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比量。
《孟子·告子下》: 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史記·遊俠列傳》: 誠使鄉曲之俠,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效功於當世,不同日而論矣。
《春秋左傳·桓公十五年》: 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比擬,看成和...一樣。
《詩經·穀風》: 既生既育、比予於毒。
《春秋左傳·襄公五年》: 書曰,叔孫豹,鄫大子巫,如晉,言比諸魯大夫也。
類似,相像。
《史記·天官書》: 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黃,比參左肩;蒼,比參右肩;黑,比奎大星。
比方,比喻。
《禮記·學記》: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
比照,與...相當。
《韓非子·內儲說上》: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史記·齊太公世家》: 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
《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 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例,可以仿效或依據的事情。
《韓非子·有度》: 故曰: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
親,親近。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後勒兵。
《尚書·伊訓》: 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接近,靠近,挨近。
《戰國策·八年謂魏王》: 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輯,而不可恃者;或有諸侯鄰國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穀不奉,畜積竭盡,而不可恃者;或化於利,比於患。
並列,並排。
《史記·蘇秦列傳》: 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徑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
《鬼谷子·中經》: 雖有美行盛譽,不可比目合翼相須也。
齊等,同樣。
《孟子·滕文公上》: 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
協調,配合一致。
《孟子·滕文公下》: 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也。
《詩經·六月》: 比物四驪、閒之維則。
勾結。《荀子·不苟》: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於世也。
《春秋左傳·昭公十四年》: 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與養氏比,而求無厭,王患之。
《韓詩外傳·卷二》: 君子易和而難狎也,易懼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義死,好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亂。
《管子·重令》: 所好惡,不違於上;所貴賤,不逆於令,毋上拂之事,毋下比之說,毋侈泰之養,毋逾等之服。
阿私,偏袒。
《春秋左傳·襄公三年》: 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新序·雜事一》: 君子謂祁奚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
合,適合。
《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管子·五輔》: 中正比宜,以行禮節。
和諧,和睦。
《春秋繁露·同類相動》: 百物去其所與異,而從春所與同,故氣同則會,聲比則應,其驗然也。
《呂氏春秋·應同》: 類固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
輔助,佐助。
《國語·齊語》: 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
密,密集。
《詩經·良耜》: 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呂氏春秋·達鬱》: 肌膚欲其比也,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由生矣。
皆,都,到處。
《戰國策·張儀說秦王》: 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
及,等到。
《史記·高祖本紀》: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
《晏子春秋·景公冬起大臺之役晏子諫》: 晏子使於魯,比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有焉,國人望晏子。
為,替。
《孟子·梁惠王上》: 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通「庀」:治理。
《莊子·徐無鬼》: 農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
2樓:御用胡來之
很多,普通,常見的意思
3樓:莫路草根
看具體在那篇文章,會有幾種翻譯的
比 在文言文中的翻譯
4樓:白羊大家好
1.(動)靠近
《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2.(動)比較
《隆中對》
版:曹操比於袁權紹,則名微而眾寡。
3.(動)比擬,認為和……一樣
《隆中對》: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介)及,等到
《陳涉世家》:比至陳,車六七百乘。
希望能幫到你。
古文中 比之何如 和 比之如何 翻譯的區別
5樓:靈之源
何如:1.如何,怎麼樣。
用於詢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問於 趙孟 曰:
『 範武子 之德何如?』」《新唐書·哥舒翰傳》:「 祿山 見 翰 責曰:
『汝常易我,今何如?』」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先生如南來,就印 陳老蓮 畫集何如?
」2.如何,怎麼樣。又指怎麼辦。
《左傳·僖公九年》:「及 裡克 將殺 奚齊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將作, 秦 晉 輔之,子將何如?
』」《漢書·叔孫通傳》:「數歲, 陳勝 起, 二世 召博士諸儒生問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陳 ,於公何如?
』」3.如何,怎麼樣。用於陳述或設問。
《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虛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
「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殘遊記》第十回:「單彈沒有什麼意味。
我看時候何如,再請一個客來,就行了。」 魯迅 《書信集補遺·致江紹原》:「聞 廣東 中大英語系主任為 劉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麼樣。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子謂 呂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齡 《採蓮》詩:「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新唐書·李石傳》:「 石 曰:
『陛下罪己當然,然責治太早……今自視何如即位時?』」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北史·盧昶傳》:
「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蘇軾 《諫買浙燈狀》:「如知其無用,何以更索?
惡其厚費,何如勿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吾貴為尚書,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歸田,飯疏飲水,多讀萬卷書也?
