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吳文王
經濟發展的總量問題,是增加還是減少,是進步還是倒退,增長和減少的多少…………
2樓:解析投資
gdp:國家經濟狀況的晴雨表
gdp能否真實反映我國經濟現狀?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 只是片面的資料問題,但是每年的gdp變化的對比,以及逐年的增長幅度還是能說明很多問題的。比如國家的處於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其實**每年制定的關於gdp預期值,是反應了國家整體發展趨勢和態勢的,
但是gdp會忽視很多的問題比如環境問題(是否可持續發展),經濟是否為良性發展,貧富差距等等
4樓:棟凡邇
gdp不能 準確反映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現狀。gdp和cpi這類的指標一樣,是有權重比的,食品,住房,教育,投資,消費等等,這些比重如何取就會出現不同的gdp。另外我國目前投資部分佔gdp比例過大了至少60%都是**投資於基礎建設,這類的投資效率普遍不高甚至沒有。
我們是以一種不計代價只看gdp數字的模式在發展,是不合理的。
5樓:匿名使用者
gdp從來都不是衡量國家經濟水平的絕對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上半年經濟資料即將釋出。我們面臨的巨集觀經濟形勢是外熱內冷、四處堵塞,壓力加大。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如同出現堰塞湖。
第一個堰塞湖,實體經濟熱度繼續降溫,但cpi出於慣性維持在高位。結果是中小企業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一輪關停並轉的風潮。 從全國來看,投資拉動使上半年gdp增速在9%以上,而cpi在5%,資料不功不過,可以接受。
從生產來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反映大中型企業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3個月下滑,6月pmi回落至50.9%,創2023年3月以來新低,7月pmi可能繼續小幅回落。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採購量指數、購進**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幅度均超過1個百分點,購進**指數回落幅度最大,達到3.
6%。值得注意的是,重化工業以及與房地產相關的製造業如紡織業等回落幅度較大。 第二個堰塞湖,體制內信貸資金與民間資金落差巨大。
銀行脫媒,千軍萬馬通過民間金融渠道進入高利貸市場,包括體制內的金融機構。根據央行7月12日公佈的資料,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339億元,上半年人民幣信貸規模為4.17萬億元,同比少增4497億元,全年可控在7萬億~7.
5萬億元的目標範圍之內。廣義貨幣發行量與狹義貨幣發行量雙雙下降。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78.
08萬億元,同比增長15.9%,比上月末高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27.
47萬億元,同比增長13.1%,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
前年、去年如此大規模的投資,m2居然下降到16%以下,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僅看m2資料,會讓我們對真實的金融狀況有錯覺。體制內資金緊張,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在高利貸逼迫下自殺的訊息見諸報端;體制外資金洶湧,成群結隊在藝術品、***、商業工業地產等投資領域馳騁,甚至推高了大洋彼岸的溫哥華房價。
通過上調存準率,貨幣被趕入籠中,但存量貨幣不會憑空蒸發,一有機會就會興風作浪。 摘自:葉檀:
中國經濟如同出現堰塞湖
7樓:竹林風露
很明顯,能,gdp越高,人民生活越痛苦!
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部分反映經濟規模總量,但是不能真實反映經濟質量,可持續性。而且gdp有時增長並不代表實際產出的增長。比如經濟貨幣化,有些東西在自給自足時並不計入gdp,當他們用於交易時,則計入gdp,當然實際產出並未增長。
9樓:
不能!gdp/民工數量才能差不多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但是,是唯一的指標嗎? 我國gdp統計中存在哪些問題?
10樓:過朵
不是唯一的,目前還常統計gni,即國民總收入。以下是gdp統計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是中國。
首先,gdp反映的是在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最終的產品和服務,對過去的財富沒有反映,不能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各個方面。
其次,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如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和汙染,也就不能準確地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
第三,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分配或者收入差距問題,還有人們生活休閒的問題等等。
雖然目前還沒有其他指標可以取代gdp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綜合指標來對gdp的侷限進行一定彌補。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我國gdp核算中存在哪些問題
為何要用gdp反映經濟增長水平
11樓:打鐵哥
———本市同普路1030號小謝
答: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能力持續擴張的過程。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長期的經濟增長**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要素投入(主要指資本與勞動力)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短期的經濟增長也**於兩個方面:一是生產能力的擴張;二是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的提高。
經濟增長在現實生活中的直接體現就是,社會產出水平的增加。因此,在評價一個國家、地區或者一個經濟區域的經濟增長水平時,使用最多的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即gdp。
gdp這一概念**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個完整描述經濟總體執行過程及結果的核算框架),是該體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按照標準的說法,gdp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一國境內所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即以消費和投資為目的現期生產和**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市場價值計算的總和。gdp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區域內一定時期經濟生產過程的最終成果。
應該說,gdp較好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是一個具有很強綜合性的指標。因此,當前這個指標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用於描述經濟增長的指標。
然而,gdp這一概念也受到了不少批評,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gdp進行質疑的歷史與gdp的歷史幾乎同樣長。歸納起來,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來自基礎理論方面,即認為在gdp核算過程中,只考慮了可以市場化交易的社會生產部分,而沒有包括非市場化交易的部分。例如,gdp的統計範圍沒有包括自我服務。在gdp的成本部分,只是較充分地反映了私人成本;沒有反映未進入市場交易的成本,例如,gdp核算過程中對於資源耗竭、生態退化、環境惡化等沒有進行充分考慮。
