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司陽霽
我們正在用這些“莫名的禮貌規則”
傷害我們的孩子
綿媽從小就被要求當一個懂事講禮貌的好孩子,於是從很小時候開始,聽著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要如何如何才是有禮貌的話語,雖然不明白有些“禮貌”為什麼一定要做,但也兢兢業業地遵循著這個道理。
不過年歲漸長,再細細回味兒時某些關於禮貌的細節,卻很不是滋味,明明有一些事,並不需要也並不應該那樣做,卻被長輩們以“不懂禮貌”的批評強壓下來,委屈、難受、疑惑,等到成年後才漸漸懂得。
某些中國式的“禮貌”要求,正在傷害著我們的孩子。
“你是大孩子怎麼不讓讓弟弟?”
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流傳著一個傳統:在孩子間,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而且年紀大的那個孩子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樣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一代一代地傳承,一直到了現代社會中,依舊屹立不倒。
有時候,我們甚至希望才4、5歲的孩子也要背上這樣沉重的道德包袱。
有多個孩子的家庭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或是物品鬧矛盾了,都委屈巴巴地去跟媽媽和爸爸說理,這時候作為“裁判”的父母理所當然地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要求:
“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你是大孩子了要懂事,弟弟(妹妹)還小還不懂事,你怎麼去跟ta計較?”
這樣一刀切的判斷下,要麼以大孩子的憤憤不平憋屈認栽結束,要麼就是一場家庭大戰的開端——很多時候大孩子反而是佔理的那一個,面對父母的“不公”,敏感的孩子很可能直接情緒爆發,甚至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更愛弟弟(妹妹)”的想法,感情上疏遠小年齡的弟妹,甚至可能導致大孩主動欺負弟妹的狀況。
那為什麼明明是流傳已久的傳統共識,如今卻明顯利大於弊呢?
其實講究謙讓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現今社會已非古代那樣禮教森嚴,在儒家傳統中,年長的兄姐雖然責任重大,但相應得到的家庭資源、社會資源也更有優勢,義務和權利對等,問題不大。但現今社會更多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能基本做到“一碗水端平”就非常重要了。如果還按照老的一套,在處理孩子之間矛盾時不分青紅皁白,一律實行“批大護小”,久而久之不僅會損壞兄弟姐妹間的感情,更可能會威脅到親子關係的健康。
同時大多數孩子還處於心理髮育的階段,他們大多不能通過父母的隻言片語瞭解這種“受委屈”的緣由,他們只會認為父母偏心,或是自己**做得不好讓父母嫌棄;反之無論是否有理都能被父母護住的弟弟妹妹,則會越來越理直氣壯地“欺負”年長的兄姐,恃寵而驕愈加任性。
其實在孩子發生爭吵時,家長在其中應該做一個堅定的中立者,不要直接斷言對錯,而是應該要讓雙方都說清楚事情始末,再行仲裁,千萬不能因為“大讓小”這種理由要求佔理的孩子讓著不佔理的孩子,不偏袒,不護小。例如遇上孩子爭奪玩具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確定好,玩具本身歸屬於哪個孩子,哪個孩子就擁有處理權,家長可以從中協調,先肯定孩子對物品擁有的物權,再以商量的口吻詢問是否能夠“借”給另一個孩子玩耍,如果孩子不樂意,也不能勉強。不能隨意傷害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同感。
“見到叔叔都不知道喊人,沒禮貌!”
相信大多數家長,在自己的童年時期都經歷過這樣的畫面:
爸媽帶著我們出門,在樓道上碰上了鄰居某個並不熟悉的叔叔,年紀小小的我們躲到了爸媽身後小心偷瞄,而那陌生叔叔說著諸如“xx又長高了。”之類的客套話,這時候爸媽就會使勁把我們推到身前,讓我們喊人。於是我們開始糾結,開始不高興,我明明不認識這個人,我為什麼要喊一個陌生人?
久不見我們開口的爸媽急了,一邊跟陌生的叔叔賠罪著,一邊橫我們一眼:“見到叔叔都不知道喊人,沒禮貌!”
