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屬什麼類的民族樂器?

時間 2025-04-20 09:11:09

1樓:匿名使用者

弓弦樂器 弓弦樂器一般以塗有松香的馬尾琴弓來摩擦琴絃以產生音響,另外也可以用撥奏的方法來演奏。

2樓:匿名使用者

以拉弦為主 個別樂曲的特別需要時可彈撥演奏。

馬頭琴是什麼民族的樂器

3樓:不良人動漫社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絃樂器。

蒙古語吵瞎稱「潮爾」。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此得名。

馬頭琴在蒙古的地位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與此相關,元代的蒙古民族樂器總體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公升坦空高,不僅信散僅是用於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還產生了純器樂曲,諸如《海青拿天鵝》、《白翎雀》等,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4樓:乾萊資訊諮詢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

馬頭琴夫人起源: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絃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絃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

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遊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絃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5樓:吃瓜群眾

馬頭琴為蒙古族的代表樂器,蒙古語稱「潮爾」,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馬頭琴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有特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下面咱們就來說說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01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的代表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02 名字由來。

馬頭琴,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清史稿》載:"胡琴,刳桐為質,二絃,龍首,方柄。

槽橢而下銳,冒以革,槽外設木如簪頭似扣弦,龍首下為山口,鑿空納弦,綰以兩軸,左右各一,以木繫馬尾八十一莖扎之"。可知,馬頭琴原來也有龍首。此早在《元史》卷71《禮樂志》有載: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為馬尾。"據巖畫和有些歷史資料中顯示古代蒙古人開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後蒙上牛皮,拉上兩根馬尾弦,當樂器演奏,稱之為"勺形胡琴"。當前很多專家認為這就是馬頭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當時最長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鳴箱比較小,聲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當時琴頭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

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徵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

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元朝時期隨著宮廷生活的逐漸富裕宮廷內有專門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員,馬頭琴也就慢慢地成為宮廷**的主要內容之一了。

03 別名。

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盟、哲里木盟、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除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6樓:當你停止嘗試時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拉絃樂器,其琴身呈梯形,琴柄雕成馬頭形狀,長約1公尺,外表帶民族風味。它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9年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演奏時,演奏者常坐著將它夾在兩腿間。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樂器。

馬頭琴是蒙古族民間的一種兩弦拉絃樂器,其琴身是梯形,琴柄雕刻成馬頭形狀,長約1公尺,外表奇特而美麗,富有民族風味,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樂器。

它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9年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布林是蒙古馬頭琴繼承人。

演奏馬頭琴時,演奏者常常採用坐姿,將琴箱夾在兩腿的中間,讓琴桿偏向左側,然後讓弓毛和琴絃呈90度,讓弓毛在兩弦外進行擦奏。

7樓:乾萊資訊諮詢

蒙古族

馬頭琴,琴身木製,長約一公尺,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

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因此而得名。

馬頭琴是我國那個民族的樂器,馬頭琴是我國哪一民族的拉絃樂器

馬頭琴,蒙古族拉絃樂器。蒙語稱莫林胡兀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甘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從唐宋時期拉絃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 1155 1227 已流傳民間。據 馬可波羅遊記 載,十二世紀韃靼人 蒙古族前身 中流行一種二絃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琴桿用...

馬頭琴由來的傳說是什麼故事,馬頭琴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騰敖拉山麓,有一個銀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著一個勤勞勇敢 誠實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蘇和。他和媽媽過著清貧的生活。有一天,小蘇和出來放牧,在山坡上做了個奇異的夢 看見從天上騰雲駕霧飛來一個美麗的姑娘,對他說 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馬,我告訴你,北邊湖邊有一匹白駿馬,善良的...

蒙古族的馬頭琴傳說有哪些,馬頭琴的傳說

搓澡滴副教授 蒙古族民間流傳的關於馬頭琴的故事和傳說有許多,白馬的傳說 就是蘇和和白馬的故事 呼和那木吉勒的傳說 和 左撇子琴師的故事 等,其中 蘇和的白馬 一文已被收錄至日本小學教科書中。傳說的具體內容不在此贅述,一搜一大把。傳說終究是傳說,雖然帶點歷史性,無從考證其真實性。據史料記載馬頭琴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