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愛褲兜敵尦分
文津閣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形式修建,佔地面積3600平方公尺,主要建築由門殿、假山、水池、藏書樓、花臺、曲池、山石、月門等組成。
文津閣建築造型、制景手法匠心獨到,園中有園,自成氣候。四周砌低矮白灰花牆,內外水渠分隔。門殿三楹面南,進深兩間,後有門廈。
東門三開間,進深一間,東有廈廊。主樓六楹面南,西稍間為樓梯間,面寬收進三分之二,總長2602公尺;進深五間,前後設廊,總寬14062公尺;通高13085公尺。外觀重簷兩層,內部結構三層。
中層藏書為底簷全部遮擋,防止陽光直射。文津閣按《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設計、命名。頂層六間相通意為「天一」,底層六間分隔謂之「地六」。
閣前砌平臺,臺下聚池潭,潭內映彎月,時隱時現。仰望天空,並無月亮,彎月何出,實為奇觀。池南假山嶙峋,亭臺得勢,古樹崢嶸,蘚草涵孕。
假山有「十八學士登瀛洲」的造型;又有承德十大名山的縮影。
閣東立文津閣碑,碑高532釐公尺,寬138釐公尺,厚58釐公尺。碑趺、碑身、碑首周邊雕蟠螭紋和雷紋圖案。正面用滿、漢文字鐫《文津閣記》,背面鐫《題文津閣》,東側鐫《四庫收精要》,西側鐫《建由甲午成乙未》均由乾隆御筆親題。
閣後、碑後砌假山,前後留古松數株。
文津閣前有四組建築,已毀,今存遺基。東為千尺雪,仿江蘇寒山千尺雪建造;千尺雪西一組名寧靜齋,四周環繞回廊,院內前齋後樓,中有池水分隔,康熙為樓題匾「清敞」,乾隆為齋題名「寧靜」。寧靜齋南一組建築名曲水荷香,按王羲之《蘭亭序》描寫建造,供皇帝和御用文人戲酒吟詩所用。
再東又一組建築為前亭後殿,乾隆題名玉琴軒(康熙曾題圖史自娛),有聯「寓情最覺靜可樂,無物始知閒不爭」。
2樓:熱河老林
文津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成是一座清代收藏四庫全書的地方。
文津閣的建築特點
3樓:魅町和
從外觀上看,文津閣是乙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樓閣,中間有一暗層。暗層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蟲蛀,是藏書之處。此閣在設計上按《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天一」來克火。
文津閣有圍牆環繞,坐北朝南,三面臨水,從南往北為門殿、假山、水池、文津閣、碑亭。閣的東北部有水門與山莊水系相通,閣前池水清澈,人在閣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見池中有一彎新月,隨波晃動,而天空卻是豔陽高照。 原來這是造園家在池南的假山上,開出乙個半圓形如上弦月的縫隙,利用光線,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構成「日月同輝」的奇特景觀。
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氣勢雄渾。假山佔地約800平方公尺,用石3279立方公尺,由漿石和雞骨石等堆疊而成。假山石洞,前後各有兩門相通,結構也頗具匠心。
洞內山石遮掩,可分廳、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雞骨石鑲嵌,幽深曲折。有幾個大小不等的窗孔,透進幽幽的光線,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隱若現。山上橫嶺縱峰,溝橋崗壑,各自爭奇。
有棒槌山、羅漢山、雙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縮影,更有「十八學士登瀛洲」的造型,還有仿公尺芾「寶晉齋」的園林佈局。文津閣東為碑亭,四角攢尖頂,上覆黃琉璃瓦,內豎石碑一座,通高5.34公尺,碑正面鐫刻著乾隆題《文津閣記》,其餘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詩。
每逢中秋佳節之際,天高氣爽,登臨「月臺」賞月,但見園內,老樹蒼勁,枝杈縱橫。一輪明月冉冉公升起,把一片銀輝灑向大地,山莊頓時銀裝素裹,更顯得清澈靜謐。文津閣假山的造型藝術,集中了公尺翁寶晉齋和範氏天一閣之長,運用傳統疊山技法,結合北方雄壯的特點,風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瓏之態,而是雄偉、渾厚、氣勢磅礴的藝術作品。
熱河志》中寫道:「文津閣與紫禁、御園三閣遙峙,前為趣亭,東側月臺,西乃西山,蓋仿範氏之成規,兼公尺庵之勝概矣。」
文津閣的介紹
4樓:安徒生
文津閣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築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闢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
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文津閣的地理位置
5樓:大狗