是不是很熟悉?因為綿媽自己作為廣大的童年“被迫喊人”團體一員,小時候心靈受過深深的打擊!我明明根本不認識這個人,為什麼我一定要喊人打招呼?
我不主動打招呼還要被扣上“不懂禮貌”的大帽子,壓得小小的脖子酸累生疼!現在想起來,總是強迫自己孩子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主動打招呼的父母,其實無形中正在一點一滴摧毀孩子的自尊、安全感和歸屬感,明明不認識那個人,卻一定要違背自己意願去主動打招呼,否則就要被貼上不禮貌的標籤。
實際上年紀越小的孩子,在碰到陌生的或是不太熟悉的人時,第一反應就是躲避和警戒,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孩子天然的安全感是在熟人環境中建立的,陌生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加入,都或多或少會暫時性地影響孩子當下的安全感,只有在相處一段時間過後,讓孩子熟悉了,才能卸下防備。所以你會發現,大部分孩子不喜歡跟哪怕有過幾面之緣的陌生成年人進行語言交流或是眼神接觸,但是面對諸如幼兒園老師、保育阿姨或是父母經常帶去拜訪的熟人親戚,則很少會出現躲避或不理不睬的情況。
其實家長命令式的“喊人”禮貌對孩子可能反而產生不良影響,實際上如果真的想讓孩子養成主動與人打招呼的習慣,不用強迫孩子去踐行,家長自己做好榜樣就可以了,孩子受大人的影響,有時也會模仿,主動與人打招呼。其次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閱讀一些習慣養成的繪本或是動畫,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或者每次遇上陌生人後,家長可以事後告訴孩子這個人的身份,和爸爸媽媽的關係,給孩子預個熱,下一次說不定就會主動開口打招呼了。
“您太過獎了,我家孩子還差得遠呢!”
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常會遇上一些習慣“自我貶低”的人,這些人可能正想融入一個新環境,又或者想從他人處獲得一些東西,為了顯得自己很謙遜,也為了在語言和心理上討好他人,這些人會刻意貶低自己的某些長處,即使一些事情完成得很好,他們也會“謙虛”地說,****,我做得還不夠好,比起別人還差得遠呢。然而如果這種“自我貶低”被家長們強加給孩子,那麼情況可能就不太妙了。
綿媽一個親戚家孩子前些年剛剛升上初中,在老家市裡一所還不錯的中學,成績在班級裡也一直名列前茅,這成績也是可以在過年親戚聚會上好好獲贊一番的了。然而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從孩子還在念小學的時候開始,儘管成績一直還不錯,但每次親戚都要當著其他人面“自謙”,甚至有時候還要數落數落孩子:“這次考了班級前10?
那還差得遠呢,我聽說小區裡xx這回都考進年級前20了,她還沒夠著邊呢!”又或是:“樂器獲個獎不算啥,我聽我們領導家孩子都要去參加全國比賽了??
”諸如此類的話語那是隨口就來,但凡聚會或是其他時候,有人誇一句她家孩子,她都先急吼吼地貶低一番。
其實我能看出孩子每次都不高興,但是也沒開口反駁自己媽媽,我曾在私下問過這個親戚,孩子成績已經不錯了,怎麼老這樣說孩子,多傷孩子自尊,然而親戚接下來的話卻讓我頗為無語凝噎:“我這不是怕她被人誇了後驕傲,成績反而不好了嗎?這才初中,高中了才見真章呢。
”敢情就不怕這麼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自暴自棄麼?
