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地數媒
1.地層壓力的縱向分佈特徵
鶯歌海盆地是一個高溫高壓熱流異常的新生代盆地,具有較高的熱流和地溫梯度,實測地溫梯度平均值高達46℃/km,明顯高於全球範圍內各時代沉積盆地的平均地溫梯度(30℃/km)。盆地具有較快的沉降、沉積速率,因快速增載引起的壓實不均衡,加之烴類生成和高溫引起的流體膨脹,導致古近系和新近系普遍發育了異常高壓(最大實測壓力系數達2.3)。
由於異常高壓加之剪下應力的誘導作用,盆地發育了規模巨大的底闢構造並伴有強烈的流體活動。
鶯歌海盆地壓力的垂向變化可以分為4個壓力帶,即靜水壓力帶、中部超壓帶、深部強超壓帶和異常壓力消減帶。靜水壓力帶分佈於第四系和鶯歌海組-黃流組上部,底部深度2300~2600m,向斜坡區延至3000m,反映了正常壓實狀況。中部超壓帶的頂界深度大致在2500~3000m,不同構造部位超壓頂面深度不同,表明超壓頂界是一個動態起伏的介面;底界深度變化較大,向斜坡帶異常壓力及底界深度均減小;壓力系數大於1.
2。至深部強超壓帶,異常壓力明顯增高,壓力系數普遍大於2,其對應的地層壓力達到或接近地層的破裂壓力。至深度9000~10000m以下開始出現壓力消減,異常壓力呈降低趨勢,逐漸趨近靜水壓力。
圖6-8 鶯歌海盆地地層壓力聯井剖面圖
圖6-8顯示了鶯歌海盆地實測地層壓力的縱向分佈特徵。縱向上,t20介面僅在盆地區域性地區發育異常壓力,一般小於5mpa,t30介面至t40、t50介面,異常壓力迅速增長,發育範圍也逐漸擴大。至t60介面,異常壓力雖廣泛發育,但增長不大,部分與t50介面異常壓力相當,出現異常壓力增長停滯趨勢。
壓力計算也表明在t60介面以下剩餘孔隙流體壓力逐漸減小,地層壓力趨近靜水壓力。鶯歌海盆地縱向上,**坳陷帶自上新統下部地層往下壓力系數逐漸增大,高達2.2~2.
3(圖6-9,圖6-10);受底闢活動的影響,盆地異常高壓頂面深度從盆地中心底闢帶的1500m左右,向盆地邊緣逐漸變深,直至消失;在底闢帶區域性地區,存在多個異常高壓箱,之間存在地層壓力相對較低的地層壓力帶,即通常所說的壓力回傾,異常壓力縱向分佈呈現「聖誕樹」型(圖6-9)。
圖6-9 過東方1-1構造地層壓力系數剖面圖
圖6-10 ld8-1-1—lt33-1-1井連井地層壓力系數剖面圖
2.地層壓力的平面分佈特徵
鶯歌海盆地異常壓力主要分佈在盆地**坳陷帶上新統下部的地層。平面上由**坳陷(尤其是底闢發育區)的異常高壓力(壓力系數超過2.0)向兩側斜坡帶逐漸減小並過渡為靜水壓力;從南到北異常壓力由高變低,樂東區異常壓力最高,到臨高區異常壓力變低。
(1)鶯歌海組。鶯歌海組一段地層壓力整體上盆地**坳陷帶高,鶯東斜坡帶低(圖6-11)。從t27頂面壓力分佈圖可以看出,**底闢樂東區最高,在樂東8-1構造及其西部高達1.
4,甚至1.45;東方區次之,鶯東斜坡帶最低,為正常壓力區,壓力系數在1.0~1.
2之間。地層壓力從**坳陷區向df29-1~df1-1~lt1-1方向和鶯東斜坡帶逐漸降低。鶯二段地層(t27~t30)地層壓力分佈特徵為(圖6-12):
從盆地**坳陷帶向鶯東斜坡逐漸降低,樂東8-1構造西為高值區,壓力系數多在1.4~1.8之間;東方區為相對高值區,壓力系數多在1.
2~1.3之間;鶯東斜坡帶地層壓力最低,壓力系數多在1.0~1.
