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寸口脈怎麼把脈?脈經之寸口脈

時間 2025-04-01 10:05:25

1樓:網友

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天道畢矣。所謂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

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之,寒溫之,相守司也。形肉氣血,必相稱也。

是謂平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格。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陰。

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為溢陰,溢陰為內關。人迎與脈口俱四盛以上,明曰關格。

關格者,與之短期。

根據這一理論,用人迎脈(喉結外側頸動脈搏動處)和寸口脈(手寸關尺三部脈中,取其最大者)的大小對比來指導臨床,人迎和寸口脈大小相一致的,說明陰陽平調。人迎達於寸口一倍的,說明少陽之氣太過,從少陽論治。人迎大於寸口兩倍的,說明太陽之氣太過,從太陽論治。

人迎大於寸口三倍的,說明陽明之氣太過,從陽明論治。

2樓:順意明目滴眼

人迎寸口診法是用二部相互參照來進行診斷,其實就是陰陽對比,體現了中醫陰陽平衡的理念。劉泉鵬主任世代對研究應用人迎寸口脈法,對這一古該脈法頗有研究,人迎脈(喉結外側頸動脈搏動處)和寸口脈(手寸關尺三部脈中,取其最大者)的大小對比來指導臨床,人迎和寸口脈大小相一致的,說明陰陽平調。人迎達於寸口一倍的,說明少陽之氣太過,從少陽論治。

人迎大於寸口兩倍的,說明太陽之氣太過,從太陽論治。人迎大於寸口三倍的,說明陽明之氣太過,從陽明論治。

脈經之寸口脈

3樓:養生種草

西晉醫學家王叔和撰於西元3世紀,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

從魚際至高骨(其骨自高),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

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分,故曰三陰三陽。

陽生於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寸主射上焦,出頭及皮毛竟手。關主射中焦,腹及腰。

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脈法贊》雲: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

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

諸經損減,各隨其部。察按陰陽,誰與先後。陰病治官,陽病治府。

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之,針入病癒。

心部在左手關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陰經也,與手太陽為表裡,以小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曰神庭,在龜(一作鳩)尾下五分。

肝部在左手關上是也,足厥陰經也,與足少陽為表裡,以膽合為府,合於中焦,名曰胞門(一作少陽),在大倉左右三寸。

腎部在左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左。

肺部在右手關前寸口是也,手太陰經也,與手陽明為表裡,以大腸合為府,合於上焦,名呼吸之府,在雲門。

脾部在右手關上是也,足太陰經也,與足陽明為表裡,以胃合為府,合於中焦脾胃之間,名曰章門,在季脅前一寸半。

腎部在右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為表裡,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右,左屬腎,右為子戶,名曰三焦。

疑問: 人迎的解釋:「左為人迎」是左寸稱為人迎,另一種解釋是人迎穴,足陽明胃經,亦稱人迎脈。哪個是對的?還是兩個都對?

診脈獨取寸口脈的原理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多種理論,內經上面有有,難經也有。更有針灸脈會太淵之說。

中醫脈診診病的科學原理 病氣在經絡中流動從而呈現出病象症狀。那麼中醫是如何診知病氣性質(陰陽五行,氣流大小)及其運動規律(流動情況)的呢?中醫診術就是著名的「望聞問切」四診,四診全面綜合了病氣引起的病象症狀,無一遺漏。

望病氣引起的精(身體)的異常情況,聞病氣引起的精所產生的聲音氣味嗅味,問病氣引起的身心變化,切即脈診病氣在氣脈裡的流動情況和按診病精病氣團塊情況。四診充分發揮了人體五類感官功能,而氣功診病(特異功能診病)則發揮了第六感官經絡功能,更簡便直接迅速。診斷結果(病情)用八綱表達。

八綱是表達病氣性質的,反映了病氣的作用結果。望、聞、問、按診尚易理解,勿需多講,在此著重講切診中的脈診。 脈診是通過經絡氣脈波動情況診知炁流情況的診術。

脈診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脈象」理論。寸、關、尺三部是易學天人地三才理論在脈診上的應用,是脈波結構理論。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個診位,三部共九個診位(九候),兩手為六部十八候。

每一要素有陰陽二性(長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個因素。五氣(五波)共5×6=30種脈象,以一平直脈象為基準,無陰陽之別,故二十八種脈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脈象(五行氣波動情況)。 氣時刻在經絡裡流動並引起各種生命現象,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可以隨時感知出來,所以脈診是最理想的診術。

過去用手感診脈,太抽象,靈敏度也差,現在可用脈診儀(脈搏感應顯示器),靈敏度大大提高了,還可以從顯示器上看到脈象圖,瞭解脈象規律。對脈譜(脈象圖譜)進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瞭解病氣運**況、診斷疾病,為處方配藥提供依據。脈譜學可診知任何的生命資訊和生命規律,並把抽象的脈診變成了直觀形象的脈診,更擴大了脈診的應用範圍。

同理,我們可以得到藥譜圖(如基因譜類)。利用藥譜和脈譜可以實現最科學的處方配藥,減少藥物浪費和***。因此說,脈診儀、脈譜學和藥譜學(合稱為醫譜學)是實現中醫走向現代化,使中醫和現代科學接軌的關鍵技術和根本途徑。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寸口在魚際穴下一寸,先定了寸口別的才能確定。

這屬於固定標誌!

