為陸地,並形成華北地臺的基底。伴隨這一時期的構造運動,在色爾騰山的兩側發生斷裂,南側為臨河-集寧深斷裂(內蒙古地軸南緣斷裂),北側為高家窯-烏拉特後旗-化德-赤峰深斷裂。沿著這兩條斷裂有1900ma左右的基性—酸性岩漿侵入,同時在地臺腹地出現1800~1900ma的大量偉晶岩脈,這些偉晶岩脈多為北東向及北西向呈「x」形展布,說明古元古代形成的地臺基底已經具有剛性,並具有克拉通化。

同時反映了原始東西向構造帶主要是受南北向擠壓作用的產物。至此,華北地臺基底基本形成,區域性的中、高階區域變質作用終止。

二、中新元古代-古生代階段

中新元古代,沿著華北地臺北緣及南緣,發生了巨大的線狀坳陷,沉積了巨厚的中新元古界沉積建造,如北緣的陰山坳拉槽和南緣的燕山坳拉槽。但內蒙古隆起本身則處於抬升剝蝕狀態。

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以華北地塊北緣岩石圈斷裂帶為界,即以多倫-赤峰-開原斷裂為界,華北地臺北緣分為兩個不同的一級構造單元:南部為華北陸塊;北部為興蒙-吉黑褶皺系。

華北陸塊北部以內蒙古隆起帶南緣斷裂帶為界,南部為陸內穩定坳陷沉積區,沉積了新元古界及寒武系-奧陶系、中石炭統-二疊系以濱淺海相、海陸互動相及陸相為主的碎屑岩-碳酸鹽巖-泥質岩系。古生代構造變形與岩漿活動微弱。而北部為內蒙古隆起帶,缺失古生代沉積蓋層,是一個長期隆起剝蝕帶,以基底巖系廣泛出露為特徵。

與內蒙古隆起帶及其南部沉積環境不同,研究區北部地區(赤峰-開原斷裂以北)在早古生代時期處於陸緣活動帶,奧陶-志留紀連續沉積了近5000m厚的陸源型碳酸鹽建造,類復理石建造、綠巖建造和斑岩建造,伴隨著強烈的海底火山噴發。在赤峰西南部的錦山一帶發育了少量寒武系沉積,其沉積建造以碳酸鹽巖為主。志留紀末期,加里東運動使地槽發生強烈的波狀運動,形成一系列北東東向的線狀緊閉褶皺和伴隨褶皺的斷裂和強烈的區域變質。

形成溫都爾廟-翁牛特旗加里東褶皺帶。伴隨構造運動,還有岩漿活動。區域上,沿著華北地臺北緣斷裂帶有加里東晚期岩漿岩分佈。

晚志留世的沉積為陸源碎屑岩建造,明顯不整合於奧陶系、中志留統及巖體之上,屬於溫都爾廟-翁牛特旗加里東褶皺帶上的蓋層沉積。這標誌著加里東期洋殼消亡和俯衝作用的結束。

早泥盆世,該地槽承襲了志留紀海域連續沉積了濱海、淺海相陸源碎屑岩建造,早泥盆世末期發生早華力西期運動第i幕,使地槽褶皺隆起,從而缺失中泥盆世的沉積。

赤峰以東地區,石炭紀為海陸互動相槽臺過渡型別的沉積,形成一套復理石建造或類復理石建造。早二疊世早期為陸源碎屑-碳酸鹽建造即火山-復理石建造,晚期為陸源碎屑建造,形成一個完整的海進到海退的沉積旋迴,伴隨強烈的海底火山活動。早二疊世末期,發生晚華力西運動,形成晚華力西褶皺帶,並伴隨有大規模的岩漿活動,形成多條華力西晚期岩漿岩帶。

同時,該時期的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地影響了南部的內蒙古地軸隆起帶,沿華北地臺北緣形成了東西向展布的華力西晚期構造岩漿岩帶。

三、中、新生代階段

從中生代初期-新生代,華北地臺北部與其北側的古生代褶皺帶,共同由東西向構造轉受濱太平洋的構造體制的制約,形成以陸內造山作用為主的構造環境。對研究區有重要影響的運動為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