就像綿媽這位親戚,她完全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就強行把“謙虛”甩給了孩子,逼著孩子在外人面前承恩自己“還不夠好”,既沒注意孩子的心裡活動,也沒顧忌給孩子“留面子”,這樣的情況長久下去,孩子可能潛意識裡給自己下定義:我就是不夠好,不值得誇獎。孩子在這樣的負面情緒裡,要不就慢慢產生自卑情緒,做事畏手畏腳,要不就乾脆自暴自棄,懶得再付出努力了。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因為自己優秀,被人誇獎多了,就會驕傲膨脹,本質上是沒有邏輯可尋的。當孩子確實做了值得誇獎稱讚的事,那麼適當的誇獎是能起到正面激勵的效果的,畢竟每個人努力去做什麼,也是希望得到成績後獲得其他人的認可。
對於害怕孩子因為誇獎而驕傲退步,家長只要注意誇獎肯定的方式和語言技巧就可以了,不用天花亂墜式的吹捧,而是把讚揚肯定放在孩子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上,就既能讓孩子收穫滿足的同時,也能時刻記住,成績是通過自己努力付出心血換回的,想要再次獲得就需要繼續保持行動。
不要用“禮貌”傷害孩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孩子懂禮貌,去掉糟粕的基礎禮儀禮貌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通過學習這些正確的禮儀禮貌,孩子才能在減少在各種社交中的衝突,一個真正“懂禮貌”的孩子,才不會變成他人眼中的熊孩子!
用起立表達重視
用雙手接物表達尊重
我們都知道,在學校的課堂中,當一個孩子要回答問題,或者是討論話題時,都會被老師要求起身發言;這樣起立表達觀點,在正式的場合中會顯得自己更重視這個問題。即使是在日常休閒場合中,與人平等地對話也是應有之義,顯得重視對方、重視談話。
同時雙手接物是個老生常談的禮貌問題,日常中可能不是特別明顯,但當頒獎典禮或是獲得他人贈與物品時,雙手接物則能夠表達對對方足夠的尊重。
不要用手指指著人說話
我們的俗語中用“指指點點”來形容輕視、背後議論一個人的行為,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對著人動手指“指點”,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除了問路的時候,拿手指指著某個人說話,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在有些地方甚至會被人認為是“沒有教養”;與人說話時,最好留出適當的身體空間,如果用手指指著對方,則會讓別人感到很不舒服、不被尊重,是應當從小就要注意杜絕的行為。
公共場合注意不要打擾他人
在公共場合中,父母要教會孩子注意身邊的狀況,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會給別人造成影響?自己和小夥伴打打鬧鬧的話,會不會吵到正在安靜用餐或是閱讀的路人?
學會尊重他人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在公共場合不要打擾別人,為別人留出足夠的空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可以直接教育孩子,如果當自己在休息或是專心做某件事時,有人推打吵鬧,自己也會十分不樂意吧?將心比心,孩子在這點上也應該學會互相尊重。
要當個有邊界的好客人
成年人在社交中要有邊界,而孩子則同樣需要有簡單的“邊界”觀念。
每到節日團圓,走親訪友串門時,網上都會一片哀嘆聲,內容無外乎:
“家裡來了親戚家的小孩,房間裡的東西都被洗劫了!”
“現在的熊孩子太可惡了,看上什麼就吵著一定要,最坑的是熊爹媽還要幫腔明搶!”
這些讓人怨聲載道的孩子和父母,歸根結底就是邊界不清。孩子沒有做客人的基本認知和禮儀,父母則理所當然地把滿足自己孩子需求這件事當成了所有人的義務。
從孩子走出家門的第一步,其實就在學習如何融入社會,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尊重他人的邊界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當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邊界,隨意侵入,其結果小則被親朋好友吐槽,大則可能惹下大禍,因此教會孩子當個有邊界的好客人,也是家長必修的一課。
做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父母在家如何教育孩子?
秒懂心理學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旁觀者也好,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下面介紹下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漓櫻愛畫畫 從小教育孩子這三點,孩子長大越優秀 繪影社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罵,一起看看怎麼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吧! 翰林學庫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
怎樣教育孩子,該怎樣教育孩子
秒懂心理學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旁觀者也好,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下面介紹下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愛,首先是愛,要真心愛孩子,無論他們長得是否可愛,是否聰明,都要愛他們,愛是原動力,愛就是澆灌小苗茁壯成長所必須的養分和水分,是陽光,是氧氣。然後是要給予自己更多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關...
怎樣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旁觀者也好,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下面介紹下怎樣正確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有許多技巧,一定要注意 怎麼教育孩子?要注意什麼呢?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慣著孩子 提前給予孩子 在社會生存的能力 以及優秀的綜合素質 你今天慣著他一點 將來社會沒人慣著他 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