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天相當於凌晨幾點

時間 2021-10-14 22:44:37

1樓:舞璇瀅

四更天相當於當地時間凌晨二時二十四分左右。

四更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牛吃完草,準備耕田。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打更的計量時間方法:

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輸於現代,他們可以藉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計量時間。除了藉助於外物,還有一些很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

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活。

2樓:ygj地方的

01:00-03:00為四更,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00為一更,

21:00-23:00為二更,

23:00-01:00為三更,

01:00-03:00為四更,

03:00-05:00為五更。

拓展資料: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3樓:匿名使用者

四更是1-3點

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我國古代還有把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況如下。

五更與現今時間比較表

夜間時辰 五 夜 五 更 時 間

黃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雞 鳴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我國古代紀時,還有更細的分法。最初分一晝夜為100刻。這辦法一直沿用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後來由於晝夜100刻與分為十二時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為96刻制"和十二時辰配合使用。

古時候所說的三更天、四更天是指幾點?

4樓:

古時候所說的三更天指當天的23:00~第二天1:00、四更天是指晨一時至三時。

三更天、四更天介紹:

1、三更天:

三更又名子時,古代時間名詞。古代一晝夜分十二時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屬於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連同首尾共五個節點,稱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為一更,亥初二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

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則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當天的23:00~第二天1:00。

2、四更天:

四更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

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時刻介紹: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3、【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9、【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5樓:匿名使用者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

古代人用的時辰

時辰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佔兩個鐘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

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四品官相當於現在什麼,4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冷事百科 清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 我愛紫薇星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七品芝麻官 朝庭一品大員 這樣的話,一個 品 字,看似簡單,其實牽出了中國一千七百年的官制史,一點也不簡單 中國的官僚體制從有 品 公元220年 到無 品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其間歲月漫長,過程曲折,有開明,有腐敗...

我近視眼大概800度這相當於幾點幾啊超過

葫蘆當家 800度已經是低於0.1的視力了,正常用視力表都是測不出來的,必須是要在醫院精準驗光才可以的。800度已經是高度近視了,高度近視不僅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也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常用的控制高度近視發展的方法有 1 杜絕過度看近,閱讀和寫作業等長時間看近的事。2 養成最佳的坐姿...

古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朝的四品官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的

正四品官比正廳級高,從四品官相當於正廳級 清朝官職 正四品文職京官 通政使司副使 信訪辦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 最高法院副院長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 鴻臚寺卿 長 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 順天府丞 北京市副市長 奉天府丞 瀋陽直轄市副市長 各省守巡道員 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