」 劉大白 《舊夢》詩:「與其向夢裡尋詩做,何如向詩中尋夢做呢?」
6.猶何故。《史記·魏公子列傳》:
「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兒去問他,要這個銀子何如?
」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久聞先生作詩,不喜 蘇 黃 ,何如?」
文言文怎麼翻譯成現代文?
6樓:黃瓜愛辣椒
1、保留法
在文言文中,我們應將專有名詞、國號、地名、人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變。例如:
「元封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記承天寺夜遊》
「元封」是年號,我們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聶政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
「聶政」,「韓傀」都是人名,翻譯的時候保留不變。
2、補充法
古漢語中有很多省略現象,翻譯時應補充省略的成分。例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村人)看到漁人,竟大為驚訝,問(漁人)從**來。(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就有人邀請(漁人)到他家去,擺酒殺雞,熱情招待他。
省略是文言文中一種常見的現象,我們在翻譯時應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3、刪除法
古漢語中有些虛詞,現代漢語裡沒有對等的詞來翻譯,或者按照現代漢語規律在這裡不用虛詞,可以刪略不譯,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如謙敬副詞,某些連詞,語氣助詞,以及用在主謂短語取消獨立性的「之」等。
「徒屬皆曰:『敬愛命』」。(《史記·陳涉世家》)
——夥伴們同聲說:「聽從您的命令」。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活著。
「敬」表示謙敬副詞,可以省略不譯,「之」放在主謂短語之間取消獨立性,可以刪略不譯。
4、替換法(又名改易法)
詞語替換:古漢語中某些特殊用法詞語在現代漢語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詞語就採用意思大致相同的詞語來翻譯,叫詞語替換。例如:
「孝公既設,惠文、武、昭襄蒙故業,用遺策」(《過秦論》)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了先人的基業,照用先人傳下來的國策。
句子替換:古代漢語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句式,可變換為現代漢語來表示其特殊意義的相應句式。
5、調整法
文言文中變式句(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較多,翻譯時這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例如: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核舟記》)
——他們互相*近的兩個膝蓋,都隱沒在書畫卷下邊的衣褶裡。
「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後置定語;「者」用作後置定語的煞尾,相當於「的」。
「曹操比於袁紹」。(《隆中對》)
——曹操與袁紹相比。
6、靈活法
詞類的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常見的現象,遇到活用詞時,我們應靈活地譯出該詞的意義。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
——「六國滅亡了,天下統一了。」
「一」譯為「統一」數詞活用為動詞。
「失期,法皆斬。」 (《史記·陳涉世家》)
——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
「法」本義為法律,名詞,這裡應譯為按照法律,名詞作狀語。
7、意譯法
對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之間的對應關係不作嚴格要求,只要求把原文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例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連秋天裡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直譯)
——財物絲毫不敢據為己有。(意譯)
這裡我們應選擇意譯,這樣意思更為明確。
文言文翻譯,既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考試的一個重點,我們應掌握一套正確的翻譯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望大家能從中受益。最後,我把這七種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概括為一首歌——古文今譯歌:
詞語句法相對應,保持原貌最適應。
若遇詞語難對應,可用意譯來改易。
成分省略須增補,無義詞義可刪去。
句法語序古今異,據今調整莫硬譯。
專門用語宜保留,既信且達好今譯。
冢在文言文中翻譯是什麼,「植」在文言文中的翻譯是什麼?
1 本義 高而大的墳墓 掌公墓之地。周禮 冢人 冢,之間或謂之隴。方言十三 項羽燒 秦宮室,掘 始皇帝冢。史記 高祖本紀 2 山頂 華山冢也。山海經 西山經 注 冢者,神鬼之所居也。百川沸騰,山冢崒崩。詩 小雅 十月之交 鄭玄注 山頂曰冢。3 形容詞 大的 地位高的 冢,大也。爾雅 冢者,大也。白虎...
“還”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阿,在文言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牙齒大 一.讀 huan 音 第一聲 1.返回 2.歸還 3.回報 4.交納 賦稅 5.回頭 6.恢復 7.通 環 8.反而 二.讀 xuan 音 第二聲 1.通 旋 2.立即,迅速 三.讀 hai 音 第二聲 1.仍然 2.再,更 3.還是 四.片語 1.還軍 回師 2.還俗 出家為僧尼後,再回家...
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兩種解釋,作名詞的時候是指說的話 第二種是作動詞的時候,是指說。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不同的語境意思也不同,一般是指成功 成敗講,最好發全句。語文文言文中貴的意思 形 高。史記?貨殖列傳 故物賤之徵 之徵賤。形 地位高 顯貴。師說 是故無 無賤,無長無少。名 地位高的人。夢遊天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