文津閣位於熱河行宮(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建造的。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這裡曾藏《四庫全書》,以及經、史、子、集分類,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萬冊,是乙份極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弘曆(乾隆皇帝)在《文津閣記》中寫道:「欲從支脈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津閣的文化傳承
6樓:鵬支援昊晟
乾隆年間,為了庋藏《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7座皇家藏書樓,其中北京故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又稱北方四閣或內廷四庫。乾隆為文津閣題詩中寫道:「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
這兩句詩最後的兩個字分別是「問」與「津」,也同「文津」諧音。在詩注中又說:「山莊建閣,以文津名之,御園之文源,大內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
大意為: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文化遺產,繁榮和發展現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濟渡處。文津即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達彼岸的濟渡處。
文津閣的文獻價值
7樓:手機使用者
20世紀前期,文津凱棚閣本就受到學者的重視。1920年,前輩知名學者陳垣就曾親自對文津閣本進行清查,統計全部收書3462種,列有103架盯兄則,6144函,36277冊,2291100頁。陳垣先生還細閱文津閣本所收書的提要,發現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不少差異,因此與幾位學者共同撰寫《景印四庫全書提要緣起》一文,建議將文津閣本的提要彙集影印出來。
這可以說是提議影印文津閣本的首例,至今已塵叢有八十多年。遺憾的是,文津閣本以善本貯存於圖書館,不對外開放,一般研究者無法借閱,因此長時期來對文津閣本,只能仰而慕之,不能閱而研之。好在於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圖書館研究員楊訥先生提議並主持了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與文津閣《四庫全書》原書核對錄異的工作,核對從集部開始,後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集部)》,共15冊,二百餘萬字。
據該書統計,文淵閣本集部共收書1273種,其中與文津閣本有差異的有788種,而宋代詩文集,文淵閣本失收、可據文津閣補入的,有1160條,涉及118種書。後臺灣研究宋史的學者黃寬重,曾據此《補遺》一書,撰寫一文:《文津閣本宋代別集的價值及其相關問題》。
黃氏仔細將《補遺》與影印文淵閣本核對,發現《補遺》也有疏忽,提出《補遺》所收的宋人詩文,實際上有些已收於文淵閣本,不過卷次不同,而為編者重複收錄。但他認為《補遺》所輯的大部分,確是文淵閣本所缺的,因此以為:「文津閣本宋代文集的部分,保留了不少各書作者個人生平事蹟及詩文的評論資料,對研究各文集的作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訊;此外文中也保留許多對研究宋代史事有所助益的史料,顯示文津閣本的史料價值。
什麼是建築結構構件,建築結構構件中的建築構件包括什麼?結構構件包括什麼?二者有什麼區別?
建築結構,就是建築物的骨架,組成骨架的構件稱之為結構構件,在結構施工圖中表達。比如 框架結構的骨架是由基礎 柱 樑 板 樓梯組成。因此這些稱為結構構件,而牆就不是結構構件。但在剪力牆結構中,骨架是牆,那麼牆就是結構構件。 基本構件是組成結構體系的單元。按受力特徵來劃分主要有以下三類 軸心受力構件 偏...
建築結構的功能要求及其含義,建築結構的功能要求有什麼?
查赤峰戳還說我 結構的功能要求具體有如下三個方面 安全性 適用性和耐久性。各自的含義如下 1 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條件下,結構應能承受可能出現的各種荷載作用和變形而不發生破壞 在偶然事件發生後,結構仍能保持必要的整體穩定性。例如,廠房結構平時受自重 吊車 風和積雪等荷載作用時,均應堅固不壞...
高層建築結構的設計特點有哪些,高層建築的特點具體有哪些
小高層住宅的好處第一,小高層住宅可以發揮多層住宅平面佈局的優點,如南北朝向,而且在採光通風方面則更有優勢一點,空氣質量 景觀質量一般優於多層。第二,小高層住宅的建造成本較多層住宅增加的比較有限,沒有增加過多的購買負擔。第三,目前的小高層住宅一般採取一梯兩戶的格局,避免了高層住宅的有部分房屋朝向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