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牡丹水
外匯佔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
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檯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
其中前一種外匯佔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後一種外匯佔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
與兩種含義的外匯佔款相對應,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的"外匯"一項。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兩種含義的外匯佔款對國內的人民幣貨幣、資金各有不同的影響。
具體表現為:
1、**銀行購匯→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投放基礎貨幣;
2、整個銀行體系購匯→形成全社會外匯儲備→形成社會資金投放。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3、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4、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集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
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髮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巨集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2樓:匿名使用者
本國貨幣買外匯 出去的錢是外匯佔款 進來了就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增加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
3樓:匿名使用者
直觀上講,外匯和本幣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本幣增加會引起通貨膨脹,所以外匯儲備的增加就也一樣。舉個例子:
一家企業生產出口產品,外國人以美元購入該產品。那麼該企業的收入的增加就可以看成是外匯儲備的增加--這裡我們假設企業總需要去把收入的美元兌換成本幣。這時就出現了你的問題的題設:
外匯儲備增加了。下面解釋這為什麼會引起通脹。
你知道,如果該企業的產品賣給本國人(以本幣支付),是不會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為這種行為並不會讓央行增發貨幣。如果是賣給外國人(以美元支付),當企業去貨幣當局兌換本幣時,本幣的供給就憑空增加了——為什麼是憑空增加呢?因為這種貨幣的增加並沒有對應的物品與勞務的增加(被外國人消費了),所以本國產品的**就會上升,引發通脹。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外匯儲備增加,就是對外**公司賺來的外匯(美元為主要)增多,而外匯在我國不能直接流通,需要去中國銀行兌換人民幣玩家這些公司發工資支出等都需要人民幣來兌現,兌換的外匯越多,意味著人民幣就要**越多,軟妹的**量就會增加,流通的多了,導致購買力下降物價水平**了,引起通貨膨脹了。
通俗易懂,希望點贊??
5樓:匿名使用者
外匯儲備多是**順差而來的,也就是國內企業出口產品至國外而換回來的錢。而這些外匯到企業手裡後必須和國家換**民幣,因為國家是不允許企業私自持有外匯的。而為了兌換這些外匯,國家就不得不印刷相應數量的人民幣了。
如果外匯儲備過於龐大,那麼國家所印刷的人民幣也相應增多。當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增多,而所創造的社會財富卻依然不變時,就引起了通貨膨脹。
外匯佔款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6樓:窩窩一團
本國貨幣買外匯 出去的錢是外匯佔款 進來了就外匯儲備
為什麼“外匯儲備”大於“外匯佔款”?
7樓:匿名使用者
外匯儲備按理本就是外匯佔款,但前後兩者的意義都分有兩個方面。
一種外匯佔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另一種外匯佔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
與兩種含義的外匯佔款相對應的是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下的"外匯"一項。
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所以出現了外匯儲備大於外匯佔款的情況。同理,相反的情況也可以出現。
為什麼外匯佔款超過了基礎貨幣發行量?
8樓:中匯雪兒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銀行收購外匯形成外匯佔款時,才成為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的動力。我國境內的基礎貨幣在近年主要由外匯佔款所組成。那麼為什麼有時外匯佔款卻多於我國的基礎貨幣的總和呢?
這似乎是十分矛盾的。這是由於基礎貨幣從不同的渠道流出國門所造成。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外匯佔款。
而這些外匯佔款形成的基礎貨幣不論是否已經流出國門,它已經被計算在外匯佔款裡了,就是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在多年累積收購外匯及結匯運作時已經計算在外匯佔款裡了。即:
外匯佔款 =(外匯儲備)x(結匯時匯率)
而國內基礎貨幣總量卻沒有包括流向國外的外匯佔款。因此就出現了:
外匯佔款 > 國內基礎貨幣總量 的情形。而這也必然導致有的年度: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餘額 > 中國m2餘額
從而我們也意識到央行或許多印了一些基礎貨幣,但央行也確實試圖把多印的基礎貨幣推出國外,而且已經基本達到目的。因此,這一成功之處就表現在:
外匯佔款 ≈ 國內基礎貨幣總量 (近似等於)
這導致了一些新結論的出現:
結論1:
如果用<=>表示符號任一端可以大於或等於另一端的話,就有:
我國m2餘額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餘額 (m)
注:(m)式也可以表示為:
我國m2餘額 <=> 外匯佔款產生的m2餘額 (m)
附註:央行印出的基礎貨幣當然包括已流入到海外的基礎貨幣。因此央行就可能把過多的基礎貨幣(多印的)趕到國外,也把少許的外匯佔款導致的結匯後又回籠的基礎貨幣趕出國門。
(因此,使國內基礎貨幣變少,直接導致國內m2餘額的縮水)。但數年來逐漸流入的外匯儲備增發的所有(注意:所有,也包括被趕出國門的)基礎貨幣卻全部計算在外匯佔款裡了。
又考慮到熱錢突然劇增導致基礎貨幣劇增等因素。因此,就有出現(m)式的情形。具體例子可見本文最後的例注。
結論2: 外匯佔款促成了中國的一切!
從最後附加的例子也可以看到外匯佔款對m2的餘額的貢獻。並由上述分析,外匯佔款產生的廣義貨幣餘額甚至高於中國m2餘額。因此,是外匯佔款幾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派生了中國m2餘額。
是外匯佔款拉動了中國經濟並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蹟,是外匯佔款促成了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外匯佔款改變了中國的一切·。一切的一切,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它 —— 外匯佔款產生和創造的!
附註:兩個例證:(2023年末及2023年3月末的例子)
例1:對(m)式2023年末的一個例子:(下面兩例資料來自央行公佈的資料}
2023年末,基礎貨幣餘額為27.1萬億元,而2023年末,外匯佔款餘額為26.4萬億元。
2023年末貨幣乘數為4.08,因此2023年末:
外匯佔款產生的廣義貨幣餘項為:26.4萬億元x4.08=107.712萬億元
2023年末,m2餘額110.65萬億元。因此2023年末:
我國m2餘額(110萬億元)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餘額(107萬億元)
即此時(m)式的<=> 成為 ≥ 。
下面則是式(m)式右端大於左端。
例2:對(m)式2023年3月末的例子:
2023年3月末我國貨幣乘數為4.22倍。2023年3月末的外匯佔款293851.92億元。因此:
2023年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116.07萬億元
而外匯佔款產生的廣義貨幣餘項為:29.38萬億元x4.22=123.98萬億元 即:
我國m2餘額(116萬億元)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餘額(124萬億元)
與2023年末不同的是,即出現(m)式右端大於左端情形。但數值都不是相差太多。
注:2023年第一季估計是人民幣貶值導致的熱錢湧入使外匯佔款激增。
外匯儲備過多為什麼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
什麼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有什麼用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 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 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 歐元 日元 英鎊等。一定的外匯儲備...
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 82億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總量多少
我是藤真健司 截至2014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世界第一,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1 3。 高檔胖哥 是3.82億還是3.82萬億 你把問題搞清楚 再來問吧 2013年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82萬億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總量的多少 海納百川 截至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
中國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但黃金儲備只排世界第六,請問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哪個更重要
原來 儲備很重要 現在已經不是金本位 鈔票已經具備儲備功能 所以 持有幾種主要貨幣就行 理論上說 發行貨幣 必須有 作保障 可現實是 美元早就增發了 美國幹嘛要外匯儲備啊。他自己的貨幣就是全世界的儲備貨幣。自己要多少就印多少。他要儲備麼?加印就是了。儲備才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雖說現在已經沒有實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