6樓:匿名使用者

肺朝百脈,寸口為肺經循行處。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 寸口是 諸脈之會。

診脈「獨取寸口」的正解

8樓:夏末蔚曳

關於扁鵲: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也有說現存《難經》系後人託名扁鵲之作。

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黃帝時期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則啟物他。所以扁鵲是對秦越人這個醫生的尊稱。漢代石刻中,扁鵲的形象是人手人孫液麵,頭戴冠幘、鳥身禽立、拖一束長尾。

而扁鵲一詞,本意是指一種善報喜的翩翩而飛的吉祥鳥,是對上古神醫的通稱。古人用這吉祥的名字尊稱秦越人,比喻他的醫術如神鳥一般藥到病除。

秦越人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秦越人最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扁鵲見蔡桓公」就是通過望診來判斷蔡桓公的疾病及病情變化的。

他還提出切脈「獨取寸口」的診斷方法。先秦時期,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也叫做遍診,就是切脈部位有上(頭部)、中(上肢)、下(下肢)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現在的三部九侯指的是: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指力按脈,分浮中沉取脈而診得的脈象)。扁鵲提出了診脈「獨取寸口」的方法,但是後人卻以訛傳訛地曲解為「診斷疾病」也可以「獨取寸口」,相信真正的好醫生是「三個手指一搭就能說出病人的全部症狀並且診斷出所患疾病」,甚至還能「懸絲診脈」。這些都是文學作品裡的「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的藝術處理手法,或者是對古代某些名醫的崇拜和神聖化,但絕非現實生活中旁鉛可以真實存在的技術。

古書裡記載的扁鵲,已被神話,據說他從師神人「長桑君」,並且喝了「上池之水」,擁有「透視術」,能夠「盡見五臟癥結」。現代的醫生如果能僅從脈象上診斷疾病,那肯定他是運用了一些患者的盲從心理和營銷學的一些話術;有些醫生對於經常診治的老病人,診脈之後能夠判斷或者預見一些患者的症狀,那也是醫生的診治經驗使然,而絕非單單靠寸關尺的脈象所得。

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何為大?是次數多還是頻率高呢?恭候您的答覆謝謝

9樓:匿名使用者

大既不是次數多也不是頻率高,而是脈體大,這就是中醫診脈的高明之處,西醫也診脈,但只能看次數。

人迎寸口脈是指什麼?

10樓:順意明目滴眼

人迎寸口脈法,古人認為人迎脈與寸口脈的脈動情況與經脈病症存在內在聯絡,人迎為陽脈、寸口為陰脈,通過人迎寸口脈法之間的脈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判斷出來陰陽和病症所在經絡,所以古人認為以陰陽為綱、以經絡五行為體人迎寸口脈法,能夠為中醫診療提供更為準確的診察依據。

寸口脈分候臟腑的六種方法有?

寸口脈診病原理。1 寸口為脈之大會。寸口脈屬手太陰肺經之脈,肺經起於中焦,胃為水穀之海,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亦屬太陰,寸口脈可反映胃氣的強弱。手太陰肺經為十二經脈之終始,脈氣流注,會聚於氣口 寸口為肺經之動脈 全身臟腑功能的盛衰,營衛氣血的盈虧,均可從寸口脈象上反映出來。2 寸口部脈氣最明顯。寸口部是...

任督二脈怎麼打通,怎樣打通任督二脈

任督二脈是兩條涉及長壽的經脈!欲要獲得長壽,必須開啟任督二脈間的斷脈!在歷史上開啟任督二脈者只有一人,那就是印度的靜樹大師,而中國武林歷史上沒有任何人開啟過任督二脈!凡與此相關的傳言純屬文人墨客之杜撰。靜樹大師生於中國北宋同時期的印度,是個讀書人,知識淵博,30餘歲投身於印度所羅門王教習武。靜樹大師...

怎麼打通任督二脈,怎樣打通任督二脈

拿根鐵條從會陰穿入然後慢慢穿就可以打通了呵呵 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能感到人體內的一股熱氣,然後將熱氣慢慢的修煉大,衝開就行了,道理很簡單,但是恐怕幾十年的時間你也感覺吧不到熱氣 任督二脈是督脈 任脈 奇經八脈即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 任脈 衝脈 帶脈 陰維脈 陽維脈等共8條。任督二脈真的存在 武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