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大口徑炮彈捱上一發肯定損毀嚴重。但是,前提是要打得中。
氣墊船的速度很高,一般是60節,炮彈瞄不準,反艦導彈跟蹤不住(目前,先進反艦導彈能擊中超過40節航速水面目標概率小於5%,臺灣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所以,除非是密集炮火封鎖,其他辦法難以打中他。
再者,在登陸臺灣的時候,解放軍是在沿海登陸場事先製造出一條60公里寬、30公里深的無人區,那個區域所有的灣番都會被殺盡,還轟掉了臺灣的所有機場和重要雷達。
灣番依靠幾門潛伏的大炮在幾十公里之外想要打中這樣高速航行的氣墊船屬於小概率事件。
2樓:匿名使用者
這玩意的優勢在於速度,如果是使用傳統的人員或坦克登陸艇進行裝備和人員輸送的話,速度太慢
那玩意的航速充其量也就是8海里(14公里/小時),象井岡山之類的船塢登陸艦離岸最少要有25公里-30公里。那這麼算下來,守軍就有將近2個小時的抗登陸準備時間
而氣墊船就不一樣了,20分鐘後就能把突擊隊送上去了兵貴神速,登陸的關鍵在於第一攻擊波能否快速上岸搶佔登陸場這麼算下來,自然先要用氣墊船,然後再用傳統船舶往上送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說法沒有任何意義。按照你的邏輯,任何東西都是一炮打沉了,更不說人員了。登陸作戰的前提就是保證絕對的空中和海上控制,這樣才能把大量兵力物資運送上岸。
保護的任務不是靠登陸艇自己來完成,這個無論多少**和裝甲都無法完成,而是靠海軍和空軍來完成。
4樓:
這之前你先得保證在近海活動的登陸船沒有被岸艦導彈吃掉
5樓:陽城幹部
以多取勝,在掩護下搶灘,總會有未被擊中的……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國家派出的,就一定有他的原因。
兩棲登陸艦使用氣墊登陸艇必須有塢倉嗎?氣墊船不是適應能力很強嗎?可以在陸地上的各自地形,難道沒塢倉
7樓:葉子豬
氣墊船的適應能力雖然強,但是它的航程有限,不能到很遠的地方作戰,所以需要用船塢式兩棲攻擊艦運到作戰海域。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的主要登陸方式還是機降,速度比水面登陸快。大型登陸艇需要吊車,小的直接推就可以!
8樓:子欣子軒
機械化登陸艇是從吊艇架放下去的,不是一定從塢艙出發
9樓:愛糾纏千年徘徊
登陸艇就那麼點重,幾個特戰隊員就推下去了。。。
關於船塢登入艦與兩棲攻擊艦的問題。
10樓:在文學泉吃大餐的迎春花
中國現在裝備有較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數量不詳,主要適用物件為航母,由其靈活性,遠端打擊性,遠洋偵查性著稱,現代的兩棲攻擊艦包含船塢登陸艦全部效能,回答簡短但精簡易懂 望採納
中國的準航母(兩棲攻擊艦)、航母有多少?
11樓:將官熊熊一窩
只有一艘航母,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
兩棲攻擊艦目前還沒有。中國海軍只有071型船塢登陸艦,072型坦克登陸艦。
兩棲攻擊艦 :
也稱為兩棲突擊艦,是一種用來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這種**由護航航母發展而來,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塢艙設計,可裝載登陸艇。
船塢登陸艦:
就是可承載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戰艦。其船艙是半吃水狀態以方便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和氣墊船的進出,就像船塢一樣。其作戰方式主要以承載為主,將參與兩棲攻擊的兩棲登陸船、兩棲坦克或氣墊船送至距離海岸線最佳的距離,由於船塢登陸艦一般都比較大在萬噸以上,因此可作為海上兩棲攻擊臨時基地,為灘頭補充彈藥和給養。
航空母艦:
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艦體通常擁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於右側的艦島,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船,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端打擊能力。
參考資料:
中國海軍&fromid=3807034&type=syn
12樓:匿名使用者
兩棲攻擊艦不是準航母,要是有先進的垂直起降機或是***還能做***母艦,中國這2個都沒有,而且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還是分段加班,不是直通式的,根本不能當航母用
至於遼寧號,最少也要5.6年後才能當航母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沒有兩棲攻擊艦,中國比較重視重灌備的投送能力,所以開發的是船塢登陸艦,也就是071崑崙山級.在不使用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情況下(垂直起降戰鬥機必須要耐熱甲板),兩棲攻擊艦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登陸作戰中***可以在徵用的大型民用船隻上部署,而且***運一個班的兵力遠不如重型氣墊船運送幾輛步兵戰車和主戰坦克好使。在艦隊作戰中,兩棲攻擊艦的速度過慢生存能力低下(這是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最大差別),也會拖累整個編隊。
14樓:德意志英豪
航母有一艘遼寧號,據說還有兩艘建造中,兩棲攻擊艦並不是準航母,中國建造中的081型(不是071船舶登陸艦)據說兩艘,不過至少要2023年下水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現在只有071船塢登陸艦崑崙山號和井岡山號,沒有兩棲登陸艦,可用航母只有遼寧號,中國還買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前蘇聯的基輔級明克斯號
16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遼寧號,據說要建081兩棲艦,但到現在還沒動靜,唉
紅色警報2有沒有祕籍
17樓:
你如果打電腦的話 就有金山遊俠 修改金錢
如果和別人聯機 就用這個祕笈 不知道你已經懂了沒..
