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市政公用工程
你說的不全,設計水頭是指總的施工圖中,第一個井的井底標高(第一個井是指井底最高的那個井)。你要設計水頭沒有,你要的是試驗段的上游設計水頭,就是指這段試驗段的第一個井(也就是上游的井)的上游管口底標高,因為試驗段如果是在中間的話,一般會有上游管口和下游管口。如果試驗段上游管口底標高大於下游管口頂標高時,試驗水頭就是上游管口底標高(即上游設計水頭)加2米。
如果試驗段上游管口底標高小於下游管口頂標高時,試驗水頭就是下游管口頂標高加2米。
2樓:匿名使用者
設計水頭=上下游高差+管徑*充滿度
3樓:
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試驗段上游檢查井內底標高-試驗段下游檢查井(或封堵處)管內底標高。兩者高差即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管道坡度越小上游設計水頭越小,反之則越大。你這個50.
3-50=0.3<0.4,則試驗水頭為管頂內壁加2米。
4樓:go靜待花開
50.3+0.4+2=52.7
5樓:永恆的旗幟
設計水頭指的就是水位
6樓:創作者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 gb50268-2008中,對閉水試驗這樣要求:
9.3.4 管道閉水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3、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於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我的理解以下例:
1、管道為dn400,下游管內底標高為50.00,上游管內低標高為50.30,設計水頭是50.
30-50.00=0.30米,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即0.
4米(管徑)+2.0米=2.4米;
2、dn400管道長度50米,下游管內底標高為50.00,上游管內低標高為50.50,設計水頭是50.
50-50.00=0.50米,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即0.
50米+2.00米=2.5米;
3、如井深為2.00米,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於2.50米,2.50米》2.00米,即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4、實際在操作過程中,試驗前將水灌平至試驗段中地面高程較低的井的井室上口,井筒的功能僅為清掏的人工進出口。如地面坡度與管道坡度大致一致時,則井深也會差不多,當下遊灌水至井室口時,上游水位不可能達到井室口的高度。在實際管道使用過程中,越至下游,管徑相對越大,就算最上游水流滿管時,下游水位不可能到達井室上口以上的位置。
在我的理解中,設計水頭是指整段的最上游井底高程與最下游井的井底高程的差,試驗段的設計水頭是指該試驗井段的最上游井底高程與最下游井的井底高程的差。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在《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 gb50268-2008中有明確的數值要求,或有具體的計算公式。水頭對管道內壓力有影響,但不影響允許滲水量的計算。
這是我的個人理解,請專家進行糾正並解答,並@我,讓我也有學習提高的機會,謝謝!
汙水管道閉水試驗設計水頭
7樓:chen陳超超
應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68-2008執行:
9.3 無壓管道的閉水試驗
9.3.1 閉水試驗法應按設計要求和試驗方案進行。
9.3.2 試驗管段應按井距分隔,抽樣選取,帶井試驗。
9.3.3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時,試驗管段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
2 管道未回填土且溝槽內無積水;
3 全部預留孔應封堵,不得滲水;
4 管道兩端堵板承載力經核算應大於水壓力的合力;除預留進出水管外,應封堵堅固,不得滲水;
5 頂管施工,其注漿孔封堵且管口按設計要求處理完畢,地下水位於管底以下。
9.3.4 管道閉水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 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3 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於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4 管道閉水試驗應按本規範附錄d(閉水法試驗)進行。
9.3.5 管道閉水試驗時,應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且符合下列規定時,管道閉水試驗為合格:
2 管道內徑大於表9.3.5規定時,實測滲水量應小於或等於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
q=1.25√di (9.3.5-1)
3 異型截面管道的允許滲水量可按周長折算為圓形管道計;
4 化學建材管道的實測滲水量應小於或等於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
q=0.0046di (9.3.5-2)
式中 q——允許滲水量(m3/24h·km);
di——管道內徑(mm)。
9.3.6 管道內徑大於700mm時,可按管道井段數量抽樣選取1/3進行試驗;試驗不合格時,抽樣井段數量應在原抽樣基礎上加倍進行試驗。
