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發音guā tián lǐ xià
釋義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出處《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
一、《詩紀》卷一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注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編者有誤,故附此。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示例《北史•袁聿翻傳》:「~,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晉·幹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之譏。」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近義詞瓜李之嫌
典故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
「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
「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2樓:家諾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
「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
「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個成語故事的大致內容
3樓:愛漂漂淼淼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今河北 瓜田李下臨漳)人。他 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後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
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裡,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為他立碑表彰,並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
當然,「清郎」也有為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 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 邢邵。
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
「我這次路過這裡,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裡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
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
」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4樓:匿名使用者
雪中送炭北宋宋太宗繼位之後,生活十分節儉,但對百姓卻毫不吝嗇.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太宗披著狐皮還覺得冷,他回到宮中,命人端來火盆、美酒.他獨自喝酒,抬頭見宮外大雪飄飄,他想到這麼冷的天,那些缺糧少炭的人家會更加難過.
想到這,他命人帶上木炭和糧食去送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家. 聞雞起舞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同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畫龍點睛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
」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濫竽充數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採納吧~~
瓜田李下成語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出處《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
一、《詩紀》卷一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注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編者有誤,故附此.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示例《北史•袁聿翻傳》:,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晉·幹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之譏.」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近義詞瓜李之嫌
典故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
「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
「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成語故事瓜田李下
6樓:匿名使用者
發音guā tián lǐ xià
釋義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出處《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
一、《詩紀》卷一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注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編者有誤,故附此.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7樓:水雲間
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基本釋義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 處《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典 故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
「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
「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8樓:匿名使用者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亦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指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
「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
「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