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常用司馬遷的話 教導我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時間 2025-03-25 20:45:14

1樓:網友

我要投稿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馬遷(漢)《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司馬遷(漢)《史記·商君列傳》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司馬遷(漢)《史記·酷吏列傳》

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司馬遷(漢)《史記·循吏列傳》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司馬遷(漢)《報任少卿書》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司馬遷(漢)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司馬遷。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司馬遷。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司馬遷。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漢)司馬遷。

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漢·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司馬遷。

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漢)司馬遷。

不知其人,視其友。 —司馬遷。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司馬遷。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司馬遷。

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司馬遷。

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 ——司馬遷。

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司馬遷。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司馬遷。

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司馬遷。

2樓:007**詹姆斯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司馬遷。

請結合司馬遷的這句話和你自身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樹立正確的順逆觀?

3樓:遠巨集

面對得失,我覺得我們我們只要做到盡力而為之後,抱有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達心態。面對樂時我們要做到人生得意須盡歡,面對苦時我們要做到堅強,不要自暴自棄,面對順境我們要居安思危,逆境時我們要迎難而上。

面對生死我們要看淡一些,不可強求生死,在大義面前我們要能捨生取義。

譯文:文王被拘禁在裡時推演了《周易》;孔子。

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

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

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

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

流傳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至於)《詩經》

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

4樓:醜一凡

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在逆境時發奮自強,在順境時,不得意忘形,不斷地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簡述司馬遷的人生觀

5樓:cyt碎花帆布小清新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 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關於司馬遷,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司馬遷畫像司馬遷 前145 前87年後 字子長,西漢夏陽 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 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思想家 文學家,著有 史記 又稱 太史公記 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100年 共3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文庫精選 內容...

司馬遷人物評價,對司馬遷的評價

雅克飛 西漢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宮刑。當時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當時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擇,他毅然選擇了生,從此他提起筆樹立了忠臣義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魎的原形 終於一部3000年的通史 史記 得以著成。當時的司馬遷被屈辱困擾著,使他 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則...

司馬遷的故事,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 前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 史記 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