由此,也有人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但在實際操作中尚未形成規範的指標體系。
二是來自於倫理學方面,即認為gdp沒有關注人類福祉的增長。例如,在經濟學中很有名的「交換母親」案例就反映了這一點。這個故事說的是,如果兩個母親各自在家裡照看孩子,則不會生產gdp;如果她們交換看孩子,每個母親向對方付費,則會增加gdp,但是,孩子卻會因為非母親照看而增加痛苦。
三是來自於統計學方面,即認為gdp在統計學方面是不夠完善的,例如,大量的地下經濟沒有被納入統計範圍,這使得gdp統計在市場完善的國家與市場不完善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gdp作為一種流量指標,在統計學上不能取代存量指標,不能反映社會財富水平的增長。
第一個理由是gdp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基礎性和現實操作性。
對於很多國家包括我國來說,選擇gdp作為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是基於資料可獲得性等方面而做出的最優選擇。gdp的背後,是一整套以市場價值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這套方法邏輯嚴密,以量化的指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這種制度對於現代社會經濟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其建立了以數字管理社會經濟的基礎框架,顯然,測量結果也更加準確、客觀。從這個意義上說,gdp是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重要的綜合性經濟指標。
第二個理由是gdp與市場制度之間具有天生的契合性。
gdp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體系,gdp的核算是以市場交換與市場價值為前提的。gdp作為一個指標,嚴密地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總體執行的過程和結果,是對市場經濟進行核算與管理的一個最全面、最完善的指標。而gdp的核算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在核算期內,經濟總體中各機構單位、機構部門及其之間的經濟關係,如產出、投入與效益之間的生產關係,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關係,消費與積累的關係,儲蓄、實物投資與資金融通的關係,資產、負債及淨值之間的存量及變動關係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gdp的增長率成為國家制定巨集觀調控政策的三大指標之一(其餘兩個指標是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而且是最基礎性的指標。
第三個理由是gdp用於國際比較和歷史比較是最有利的。
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均以gdp作為一個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因此,gdp在進行國際比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歷史比較來看,gdp核算以市場交換為核心,以市場價值為基礎,解決了實物核算體系所固有的因產品增長不均衡而無法計算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歷史可比性。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與服務的種類繁多,新產品、新服務不斷產生。而這些產品與服務在一個核算期間內,其實物產出水平有的會增加,有的會減少,有的甚至會消失。
而且,社會產出的產品與服務的**又處於經常性的變動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反映社會經濟總體水平的增長,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gdp指標通過一整套以市場交換為核心的體系,對這些產品與服務的產出作了全面的核算。
第四個理由是gdp資料會隨著資料**、統計學方法等方面的進步而不斷調整,變得更具有可信性。
在我國,gdp資料**於國家統計局。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家統計局所提供的資料就開始受到多方面的批評與質疑,例如,世界銀行、羅斯基、麥迪遜等。2023年,國家統計局組織了首次全國經濟普查,並對中國的gdp資料進行了大幅上調,使gdp資料更加客觀地反映我國經濟增長水平。
gdp核算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所需要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非常龐大,因此我們很難、也不可能全部具備齊全,只能給出一個近似的估計。一旦發現了新的資料**、新的分類法、更準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還要對gdp歷史資料進行調整,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也是國際慣例。例如,美國在2023年至2023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資料調整。
正是因為進行了不斷的調整,gdp的統計誤差越來越小,資料也更具可信性。日前進行的對於2023年gdp資料的修正,恰恰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材料一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gdp佔全國份額,材料一反映了什麼經濟問題 有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1)材料顯示,農民工大多從中西部流向東部。原因在於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經濟較中西部發達,且東中西部的差距呈現逐漸拉大的趨勢;東部較中西部有更強的吸納農民工就業的能力。(2)材料二表明,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
以上三則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南北經濟發展出現了什麼重大趨勢
我就呵呵你怎 出現了經濟重心南移 經濟重心南移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重大的歷史現象,它反映了我國古代南北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人口集中,經濟文化發達,成為最早的經濟重心。但隨著南方經濟的持續 快速發展,全國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最終穩居南方。基本程序 魏晉...
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特點,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不懂的店鋪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十八大報告用 五個加快 從經濟體制 政治體制 文化體制 社會體制 生態文明制度五個方面,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即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 規範化 程式化 加快完善文...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大的制肘因素就是
對壟斷應採取的措施 1 通過稅收調節和 管制限制壟斷的影響 由於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有可能獲得壟斷利潤,從而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支付較高得 使社會福利產生損失,因此,可以通過對壟斷廠商徵稅從而使壟斷利潤消失。徵稅可以使廠商的總成本增加,壟斷利潤減少或消失。這一部分的壟斷利潤作為 的稅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