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下臨界點溫度指的是什麼溫度

時間 2025-04-13 10:10:33

1樓:網友

1)ac1 鋼加熱時,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

2)ac3 亞共析鋼加熱時,所有鐵素體都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

3)ac4 低碳亞共析鋼加熱時,奧氏體開始轉變為δ相的溫度。

4)accm 過共析鋼加熱時,所有滲碳體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奧氏體的溫度。

5)arl 鋼高溫奧氏體化後冷卻時,奧氏體分解為鐵素體和珠光體的溫度。

6)ar3 亞共析鋼高溫奧氏體化後冷卻時,鐵素體開始析出的溫度。

7)ar4 鋼在高溫形成的δ相在冷卻時,開始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

8)arcm 過共析鋼高溫完全奧氏體化後冷卻時,滲碳體或碳化物開始析出的溫度。

9)a1 也寫做ae1,是在平衡狀態下,奧氏體、鐵素體、滲碳體或碳化物共存的溫度,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下臨界點。

10)a3 也寫做ae3,是亞共析鋼在平衡狀態下,奧氏體和鐵素體共存的最高溫度,也就是說亞共析鋼的上臨界點。

11)a4 也寫做ae4,是在平衡狀態下,δ相和奧氏體共存的最低溫度。

12)acm 也寫做aecm,是過共析鋼在平衡狀態下,奧氏體和滲碳體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溫度,也就是過共析鋼的上臨界點。

13)mb 馬氏體爆發形成溫度,以mb表示(mb≤ ms).當奧氏體過冷至ms點以下時,瞬間爆發式形成大量馬氏體,並伴有響聲,同時釋放相變潛熱,使溫度回公升。

14)md 馬氏體機械強化穩定化臨界溫度。

15)mf 馬氏體相變強化臨界溫度。

16)mf 有的文獻以mf表示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終了溫度。

17)mg 奧氏體發生熱穩定化的乙個臨界溫度。

18)ms 鋼奧氏體化後冷卻時,其中奧氏體開始轉變為馬氏體的溫度,符號中的「s」是「始」字漢語拼音第乙個字母,也就是俄文書籍中的mh和英文書籍中的ms.

19)mz 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終了溫度,符號中的「z」是「終」字的漢語拼音第乙個字母,也就是俄文書籍中的mk和英文書籍中的mf.

注:ac1、ac3、ac4和accm隨加熱速度而定,加熱越快,其越高;ar1、ar3、ar4和arcm則隨冷卻速度的加快而降低,當冷卻速度超過一定值(臨界冷卻速度)時,它們將完全消失。一般情況下,ac1>a1>ar1,ac3>a3>ar3,ac4>a4>ar4,accm>acm>arcm.

2樓:掌建木

臨界溫度指鋼材的奧氏體轉變溫度。不同含量的鋼材有著不同的臨界點,但臨界點有著乙個範圍內的浮動,所以下臨界點溫度指的就是奧氏體轉變的最低溫度。

鐵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3樓:

摘要。鐵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是指鐵從非磁性態向磁性態轉變時所需達到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具體來說,鐵的臨界溫度是指鐵在一定的壓力下,從順磁性到鐵磁性轉變的溫度,這個溫度通常為769攝氏度;鐵的臨界壓力是指鐵在一定的溫度下,從順磁性到鐵磁性轉變所需達到的壓力,這個壓力通常為170千巴。

鐵的磁性轉變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現象之一,對理論物理、材料科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和研究。

你講得真棒!可否詳細說一下。

鐵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是指鐵從非磁性態向磁性頌梁態轉變時所需達到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具體來說,鐵的臨界溫度是指鐵在一定的壓力下,從順磁性到鐵磁性轉變的溫度,這個溫度通常為769攝氏度;鐵的臨界壓力是指鐵在一定的溫度下,從順磁性到寬櫻裂鐵磁性轉變所需達到的壓力,這個壓力通常為170千巴。鐵的磁性轉變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現象之一,對理論物理、材料科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和研究慎閉。

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原理是什麼,溫度計測量溫度是根據什麼原理?

每種溫度計的測量溫度的原理是不同的,首先要看一下是何種型別的溫度計,然後再具體分析.大體原理分類如下 1 熱脹冷縮原理,如水銀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等 2 物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原理,如感測器是熱電阻,熱敏電阻一類的溫度計,如測量人體溫度的數字溫度計,製冷用的溫度計等3 利用不同的物體電勢隨溫度變化不...

PN接面溫度感測器測溫度的原理是什麼

能級躍遷 晶體二極體或三極體的pn結的結電壓是隨溫度而變化的。例如矽管的pn結的結電壓在溫度每升高1 時,下降 2mv,利用這種特性,一般可以直接採用二極體 如玻璃封裝的開關二極體1n4148 或採用矽三極體 可將集電極和基極短接 接成二極體來做pn結溫度感測器。這種感測器有較好的線性,尺寸小,其熱...

南瓜的溫度需求是什麼,什麼樣的溫度最適合種植南瓜

南瓜屬於喜溫蔬菜,它可耐較高的溫度,對低溫的忍耐能力不如西葫蘆。種子在13 以上開始發芽,以25 28 時為發芽最適溫度。10 以下或40 以上時不能發芽。根系伸長的最低溫度為6 8 根毛伸長的最適溫度為28 32 南瓜生長 開花和結果需要高溫,植株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 32 不能低於12 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