方法:建築物就緒的時候 點那個建築物 吧滑鼠放到"$" (就是賣東西的那個地方)
然後點它 但要點著不放 一直拉到你想建的地方 然後 把左鍵鬆開 同時按右鍵
用這招想建哪就建哪
18樓:匿名使用者
即時戰略類遊戲修改的話還有什麼樂趣啊
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問題
19樓:匿名使用者
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 網上有關071的裝載量多有不實
這就是071的中層塢艙 可以放置18輛突擊車
那麼說說你的問題。。。
071級船塢運輸艦其實不存在你所考慮的問題
071為船塢運輸艦屬於lpd
其主要利用大型船塢裝載兩棲突擊車和類似lcac的氣墊船
其分為中下三個塢艙和上方一個機庫
中層塢艙主要放置兩棲突擊車 下方的大型塢艙主要放置多艘「lcac」級別的氣墊船 其上面的無兩棲能力的裝甲車輛是戰時早先就設定好的 或者說登船的 所以不會和兩棲突擊車互相干擾
但其實相對於有浮渡兩棲作戰能力的兩棲突擊車 其實lcac型別更適合當今兩棲作戰的理念————超地平線登陸 氣墊船帶有重型裝甲車輛在40海里外開始登陸 並且***在敵軍背後機降 而兩棲突擊力量作為火力補充 為早先登陸的部隊提供火力援助
其實「超地平線」兩棲登陸作戰是美軍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新一代登陸作戰理念,美國海軍陸戰隊引進機動戰的思想,提出了超地平線登陸作戰理論。由於地球是圓的,海洋上即使沒有障礙物人的視線也是有限的,一般為40千米。「超地平線」兩棲登陸作戰要求登陸部隊能夠從視距以外威脅敵人廣闊的海岸線,伺機在敵海岸防禦薄弱的地段登陸,以達成兩棲作戰的戰術突然性。
具體就是用高速氣墊船運載登陸部隊及裝備從敵人視距外向海岸快速突擊,不給敵人反應時間,以減少**,奪取勝利。
其實說白了 超地平線是一種立體的作戰方式
超地平線主要強調氣墊船是因為氣墊船的速度 而傳統的兩棲突擊車和機械登陸艇不具備這個優勢
所以lcac式的氣墊船是現在登陸作戰的主流
望採納!!
20樓:匿名使用者
071本身不具備搶灘登陸能力,裝甲車和人員必須換乘小艇登陸,傳統的登陸艇對潮汐和登陸地點的要求非常高,氣墊登陸艇則可以無視這些複雜的細節。而且大量的兩棲車輛在海中不僅速度較慢容易被擊中還受達到海浪的威脅。氣墊登陸艇可以直接把裝甲車送到岸上。
美國最新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隻搭載14輛裝甲車。
2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提的問題有點意思!~~我估計你可能是想問:像071這樣的船塢登陸艦,其搭載的氣墊登陸艇上的裝備(無航渡能力的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是什麼時候上艇的,對吧?
換句話說也就是,氣墊登陸艇上的登陸裝備(無航渡能力的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究竟是先上艇,再上艦?還是先上艦,然後等登陸艦到了作戰區域後,再上艇?
這個答案必然是前者,即:先上艇,後上艦。因為這麼做,既可以節省船塢登陸艦艦體內的大量空間,在作戰時也能節省裝載時間,提高出動效率。
另外,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就是裝載了登陸裝備的氣墊登陸艇駛入船塢登陸艦的艦尾船塢登陸艙的情景。
22樓:推力向量技術
登陸艦是分艙段的,上層為***艙,中層為裝甲戰鬥車輛,後層為氣墊船艙,每個艙能裝多少,需要裝多少是經過嚴格計算的,071中段艙能裝載16輛兩棲戰鬥車輛,這個裝載量已經不低了,至於為什麼重視氣墊船的裝載量,道理很簡單,船塢登陸艦本身並不能像普通登陸艦一樣直接衝灘,他需要一個快速中轉的點,這個點就是氣墊船。
23樓:匿名使用者
氣墊登陸艇當然可以直接上岸,這就是氣墊登陸艇兩棲通行無阻的好處。
井岡山會師的原因,井岡山會師的原因
很簡單。做流寇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只有建立根據地,有效切實的管理和統治地方才能為造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了會師建立根據地的行動。當然是形成更強的凝聚力,更好的發展壯大,如果沒有井岡山會師,就不會有四次井岡山反圍剿的勝利。1927年9月,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佔了一些...
井岡山的特產是什麼,井岡山有什麼特產
井岡山的特產有竹筍 井岡山紅米 紅米酒 井岡山茶樹菇 井岡皇菊 井岡李記麻花等。1 竹筍,竹筍是井岡山有名的古老特產,美味竹筍,被譽為 竹林海蔘 在遮天蔽日竹林中,鮮嫩爽脆的一棵棵大竹筍被採集到一起,剝去層層外殼後用清澈甘潤的井岡山泉水一煮,頓時香氣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幹,熏製成黑褐色的筍乾,這...
關於井岡山的古詩,收集毛澤東與井岡山的詩詞
主席三首關於井岡山的詩詞 一 西江月井岡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二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