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昌獵
我國對中藥的認識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認識的過程,也是個不斷糾錯的過程。不同醫藥學家對同一種藥的不同論述,有可能是相互補充的,也有可能是相矛盾的,不能單純地判斷誰對誰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中藥的認識,藉助新的科學技術,至今還在不斷髮展,不斷出現新的觀點。
中藥的**很普通,無非是一些植物動物礦物等,看似平淡無奇,但對感興趣的人來說,卻是一片非常有意思的天地,因為它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
如果你是剛入門,建議你先看《藥用植物學》《中藥學》《中藥鑑定學》,這些基礎課程學得差不多了,再看一些古代的藥書,最經典的莫過於《本草綱目》。古書今書可能都會有錯誤,就像我上面說的,這是一門還在不斷髮展的學科。
優酷網上也有一些中藥學的教學片,很不錯。
2樓:乾坤豔豔
中藥其實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所運用的藥物,絕大部分都是花,草,葉,根,皮,礦石,動物等,每位醫家對藥物應用理解不同,則功效主治,性味歸經的描述也就不同。
想學中藥,最好是先買本《神農本草經》,買本《中藥學》,從最基本的入手,二是要注意使用,或者親自品嚐,
中藥大辭典我買了一本發現不全,十畫以上的藥物沒有,這是為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連臉上洋溢的微笑也很自然~!就是喜歡沒有你的生活~!愛過,笑過,鬧過,哭過,痛過,傷心欲絕過,到最後,只剩下自己獨自默默地承受~!不是不敢再去愛了,而是這次心真的受傷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藥大辭典都是兩冊的。
中藥大辭典現在有幾個版本,大概多少錢一套?
5樓:來自赤壁古戰場面如冠玉 的曼陀蘿
我想買一套!作為我的指南!
好的中藥書有那些?
6樓:混沌分子
太多,不過建議先看《中藥大辭典》和《中醫診斷**學》兩本書。前者主要了解藥物藥性、古代藥方、現代臨床及各家論述相當全面。後者講診斷及**技術,也是一本較全面和有效的書籍。
其次可以看看《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等白話譯本,當然要配合原文理解。最後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比如我就喜歡徐靈胎、張錫純的書籍。
看中醫書首先要培養興趣,其次要認真耐心,最後不要忘了做筆記,如果有好友經常鼓勵交流則更佳。
什麼是中醫,中醫的始祖是誰啊?
7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它是中國古代人民**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始祖是扁鵲
8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是醫藥文化發祥最早的國家之一,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聯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從此,中國醫藥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中國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醫學史,由於東方文化發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國獨特理論框架,及近現代西方科學的撞擊及西醫的傳入,出現兩個分明的層次,在東西方醫學交匯中呈現複雜多型的狀態。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漢族醫學的歷史最悠久,實踐經驗和理論認識最為豐富。 中醫發源於中國黃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學術體系。中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歷代都有不同的創造,湧現了許多名醫,出現了許多重要學派和名著。
中國歷史上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現藥物、積累經驗的艱苦過程,也是中藥起源於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 早在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2世紀末--前256年),中國就已出現藥酒及湯液。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的《詩經》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有藥物的書籍。
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內經》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臟苦欲補瀉"等學說,為中藥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是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了先秦以來豐富藥學資料而成書的。本書載藥365種,至今尚為臨床所習用。
它的問世,標誌著中藥學的初步確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國已經有關於醫療衛生以及十多種疾病的記載。周代已經使用望、聞、問、切等診病方法和藥物、鍼灸、手術等**方法。