2之間。
圖6-11 t27面壓力系數等值線圖
(2)黃流組。黃流組一段地層壓力總體上仍為盆地**坳陷帶高,鶯東斜坡帶低的特徵(圖6-13),**底闢帶樂東區相對較高,壓力系數多在1.6~1.
9之間;東方區為相對高值區,壓力系數多在1.3~1.5之間;鶯東斜坡帶地層壓力相對較小,並分為兩個低值區:
嶺頭1-1區以北地區和嶺頭9-1區以南地區,其中,lt33-1-1井和lt34-1-1井壓力系數為1.0。黃流組二段地層壓力分佈特徵與黃流組一段類似(圖6-14),從盆地**坳陷帶向鶯東斜坡逐漸降低,樂東8-1構造西為高值區,壓力系數多在1.
6~2.1之間;東方區壓力系數多在1.4~1.
6之間;鶯東斜坡帶地層壓力相對較小,壓力系數多為1.0~1.2。
圖6-12 t27~t30平均壓力系數等值線圖
(3)梅山組。梅一段(t40~t41)地層壓力盆地**坳陷區為高值區,從盆地坳陷區向鶯東斜坡區逐漸降低。**底闢樂東區相對較高,壓力系數大於2.
2;東方區壓力系數在2.1~1.2;鶯東斜坡帶為低值區(圖6-15)。
梅二段(t41~t50)地層壓力從盆地**坳陷區向鶯東斜坡區降低,樂東區為高值區,鶯東斜坡帶為低值區(圖6-16)。
綜上所述,鶯歌海盆地**底闢帶典型的垂向超壓傳遞壓力系統,超壓頂面1500~2300m,由北向南變淺,可能與晚中新世以來沉積中心向南遷移和底闢活動強度有關。鶯東斜坡帶區域性正常壓力區-壓力過渡帶;臨高長垣超壓頂介面3400m在三亞組下部。超壓體系的存在以及壓力囊刺穿熱流體幕式排放控制了盆地內底闢帶流體運移的方向,底闢帶超壓體系洩壓方向上的淺部低勢層是天然氣運移重要方向,往鶯東斜坡帶低勢區和臨高長垣低勢區也是流體側向排洩的指向。
地層流體壓力縱向分佈特徵
2樓:中地數媒
根據試油等測壓資料可以建立百色盆地地層壓力隨深度變化關係圖(圖6.11),從圖上可以看出,隨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層壓力總體上呈增大的趨勢,最小地層壓力為0.492mpa,最大地層壓力為35.
29mpa。地層壓力系數多位於0.4~1.
0之間,最小地層壓力系數為0.26mpa/100m,最大地層壓力系數為1.51mpa/100m,但是地層壓力大多位於靜水壓力線之下,特別是在埋深為900m~2250m的深度段,地層壓力偏離靜水壓力線較遠,明顯表現為負壓特徵。
圖6.11 百色盆地地層壓力隨埋深變化圖
從總體上來看,在盆地的三套主要沉積地層中,那讀組地層的地層壓力系數最低,百崗組地層次之,三疊系地層的地層壓力系數最高(圖6.12)。百崗組地層流體壓力基本上位於靜水壓力線之下(圖6.
13),地層壓力系數變化範圍大,一般為(0.4~1.0)mpa/100m;那讀組地層流體壓力也基本位於靜水壓力線之下(圖6.
14),但是其地層壓力系數的變化範圍比百崗組地層的要稍大一些,一般為(0.3~1.0)mpa/100m;而對於三疊系地層,除了埋藏深度較淺的上法地區的地層壓力相對低一些之外,地層壓力基本上位於靜水壓力線附近(圖6.
15),地層壓力系數約大多在(0.4~1.2)mpa/100m之間。
圖6.12 百色盆地各區塊平均地層壓力剖面圖圖6.13 百崗組地層壓力、地層壓力系數隨埋深變化圖圖6.
14 那讀組地層壓力、地層壓力系數隨埋深變化圖圖6.15 三疊系地層壓力、地層壓力系數隨埋深變化圖
地層流體壓力平面分佈特徵
3樓:中地數媒
1.東部坳陷地區
東部坳陷地區百崗組地層和那讀組地層的平均地層壓力系數均小於0.9mpa/100m,屬於低壓,北部斷階帶,那讀組地層(如侖16塊、侖35塊、百24塊等)的地層壓力系數較低,一般為(0.63~0.
