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人才供給缺口正在加大。經過持續不斷和地方高校在智慧化培養上的合作,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和高校合作舉辦學生創新競賽,我們發現學生在高校畢業後動手能力略顯不足,大多需要在工廠中得到前輩2-3年的教導才能正式加入工作團隊,
這因為高校智慧化知識和應用的基礎研究,到了實踐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將高校畢業生培養成基礎應用工程師,再到行業解決方案工程師,一般來說需要超過3年時間,這個人才缺口很大.
雖然今天我們都對技術推動創新感到激動,但是如果你去一家企業會發現,大概30%的成功依賴於技術,70%的成功依然靠人來實現。”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麥肯錫亞洲運營諮詢業務及物聯網負責人艾家瑞(karel eloot)在大會上表示。
此次大會上釋出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23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2023年至2023年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9%。
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但正如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股份****總裁王猛在會上所言,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而人才嚴重短缺。
2樓:運生筆記
這個問題本身存在邏輯錯誤的。
第一,機器人確實是硬體,這個不用在“未來的智慧製造領域”,在任何一個領域,機器人都是硬體,但不會只是硬體。沒有作業系統、沒有程式的支撐,你確定機器人可以叫“機器人”?那麼這作業系統、這程式也是硬體嗎?
第二,機器人確實是硬體,但為什麼機器人就不能是關鍵?因為機器人是“人才”研究、發明製造出來的?那如果這麼說,“人才”就不僅是智慧製造領域的關鍵的,也成了機器人的關鍵了;因為沒有“人才”就造不出機器人來。
那不僅如此,“人才”也成了萬事萬物的關鍵了,沒有“人才”就做不了飯,沒有“人才”就做不出衣服,沒有“人才”就造不出飛機大炮……這話就又成了廢話了。
第三,人才對智慧製造來講,的確重要。但你能說重要就是關鍵嗎?那機器人不重要嗎?機器人就不能是關鍵嗎?
不是什麼重要,什麼就能成為關鍵,而是什麼稀缺、什麼就有可能成為關鍵。“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就會成為關鍵;“萬事俱備,只欠西風”,西風就會成為關鍵。“萬事俱備,只欠大錘”,大錘就會成為關鍵;“萬事俱備,只欠炒勺”,炒勺就會成為關鍵。
不管市面上大錘、炒勺多麼常見,在此時此刻此地,想要做成此事,那欠缺的“炒勺”“大錘”就會成為關鍵。
在未來的智慧製造領域也是如此,“萬事俱備,只欠人才”人才就是關鍵;“萬事俱備,只欠缺機器人”,機器人就會成為關鍵?但是,如果啥也不具備,缺人才、卻機器人,缺感測器、缺大錘、缺炒勺……你又怎麼能確定人才一定比大錘和炒勺關鍵?因為人才能做出大錘和炒勺來?
如果是這個邏輯,就又變成“人才是萬事萬物的關鍵”了,這就又成廢話了。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稱之為問題,至少不是有意義的問題,也不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3樓:
機器人的核心是系統,而系統研發需要人才
4樓:不三不四的女子
因為再好的機器人也是由人才製造出來的。
5樓:小樊故事會
到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人才需求將達750萬,人才缺口將達300萬;到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人才需求將達900萬,人才缺口將達450萬。主要的短缺人才為研發工程師、系統設計與應用工程師、除錯工程師、操作及維護人員等。
6樓:
因為所有東西都是由人所建造的
7樓:雙子彩虹
主要的短缺人才為研發工程師、系統設計與應用工程師等。
8樓:榷予
無論在什麼領域,機器人都只能是硬體
9樓:隴東槍
這是因為機器人還得高階人才製造
10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的短缺人才為研發工程師、系統設計與應用工程師、除錯工程師、操作及維護人員等。
11樓:他咯兔卡
這是因為機器人只能替代簡單勞動力
面對高階智慧製造,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大力發展,作為一名機電專業的學生如何考慮今後就業發展和就業 100
12樓:匿名使用者
面對高階智慧製造,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大力發展個人認為你有兩個發展方向。
第一,從事機器人技術程式設計的研發,專門針對不同型別的機器人,研發不同的功能指令整合模組系統,就業偏向軟體工程師。
第二,專門研究機器人材質的開發和維護,根據機器人的不同工作環境開發出使用不同材料的機器人,就業偏向於硬體工程師。
當今社會機器人的應用是越來越廣,生產到安全很多發達地方都開始投放機器人來工作,比如無人機送貨,工廠裡面的生產機器人等等,雖然只是應用了其中一小環節,但是生產成本和效率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未來需要更多的軟體以及硬體工程師進行開發和維護。
為何說工業機器人是智慧製造的基礎?
