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查詢文獻,研究生如何看文獻 寫論文

時間 2025-04-23 15:05:39

1樓:牛奶女生

您好。您可以從知網上以及從其他網上查詢相關的資料,或者是在學習的圖書館學習,以及多和導師交流。

**參考文獻怎麼找

2樓:染雪瑤知識之窗

1、傳統參考文獻的查詢方式就是通過圖書館,圖書館圖書是查詢傳統參考文獻的主要途徑,而且相對其他方式來說,具有方便實惠的優點。

2、通過中國知網,中國知網(cnki)是比較權威的網路文獻**,大多數高校都有和中國知網的合作,所以在學校可以享受免費**文獻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獻是需要收費的。而且查詢起來十分方便,在中國知網官網的分類目錄或者檢索區域輸入文獻標題,就可以了。

3、通過維普期刊,在維普期刊中使用高階檢索,可以十分精確查詢到所需文章。

6、其他文獻**: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獻途徑,如果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可以通過這些途徑檢索:①開世覽文;②超星圖書;③e線圖情;④讀秀中文;⑤百鏈雲;⑥全球索索等。

文獻型別

1.期刊類,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長,大概2000字左右,內容教淺,但是可以瞭解你的課題研究情況。

2.博碩士**,用[d]代表,這些**一般3萬字起,對於本科生來說可以參考博碩士**,借鑑他們章節的佈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給自己的**一些基礎思路。

4.報紙類文獻資料,[n]表示。

5.報告類文獻資料,[r]表示。

研究生如何看文獻、寫**

3樓:專注文化歷史哲學

1、先看綜述,後看論著。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早動手。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3、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於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於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

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4、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絡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5、做好記錄和標記。影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或html格式的文獻,可以用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6、準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列舉。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反覆嘗試?

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

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乙個實驗折騰半年,後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不冤大頭?

9、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為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

比如發現乙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乙個病例報道。比如做乙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乙個論著摘要或被槍斃。一張圖,一張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

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雖然關係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spss,只要學會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人肅然起敬。

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為什麼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闆卻讓另乙個沒怎麼幹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你沒有看到人家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10、學好英語,不學二外。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

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研究生如何調劑

1 登入 考生憑網報時註冊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登入 中國研究生招生資訊網 的網上調劑系統。如果忘記了使用者名稱或密碼,請使用 忘記密碼 功能,輸入相關資訊來找回使用者名稱或密碼 調劑系統開通後方可找回使用者名稱 2 查詢 考生填報前請認真閱讀各招生單位在其院校資訊欄目裡或其它途徑公佈的調劑要求,登入調...

研究生如何找課題,研究生申請課題專案有用嗎

因為選擇課題是科研研究中相對比較高階的技術,沒有經過系統的培養往往難以具備。所以作為研究生,特別是國內的碩士研究生。我個人認為基本上不具有尋找到自己有興趣而且有前景的課題。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覺得國內的研究生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經過比較系統的研究能力培養,我們的本科教育不太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

關於研究生留學的問題,研究生如何留學

那就去新加坡吧,新加坡大多數學校和人也是將英語的,竟管不地道,但很流利,而且費用相對比歐美國家低很多,畢業之後還可以在那邊工作。日本和韓國不是英語國家,你還有學習日語和韓語,又費錢又費時。你讀的211,平均成績也不錯,其實不去英美國家挺可惜的。但費用確實是問題。所以你要好好考慮。可以嘗試下美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