75)mpa/100m,屬於超低壓,百崗組地層(如侖22、百56、百49、百24、侖35)的地層壓力系數比其下的那讀組地層的地層壓力系數高,一般為(0.76~0.86)mpa/100m(圖6.
16,圖6.17)。田東凹陷東部地區基底三疊統灰巖地層的地層壓力卻比較大,平均為0.
99mpa/100m,北部斷階帶的花茶地區表現為正常壓力,而在南部斜坡帶的上法地區則偏低,表現為負壓(圖6.18)。南部斜坡帶地,三疊系地層、那讀組地層和百崗組地層的地層壓力系數相差不大,而且都屬低壓。
平面上,自田東凹陷的中部凹陷帶向北部斷階帶和南部斜坡帶兩個方向,伴隨著埋藏深度的降低,三疊系、那讀組和百崗組地層的地層壓力總體上均不斷降低。但是地層壓力系數的變化規律卻有所不同,從北部斷階帶低臺階向北部斷階帶高臺階,百崗組的地層壓力系數逐步升高,而那讀組地層和花茶油田地區三疊系地層的地層壓力系數則總體上呈降低的趨勢。
2.西部坳陷地區
西部坳陷現今主要由那二段和那三段組成。根據為數不多的幾口鑽井的測壓資料分析,西部坳陷那讀組壓力系數為0.92~0.
96,表現為輕微的負壓系統或接近於靜水壓力系統(圖6.19)。導致這一流體壓力場特徵的主要原因是儲層低孔低滲,井筒壓力未達到平衡所致,因此西部坳陷實際上為一個靜水壓力體系。
圖6.16 百崗組地層壓力系數平面分佈圖
圖6.17 東部坳陷那讀組壓力系數等值線
圖6.18 北部斷階帶地區三疊系地層壓力系數平面分佈圖圖6.19 百色盆地西部坳陷那讀組壓力系數
地層壓力的介紹
4樓:fpdv小笛
簡稱「地壓」。地下采礦中亦稱「礦山壓力」、「岩石壓力」。也叫地層孔隙壓力,指作用在岩石孔隙內流體(油氣水)上的壓力。
沒有被孔隙內流體所承擔的那部分上覆岩層壓力稱為基岩應力。採礦時,由於巷道和回採工作面周圍應力重新分佈,常引起圍巖變形、移動和破壞,礦柱壓裂、倒塌,支架下縮、破壞等現象,稱為「礦山壓力顯現」。地層壓力的大小及分佈規律與地質條件、開採深度、巷道和回採工作面的佈置,以及巷道斷面和回採空間的大小、形狀和支護方法等因素有關。
原始油層壓力在背斜構造油藏上的分佈特點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太明白你想問什麼?原始油層壓力一般是指由油層中部的地層壓力吧,初始狀態下原始地層壓力一般是按照重力分佈的
地層壓力條件
6樓:中地數媒
統計發現,東營凹陷巖性油氣藏基本分佈在超壓範圍內,壓力系數>1.0(圖4-49)。其中,構造-巖性油氣藏圈閉充滿度隨壓力系數變化關係不明顯,但透鏡體油氣藏的充滿度隨著壓力系數的增加呈現上升的趨勢(圖4-50)。
超壓是否是巖性油氣藏成藏的動力一直是巖性油氣藏成藏機理問題爭論的焦點,但不可否認,巖性油氣藏的發育與超壓發育密切相關:
欠壓實使更多的水較長時期處於高壓下,這有利於促進有機質的熱成熟,也有利於油氣在水中的溶解,為成藏提供了油源條件。
粘土礦物轉化——粘土礦物的迅速轉變,一方面產生大量孔隙水,為油氣運移提供載體,另一方面由於孔隙水的溶蝕造成次生孔隙發育,為油氣聚整合藏增加了空間。
欠壓實地層中流體的異常高壓是驅使油氣進行初次運移的潛在動力,這種異常高壓遠遠超過一般正常壓實地層的剩餘壓力,因此在多相流體運移過程中,它可以推動油氣去克服毛細管阻力,而且還有可能進一步使岩層產生微裂隙,給下部油氣向沙三段中亞段層位運移創造更好的條件。
圖4-49 東營凹陷巖性油氣藏儲層壓力與圈閉充滿度之間的關係
圖4-50 東營凹陷透鏡體油氣藏儲層壓力與平均充滿度、油藏個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