13樓:蛙家居
據報bai道,日前工業和資訊
du化部副部長羅文在出席第二屆中zhi國(長沙)智dao
能製造峰會上表示回,智慧製造作為答《中國製造2025》明確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要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柔性自動化的基礎設施,越來越靈活的機器人產品滿足工廠的需求,有利於加快企業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報告顯示,亞洲澳大利亞地區的機器人安裝量增加了21%,美洲機器人**增長16%,歐洲增長8%。
近年來,受到人力成本和人口結構的影響,亞洲地區機器人產業快速增長,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到2023年,將有170萬個新工業機器人應用到世界各地的工廠中。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機器人的精度越來越高,加上物聯網連線功能的提升,使得機器人成為工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角色,到2023年世界工業機器人存量將達到30萬臺,2023年世界機器人庫存為18.28萬臺,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機器人市場保持14%的增長速度。
希望智慧智造的時代可以早日到來!
為什麼說機器人是智慧製造的基礎@《伺服與運動控制》雜誌?
國家這兩年在大力發展智慧製造要,像機器人啊什麼的。但為什麼中電杉帝這裡還包括企業的軟體系統呢?
14樓:匿名使用者
以“機器換人”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主要是解決過高人力成本的問題,而實際上中國製造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產銷脫離。
其次,機器人確實可以提高某個操作環節的效率,但並不一定能提升企業整體效益,要讓機器人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將生產管理、人力資源、資訊化管理等“軟體”與生產線的硬體進行同步規劃。
這就意味著機器並不是最主要的技改內容,系統思考更加重要。
這也是中電杉帝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現在很受企業歡迎的原因所在。
15樓:運營與生活
那華為、小米做智慧手機,按說做硬體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做作業系統,做應用市場呢?
發展智慧製造,就想做智慧手機,既要做硬體,也要做軟體,更要做生態。
硬體,就是通過工業機器人,打造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車間;
生態,則是要承載智慧製造全生命週期生態服務,為智慧製造保駕護航。
智慧製造的全新模式是什麼?
16樓:課文與閱讀
智慧製造的全新模式,在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控制、物流追蹤、工業ar、雲化機器人等工業應用領域,5g技術起著支撐作用。
1. 物聯網:隨著工廠智慧化轉型的推進,物聯網作為連線人、機器和裝置的關鍵支撐技術正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這種需求在推動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同時,也極大的刺激了5g技術的發展。
2. 工業自動化控制:這是製造工廠中最基礎的應用,核心是閉環控制系統。5g可提供極低時延長、高可靠,海量連線的網路,使得閉環控制應用通過無線網路連線成為可能。
3. 物流追蹤:從倉庫管理到物流配送均需要廣覆蓋、深覆蓋、低功耗、大連線、低成本的連線技術。
此外,虛擬工廠的端到端整合跨越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要連線分佈廣泛的已售出的商品,也需要低功耗、低成本和廣覆蓋的網路,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的橫向整合也需要無所不在的網路,5g網路能很好的滿足這類需求。
4. 工業ar:在智慧工廠生產過程中,人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由於未來工廠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多功能性,這對工廠車間工作人員有更高的要求。為快速滿足新任務和生產活動的需求,增強現實ar將發揮很關鍵作用,在智慧製造過程中可用於如下場景:如:
監控流程和生產流程。生產任務分步指引,例如手動裝配過程指導;遠端專家業務支撐,例如遠端維護。在這些應用中,輔助ar設施需要最大程度具備靈活性和輕便性,以便維護工作高效開展。
5. 雲化機器人:在智慧製造生產場景中,需要機器人有自組織和協同的能力來滿足柔性生產,這就帶來了機器人對雲化的需求。
5 g網路是雲化機器人理想的通訊網路,是使能雲化機器人的關鍵。
5g技術已經成為支撐智慧製造轉型的關鍵使能技術,能將分佈廣泛、零散的人、機器和裝置全部連線起來,構建統一的網際網路絡。
17樓:匿名使用者
智慧製造的全新模式就是製造完全由智慧裝置完成,全程不需要人為干預,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
為什麼說智慧服裝是未來服裝的發展方向
儘管智慧服裝的概念在幾年前就已出現,但我們直到近來才開始看到相關產品的出現。包括三星 谷歌 omsignal hexo skin和under armour等知名廠商都開始思考製作智慧服裝的方式,但由於大多數可穿戴裝置都是以健身功能為主的,目前這些智慧服裝也遵循了相同的思路,並有能力提供相當準確的健身...
為什麼說伊能靜的分寸感,是婚姻中最大的智慧?
主要是因為她在自己的婚姻當中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而且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讓自己和家人都很舒服。因為這樣的分寸感能讓兩個人在生活中做到相互依靠,而且也能很好的維持感情。我非常贊同伊能靜的做法,伊能靜在婚姻當中懂得分寸,能夠理解對方,包容對方,只有這樣的婚姻才會更加幸福,這絕對是她最大的智慧。伊能靜的...
人為什麼會有思想,機械可以說有原理製造,人的思想可以幻想許多東西,它是怎麼實現的
飛躍索馬利亞 希望你能領會 思想是加工人腦影象的思維過程 從某種角度說 那也可以算是製造新的認識 只不過機械的加工過程是物質加工過程 是肉眼可見的 而思想的過程僅僅侷限在你的抽象意識中 它的實現途徑往往是 首先由你的感官來吸取外界的資訊 然後反映到頭腦裡 再經過理性或感性的思維加工而成 機械可以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