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赤道低氣壓帶
分佈位置:位於赤道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附近太陽高度角大,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多,氣溫較高,氣流強烈對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熱力原因)。
天氣特徵: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之下,氣流上升過程中降溫冷卻,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雲致雨,高溫多雨。
2、 極低高氣壓帶
分佈位置:位於極低(90ºn/90ºs)附近
形成原因:極低地區,太陽高度角小,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氣溫較低。氣體遇冷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氣壓(熱力原因)。
天氣特徵: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之下,氣流下沉增溫,大氣中的水汽不能凝結,幹(燥)嚴寒
3、 副熱帶高氣壓帶
分佈位置:位於30ºn/30ºs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地區上升氣流,源源不斷流向高緯,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在30ºn/30ºs附近堆積下沉,地面形成高氣壓(動力原因)
天氣特徵: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增溫,高溫乾燥
4、 副極地低氣壓帶
分佈位置:位於60ºn/60ºs附近
形成原因:從極地吹來的冷而重的東風與從副熱帶高氣壓地區吹來的暖而輕的盛行西風在60ºn/60ºs附近相遇,暖而輕的氣流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氣壓(動力原因)
天氣特徵:寒冷溼潤
二、 六個風帶
1、信風帶(北半球——東北信風帶;南半球——東南信風帶)
形成原因:氣流由較高緯(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低緯(赤道低氣壓帶),氣流逐漸升溫,難以凝結致雨
氣候特徵:高溫乾燥
2、盛行西風帶(北半球——西南風;南半球——西北風)
形成原因:氣流由較低緯(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較高緯(副極地低氣壓帶),逐漸降溫,冷卻致雨
氣候特徵:溼潤溫和
3、極地東風帶(北半球——東北風;南半球——東南風)
形成原因:氣流由極低東風帶吹向低緯(副極地低氣壓帶),難以致雨
氣候特徵:嚴寒乾燥
2樓:地理受好者
noitlr回答正解!如果有高中地理教材,課本中解說比較詳細,不過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樓:
最根本的原因是太陽輻射在緯度上的差異。詳細原因如樓上所說
高一地理知識點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各具有什麼性質 求幫忙 拜託!!
4樓:匿名使用者
氣壓帶:
1、2個極地高壓帶:
分佈在北極和南極極區,使空氣受冷收縮、積聚,而高空氣流輻合,質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冬季強度增大,範圍擴充套件;夏季勢力減弱,範圍收縮。
2、2個副極地低壓帶:
分佈在南、北緯60°及其兩側,各約五度。由於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熱空氣向北移動與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冷空氣南下(北半球)兩者相遇熱空氣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壓而形成的。
3、2個副熱帶高壓帶:
分佈在南、北緯20~30°的強大高壓帶,是自低緯高空向極流動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發生質量輻合形成。它隨季節南、北移動達幾十緯度,活動範圍約佔地球的一半,是對大氣環流影響最大的氣壓帶。
4、1個赤道低壓帶:
分佈在赤道附近。由於終年高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高空向兩側外流,引起氣柱質量減少,低空形成低壓帶。全球七個緯向氣壓帶排列規則,而且高、低壓帶交錯分佈。
風帶:1、2個極地東風帶:向低緯度源源不斷地輸送乾冷空氣。
2、2個西風帶:溫暖溼潤、含水汽多。
3、2個信風帶:乾熱、穩定、風力強勁、方向不變。
5樓:濮陽千山平定
首先要求的是能記住七壓六風帶,然後能夠通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推匯出其運動規律,然後就是結合世界地圖,完善氣壓六風帶與各個地形緯度之間的匹配,這是基礎知識點。最主要的七壓六風帶的考點還是兩個:一是季風(南亞季風最顯著);二是七壓六風帶與氣候形成之間的關係。
一般不會單獨考七壓六風帶,而是結合氣候的形成與季節性的變換來考的,通過七壓六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來說明的。多看書和地圖才是王道。
6樓:
南北是對稱的
1、赤道低氣壓帶
低氣壓(熱力原因)
天氣特徵 高溫多雨。
2、極低高氣壓帶
高氣壓(熱力原因)。
天氣特徵 幹(燥)嚴寒
3、副熱帶高氣壓帶
高氣壓(動力原因)
天氣特徵 高溫乾燥
4、副極地低氣壓帶
低氣壓(動力原因)
天氣特徵 寒冷溼潤
1、信風帶(北半球——東北信風帶 南半球——東南信風帶)形成原因:氣流由較高緯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低緯赤道低氣壓帶氣候特徵 高溫乾燥
2、盛行西風帶(北半球——西南風 南半球——西北風)氣流由較低緯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較高緯副極地低氣壓帶氣候特徵 溼潤溫和
3、極地東風帶(北半球——東北風 南半球——東南風)形成原因 氣流由極低東風帶吹向低緯副極地低氣壓帶氣候特徵 嚴寒乾燥
地理學上,地球上七個氣壓帶和風帶分別是由於什麼原因形成的?