秦漢時期,形成了《黃帝內經》這樣具有系統理論的著作。此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理論性經典著作。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專門論述了多種雜病的辨證診斷、**原則,為後世的臨床醫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漢代外科學已具有較高水平。據《三國志》記載,名醫華佗已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進行各種外科手術。 從魏晉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脈診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晉代名醫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歸納了24種脈象。該書不僅對中國醫學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傳到了國外。這一時期醫學各科的專科化已趨成熟。
鍼灸專著有《鍼灸甲乙經》;《抱朴子》和《肘後方》是煉丹的代表著作;製藥方面有《雷公炮炙論》;外科有《劉涓子鬼遺方》;《諸病源候論》是**專著,《顱囟經》是兒科專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眼科專著有《銀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還有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燾的《外臺祕要》等大型方書。 唐代(公元618--907年)經濟繁榮,促進了中藥學的發展。
唐**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藥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編修工作。全書載藥850種,還增加了藥物圖譜,進一步完善了中藥學的規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2023年)醫學教育中,鍼灸教學有了重大改革。
王惟一著有《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後來,他又設計製造等身大鍼灸銅人兩具,教學時供學生實習操作。這一創舉,對後世鍼灸的發展影響很大。明代(公元1368--2023年)時,有一批醫學家提出把傷寒、溫病和溫疫等病區分開。
到了清代,溫病學說達到成熟階段,出現了《溫熱論》等專著。 從明代開始,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一批醫學家們主張"中西醫匯通",成為當代中西醫結合的先聲。 到了明代(公元1368---2023年),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完成了中藥學鉅著《本草綱目》,全書載藥1892種,成為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整合之作。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廣泛開展了中藥的植物學、鑑定學、化學、藥理學及臨床醫學等多方面的研究,為確立藥物**、鑑別藥材真偽、說明作用機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全國普查藥源的基礎上,2023年編寫出全國和地方的《中藥志》。2023年《中藥大辭典》的出版,使典籍記載中藥數目多達5767種。
同時,各種中藥工具書,眾多地方中草藥專著及有關中藥的報刊、雜誌相繼出現,各種中藥科研、教學、生產機構紛紛建立。 上述的這一切,是中國古代醫學波瀾壯闊的歷史梗概。這樣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一直未曾中斷的醫藥文化及文明,是世界醫學史上所罕見的。
中國古典醫籍數量之大,名醫輩出,人數之多,在同時期的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中國傳統醫藥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藥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遂出現了中西匯通合纂的探索。
傳統醫學在走向現代化。 近百年來,中國的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格局將會對這百餘年的中國近現代醫學史作出客觀的再現和評述。 中國醫學史無論對於中國古代的醫學研究,還是對近現代醫學的研究,或是與各種不同體系醫學的比較研究,對醫、教、研和衛生管理等工作及學科都是不可缺少的。
它涵蓋面廣,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久遠博大,不是其他學科所能代替的。
《中藥大辭典》怎麼英譯
9樓:
1全部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當然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chinese dictionary of herbal medicine
是中藥毒性大還是西藥毒性大,中藥真的比西藥毒性小嗎
司剛毅解喬 拜託,給點專業精神好不?中藥要看配伍和產地的 不同產地的同一個中藥就有可能有毒性 有毒性的中藥經過炮製和配伍是可以用的 而且藥具體到用藥劑量,針對的病症 根本沒有辦法比較 現在真正懂中醫藥的人實在太少了 所有西醫大家最後都會去研究使用中藥 而中藥大家很少懂西藥 半瓶水就是西藥也不懂,中藥...
專科中藥學可升本嗎,中藥學升本難度大嗎
專科中藥學可以專升本。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藥各專業的基礎學科之一。內容包括中藥 中藥學的概念,中藥的起源和發展。中醫藥文獻 從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門根據衛生部的安排和建議,積極進行中醫藥文獻的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陸續影印 重刊或校點評註了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殘...
我的中藥貴不貴
牡蠣和龍骨都不貴,本來就很重的東西。茯苓 稍微貴一點 現在市場20 30 元一公斤,醫院要賺一點,應給是5元100克。女貞子比較便宜。關鍵是你治的 病,一般可能都有調理的藥吧?如 川芎,白芍,當歸 這些就比較貴一點了。如果有這些的話,160元 6服的藥 不是算貴的,我好似學中藥專業的,我在中藥房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