關於印支運動的表現,主要是根據近年來通過巖體的同位素年齡確定的。如原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喀喇沁旗幅)劃定的喀喇沁巖體已解體出大量的印支期花崗岩,這些花崗岩與燕山早期花崗岩一起,沿著北東向構造帶展布,形成了典型的構造岩漿岩帶。另外,在研究區東部努魯兒虎山隆起帶**部位的西臺子巖體,也有資料認為屬印支期花崗岩。

根據上述資料推定研究區內呈北東向展布的隆起帶和坳陷帶相間分佈的構造格局主要是在華力西晚期-印支期形成的。

燕山運動是整個中國東部最為重要的構造運動,在區內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以一系列北北東向的斷裂為主,並伴隨強烈的岩漿活動(侵入和噴發)。

總體上看,區內燕山期構造變形大體可以劃分為早、晚兩期。早期以北30°~40°東擠(扭)壓沖斷帶為主,伴有一些寬緩的短軸背向斜構造為特點,破壞侏羅系盆地,並有大規模的中酸性-酸性岩漿侵入,沿著早期北東向構造帶,形成構造岩漿岩帶,這是區內主要控礦構造帶之一;燕山晚期以北北東向斷裂帶為主,部分沿早期斷陷邊緣遷就和歸併先期構造形跡,形成略顯波狀的北北東向壓扭性斷裂帶,方向較為穩定、規模較大,伴生及派生構造發育,岩漿活動較為強烈,伴有下白堊統火山-沉積岩系,也是區內控礦構造之一。

喜馬拉雅運動,區內以隆升為主,新第三紀(新近紀)有大量玄武岩,第四紀僅沿溝谷、河流有少量沉積。

四、區域構造發展史與金屬礦床的形成

如上所述,研究區的地質構造發展歷史從本質上可以劃分為3個不同的演化階段:太古宙克拉通基底形成階段、古生代沉積蓋層發育階段(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和燕山期構造岩漿活動階段。與之相對應,基本成礦時期也可以劃分為對應的3個階段:

太古宙變質岩原始礦源巖的形成及韌性剪下帶的發生,促使au等成礦元素髮生活化轉移,部分元素富集形成礦床,如鐵礦床;古生代沉積形成了一套海相碳酸鹽相夾碎屑岩相沉積建造,伴隨著火山噴發及成礦物質的形成;華力西期構造岩漿活動在岩漿岩與地層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型礦產,並沿著深大斷裂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石及相關的礦產;印支-燕山期以強烈的構造岩漿活動為主,使得基底韌性剪下帶或者早期構造帶發生重新活動,與岩漿活動一起形成岩漿熱液型金屬礦產,沿早期地層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型礦化。同時,在有利的地層、沉積建造及構造部位形成不同規模和型別的金礦、鉛鋅、銅鉬礦等礦化。

求東鄰西廂開載時間 輸了微博開載日期(20180208)和騰訊開載日期(20180517)都不對

東鄰西廂廣播劇,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了規範發展的軌道,3.第三個階段是2 013年 2017年,2013年被稱為 網際網路金融元年 是網際網路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的一年 東鄰西廂.廣播劇 第一季,在自己眼中是可愛的 若是心性堅定,外面看上去也是一個很 硬氣理智的人,這本書不僅得到了眾多名人的喜歡和推薦 我...

東十區有哪些國家,東七區有哪些國家

東十區覆蓋國家 澳大利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 俄羅斯 日本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等。1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australia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 北 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2...

南沙區東湧鎮距小欖有多遠,南沙區東湧鎮去南沙區廣船廠有多少公里

價效比至上 地圖上,直線距離約33公里。交通距離 不走高速,1小時31分鐘48.4公里20個紅綠燈打車約147元 途經 廣珠路 東鳳大道 走高速,1小時5分鐘63.9公里9個紅綠燈打車約208元 途經 廣州繞城高速 廣珠西線高速 南沙區東湧鎮去南沙區廣船廠有多少公里 風輕瑤小童鞋 駕車路線 全程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