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這首詩以「白首」種「萬鬆」起筆,既是敘事又有鮮明的情感傾向,「待看」緊承「白首歸來」築塢種鬆的描述,並以日後「千尺」高鬆傲霜風的想象對刁景純的品德作了很高的評價,為詩的結句作鋪墊,格調巨集闊高絕,造語含蓄而又十分精當,是中國傳統比興手法的高妙體現。尾聯點明題旨,直訴景仰之情,並隱含作者對這樣一種生活的嚮往。
【原文】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白首歸來種萬鬆,待看千尺舞霜風。
年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屨中。
楊柳長齊低戶暗,櫻桃爛熟滴階紅。
何時卻與徐元直,共訪襄陽龐德公。
【註釋】
寄:託人傳送 題:寫。
白首:頭髮斑白。代指人生晚年。
鬆:代表崇高的氣節。
待看千尺:指等待看到松樹長高。
舞霜風:即「於霜風舞」,在寒風中舞蹈。
霜風:刺骨的寒風。代指惡劣的環境。此處用以襯托竹子的高潔。
年:指晚年。
拋:放下。拋下。
造物:指培養人。
陶甄:本義為製作陶器、瓦器,借喻培育人才。
春:可指自然界的春天景象,也可指告老後閒適美好的心境。
杖屨:柺杖和鞋子。代指腳步。
楊柳:代表春意的意象,含有生機勃勃的意味。
長齊:修長而整齊。
低:指(楊柳的枝條)垂下。
戶:屋宇。
暗:詞類活用。變得陰暗。此處襯托楊柳的茂盛。
櫻桃:代表春意的意象。
爛熟:熟透。
滴:指下垂。此處表現櫻桃果實繁多。
階:臺階。
紅:詞類活用。變成紅色。表現櫻桃的顏色鮮豔。
何時:什麼時候。
卻與:相當於「回來和」。
共訪:一同拜訪。
【譯文】
晚年歸來種植萬棵松樹,等著看高高的松樹在寒風中擺舞。 人生暮年已不再培養人才,先生能夠在拄杖散步時盡享春意。
楊柳枝條長,整齊地垂下遮蔽屋宇,櫻桃熟透,垂垂欲滴,臺階上映滿紅色。 什麼時候能夠與徐元直一同去拜訪襄陽的龐德公?
2樓:匿名使用者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宋 蘇軾
自首歸來種萬鬆,待看千尺舞霜風。
年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屨中。
楊柳長齊低戶暗,櫻桃爛熟滴階紅。
何時卻與徐元直,共訪襄陽龐德公。
①刁景純:宋仁宗、英宗兩朝任職館閣,藏春塢是他晚年所築居室號,塢中有石岡,種鬆,稱萬松岡。
②陶甄:製作陶器、瓦器,借喻培育人才。中華書局《詩林廣記》作「甄陶」,意同。茲從夏承燾等編《蘇軾詩選注》。
這首詩以「白首」種「萬鬆」起筆,既是敘事又有鮮明的情感傾向,「待看」緊承「白首歸來」築塢種鬆的描述,並以日後「千尺」高鬆傲霜風的想象對刁景純的品德作了很高的評價,為詩的結句作鋪墊,格調巨集闊高絕,造語含蓄而又十分精當,是中國傳統比興手法的高妙體現。
頷聯寫刁景純在翰院和臺閣任職時忙於為國培植人才,此時終於可以扶杖著屨,優遊自然之中。以「先生」對「造物」雖然有題贈詩的特殊情景要求,但也可見蘇軾對刁的崇仰之心。其中,「春在先生杖屨中」句不僅切題,在詩中起了點題的作用,且極有唐人詩歌境生象中而意在言外的妙處,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刁景純優遊自然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後人多有模寫的例子,如秦觀《俞充哀詞》「風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將軍俎豆中」,但都不如蘇軾此聯雋永。
頸聯「暗」又有本作「綠」,從語言的表達效果來判斷,「暗」似是改定稿。《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二》記「東坡作《聚遠樓》詩本合用青山綠水對野草閒花,以此太熟,故易以雲山煙水」,大致相類。尾聯點明題旨,直訴景仰之情,並隱含作者對這樣一種生活的嚮往。
請幫助譯成白話文《藏春塢》平拋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等
3樓:匿名使用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裡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
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賞析《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陳杰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該書202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
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編者在課文目錄後附註,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
」(《關於〈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202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202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但是,後者嫌原作有的詞彙「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範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
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物件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
《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讚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
「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緻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力:
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裡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
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
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溼潤的空氣裡醞釀」。
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線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第四個特寫鏡頭是春雨。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裡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
第五個特寫鏡頭是春境中人的活動。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
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為了迎春,「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
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繪春的基礎上,作品最後唱起了對春的讚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裡,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則輕鬆愉快、充滿活力。
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青年進取向上出發,作者採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
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春》大概寫於2023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2023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美滿夫妻,並於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
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產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
而《春》的語言則簡樸、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
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