7樓:匿名使用者
①熱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
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由於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升或收縮下沉運動,從而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或高氣壓區,稱為熱力原因。赤道地區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源,極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與之相應的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見課本p.
66—「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又被稱為熱低壓和冷高壓。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區的上升氣流在高空運動(向北、向南)時,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轉成偏西氣流並在南北緯300上空聚積、下沉,地面氣壓增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副熱帶高氣壓帶與極地高氣壓帶的兩股冷暖不同的性質的氣流,在南北緯600附近相遇輻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顯然,副熱高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與當地冷熱狀況無直接關係。
這樣的氣壓變化稱為動力原因。
③在高低氣壓帶之間形成了由高壓吹向低壓的風帶(見課本p.6—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變化圖)。請特別注意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方向不同,對風向的影響。
說明南北半球信風帶、西風帶、極地東風帶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異。
④事實上,隨著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季節移動,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隨著季節而變化(見課本p.6—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變化圖)。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對氣候的影響很大(例如對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的降水年變化影響)。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在預習必修一,第二章的七個氣壓帶和那六個風帶的成因和性質,哪位大神指點一下,用簡單的語言
8樓:半山樹
熱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包括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動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高氣壓帶少雨,低氣壓帶多雨
信風帶和極地東風帶少雨,西風帶多雨
關於高中地理 氣壓帶風帶的問題
9樓:新蘭不相忘
1 全球都受氣壓帶風帶的影響,但由於海陸位置的不同,以及其他地理要素的不同導致了氣候的不同,氣壓帶風帶是其它風的基礎
ps 西風和信風都是風帶喲
2 舉個例子吧,比如現在是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半球形成了一個低壓帶,但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洋溫度比陸地低,因此形成了一個相對的高壓把那個低壓帶切斷了,這就是高壓切低壓
10樓:匿名使用者
1.你的說法不準確。全球分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
這十三個帶無時無刻都覆蓋在地表上空。由於氣壓帶風帶是由熱力原因和氣壓差形成的,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所以有的地方,比如地中海地區,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2.全球由於熱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有赤道低壓、極地高氣壓帶。由動力原因形成的有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拿赤道低氣壓帶來舉例: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原因是終年受太陽照射,盛行上升氣流,氣流上升在高空堆積形成高壓,氣流再向兩側流動,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這就是副熱帶高氣壓帶。極低高氣壓帶一樣。
11樓:匿名使用者
全球都受氣壓帶風帶影響,不同的風只是因為影響的型別和程度不同而已
12樓:12天文
1不是 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差異引起的 夏季海洋溫度低於陸地(海水比熱容大) 海洋溫度低於陸地 氣壓高 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冬季相反吹西風 全球分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 不同的地方受不同的氣壓帶風帶控制
2 比如冬季蒙古本應受副極地低壓控制 但由於冬季海洋溫度高於陸地(海水比熱容大)氣壓低 陸地形成高壓 切斷了受副極地低壓
13樓:
第一個問題:你們老師有沒有講過行星風。這種情況是在理想條件下,只考慮太陽輻射的因素,而不考慮海陸熱力差異等其他因素。全球都受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就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按行星風來看,吹的是東北信風。由於海陸熱力差異的因素,該地區是東亞信風帶。
全球共有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14樓:詩聖木椅
正確全球有1個赤道低壓帶;各2個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共7個氣內壓帶;2個信風容帶;2個西風帶和2個極地東風帶。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能結合緯度位置、三圈環流掌握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佈。
高中地理氣壓帶與風帶分佈規律:謝謝你
15樓:半山樹
規律:一共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氣壓帶和風帶間隔分佈;氣壓帶中高低氣壓帶間隔分佈。,南北半球對稱分佈,信風帶和東風帶風向一樣,和西風帶風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