9.3.7 不開槽施工的內徑大於或等於1500mm鋼筋混凝土管道,設計無要求且地下水位高於管道頂部時,可採用內滲法測滲水量;滲漏水量測方法按附錄f的規定進行,符合下列規定時,則管道抗滲效能滿足要求,不必再進行閉水試驗:
1 管壁不得有線流、滴漏現象;
2 對有水珠、滲水部位應進行抗滲處理;
3 管道內滲水量允許值q≤2[l/(m2·d)]。
8樓:匿名使用者
設計水頭和流量、設計流速、水頭損失、管道直徑等有關,數值是在汙水管道計算中得來的,簡單點比如根據汙水量計算管道直徑時,在計算時的上游最高水位就是設計水頭,也可以說是管道正常使用時的最高水位就是設計水頭。如果同樣的汙水量,管道選擇大,流量就大,上游最高水位就沒有那麼高,這時設計水頭就小,反之,同樣的汙水量,管道選擇小,流量就小,上游的汙水就會流不出去,會存在井中,這時的最高水位就會高些,那麼設計水頭就大。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時試驗水頭如何確定
9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規定: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公式中:
q——實測滲水量【l/(min*m)】;
w——補水量(l);
t——實測滲水觀測時間(min);
l——試驗管段的長度(m);
當q≤允許滲水量時,試驗即為合格。
10樓:
壓力管路按1.25倍工作壓力試驗,無壓管路按0.4mpa試驗。
11樓:匿名使用者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時試驗水頭確定的確定方法:
(1)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3)當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於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汙水管道的閉水試驗裡面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怎麼計算
12樓:愛消滅星星之火
一、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時試驗水頭確定的確定方法:
(1)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當試驗段上游設計。
二、閉水實驗也叫蓄水試驗,要放滿水,水要有足夠容積。 蓄水試驗的蓄水深度應不小於20mm,蓄水高度一般為30-100mm,蓄水時間為24小時,水面無明顯下降為合格。一般在屋面、衛生間或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做此試驗。
蓄水試驗的前期每1小時應到樓下檢查一次,後期每2—3小時到樓下檢查一次。若發現漏水情況,應立即停止蓄水試驗,重新進行防水層完善處理,處理合格後再進行蓄水試驗。
關於無壓力管道閉水試驗,試驗段設計水頭如何理解?
13樓:夏侯詩杉
設計水頭,簡單的說就是設計中正常使用時的水位高度(液麵高度)無壓力管道嚴密性試驗中,規範規定需滿足下列規定:
1.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灌頂內壁時,試驗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當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題目中的理解並不準確:設計水頭不是汙1和汙3的關係,而僅僅只是指汙1本身設計時的水面標高。與汙3沒什麼關係的。
請採納。不清楚請追問。
1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看是怎麼設計的:
按非滿流設計,上游設計水頭小於管頂內壁,試驗水頭=管頂內壁+2m;
按滿流設計,需要具體詢問設計,試驗段的上游設計水頭是多少,試驗水頭=設計水頭+2m。
15樓:匿名使用者
無壓力管道閉水試驗是水從高點自然流向低點的試驗,如果汙1是高點,汙3是低點就對了。這不用計算什麼啊?
給排水管道如何區別,給排水管道中 DN de 分別表示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泰拓陶瓷耐磨彎頭 給排水管道與工業管道之間的區別,用途不同。1 給排水管道 建築給水系統根據用途的不同,可分為生活 生產和消防給水系統,這三個給水系統不一定單獨設定,常常是兩者或三者並用的聯合系統。建築排水系統是將建築內部人麼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使用過的水收集起來,及時排出室外,按照系統排出的汙水...
給水管與排水管的區別,給排水管道如何區別
清溪看世界 一 材質不同 給水管 給水管的材質有金屬管 複合管和塑料管。排水管 排水管的材質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新增其它助劑而形成的新型滲排水塑料管材。二 特點不同 給水管 給水管具有不生鏽 不結垢 流體阻力小 可降低供水能耗等特點。排水管 排水管具有排水安全性 耐腐蝕性等特點。三 用途不同 給水管 ...
C30 DN600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閉水試驗計算公式
神級人氏 實測滲水量應按下式計算 q w t l b.0.1式中 q 實測滲水量 l min m w 補水量 l t 實測滲水量觀測時間 min l 試驗管段的長度 m 混凝土 混凝土,簡稱為 砼 t ng 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複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