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高一的物理題,問個鑽牛角尖的問題

時間 2025-01-13 17:10:13

1樓:網友

呵呵 看來樓主還沒有搞懂時間軸的計算方法,你說的很對 10s末就是11初,也就是10s剛好結尾,11s還沒有開始,就相當於0-1s,0是一秒初,但是不能看做第一秒已經完了。所以此題中只能認為是跑了10s,不存在11s這個說法。 希望,謝謝。

2樓:王佩鑾

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與7s末速度是9m/s及10s末到達終點速度是這二個速度無關,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故平均速度為100/10=10m/s

10秒末到達終點,也就是經過10秒鐘的時間到達終點。

10秒末也是11秒初,但從開始到10秒末和11秒初的時間長都是10秒。

3樓:網友

平均速度等於總位移除以總時間,總位移等於100公尺。

總時間是10秒因為題目中有:10s末到達終點速度是,所以這個題目沒有什麼爭議。

4樓:網友

當然不是你所說的那樣了。

從計時開始,共計時10秒鐘,就到了「10秒末」,所以時間是10秒,不是11秒。

雖然「10秒末」就是「11秒初」,但第11秒並沒有開始嘛。

5樓:網友

10s末可以這樣認為:把第十秒都用完了,而你所說的11s初,則11s剛開始,也就是這一秒時間沒用。所以就用十秒計算。

6樓:網友

10 秒末,應該是個時間點,按照我的理解10秒末應該指的10秒耗完到11秒之間,用的時間段應該是11秒。額,其實我和你想一塊去了~~

7樓:丟名小

從計時時刻到1s末所經歷的時間間隔是1s(沒有0s末的說法),以此類推。。。

8樓:檸檬茶好酸

如果記為ns則應該從1s初到ns末。

9樓:飛昇上青天

1秒初就是在0秒還沒到1秒的那段。。。要你這麼說的話還有0秒初和0秒末?

10樓:網友

應該是10m/s

運動員運動的時間是10秒整。

問幾個高一很鑽牛角尖的物理問題,高手來幫幫忙

11樓:網友

1. 其實在計算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我們採用的是 平均速度x時間=位移 的公式。舉個例子來說加速度為1m/s^2,從靜止開始,求1秒後的位移。

那麼一秒後可知速度為1m/s,位移為。我們用的是s=1/2vt這個公式,但是其實這裡的v是物體在這一秒內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說v=(0+1)/2=

如果是用v-t圖的話,那就更簡單了,位移始終為圍成的圖形的面積,不管是勻速,勻變速,還是非勻變速。勻速圍成的是矩形,勻變速是三角形或者梯形,非勻變速就是不規則圖形。話說回來,你說的三角形是指初始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不為零的話則為梯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為 s=1/2x底x高,而位移公式為s=vt。

上段說到 勻變速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1/2(v開始+v結束),所以 s=vt 中的v實際上是平均速度,也就是1/2(v開始+v結束)和三角面積公式相符。

2. 你的公式貌似錯了。(我揣摩了一下,你寫的公式應該是 s=v開始t+v結束/2*t ,這樣就對了)

我自己推導了一下,公式應該是s=v開始t +1/2at^2。

推導的過程如下:s=1/2v平均t =1/2(v開始+v結束)t =1/2v開始t +1/2v結束t =v開始t +1/2at^2。 (v結束=v開始+at)

3. 因為你的公式錯了。。。你用我的公式就能得出正確答案。

此題中v開始=0,a=1,t=2代入公式,就得出s=2

12樓:網友

解:1.樓主既然說是三角形,想必就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了,s=(at^2)/2就是它的位移公式,而末速度是加速度與時間的乘積,即:

v(t)=at,所以s=(at^2)/2可以改寫成:s=v(t)t/2,這就是圖中的三角形的:底×高/2,也就是圖中三角形的面積。

2.剛才的推導就是推導了這個公式的(at^2)/2的部分,前面的部分與沒推導之前相同,就不用說了。

3.物體在第1秒速度是是1m/s,位移不是1m,根據公式s=v(t)t/2,位移是,也就是根據三角形面積算出來的1×1/2=,第2秒速度是2m/s,根據公式s=v(0)t+at^2/2,位移是應該是1+,前2s的位移就是,也就是根據三角形算出來的2×2/2=2m.

希望能解除樓主的疑惑。

13樓:網友

1.這需要用到一些積分的思想,簡單地說,將一段勻變速運動的v-t圖沿時間方向分解成無數細長溜,因為每一段中時間都是無窮小,所以每一段中速度變化可以忽略,於是可以視為勻速運動,所以整個運動就是許多個勻速運動的組合。你所說的三角形,其實就是無數個長方形的疊加,既然勻速你懂,變速這樣解釋你也能懂吧。

你那個式子 變形只會用到乙個vt=v0+at

3.好吧。我微微地被雷到了。

位移是什麼?他是物體運動一段時間後位置的改變數,而不是簡單的v乘以t,s=vt只適用於勻速直線運動。第一秒和第二秒速度都不是你說的那樣。

這裡又要提到我回答你第一問的時候說的那個:「細長溜」,我們將一段變速運動分解成無數個時間無窮小的勻速運動之後,你可以用s=vt求解每乙個小的勻速運動的位移,而他們的疊加就是分解前的運動,所以影象的面積就是位移。

如果糊塗的話,記住一點,vt圖的面積永遠就是位移,哪怕影象並不是直線。

14樓:網友

1.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邊「t」乘以它的高「v」(這裡的v是最大的那個速度),再乘以二分之一。而位移根據相關公式可知s=vt/2(這裡的v也是最大的那個速度)。

兩者相等。(由於運動速度不知道是從零勻加速運動,還是從v勻減速運動到零。所以這裡說v是指最大的那個速度。

2.這個式子比較詭異,如果你確定沒寫錯的話,那就應該是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同向疊加得到的。勻速是s=vt。

勻加速是s=(v0/2)是指代「末速度減初速度後的速度」(貌似v0都指代初速度,所以說比較詭異)。這裡畫圖可以看作下邊乙個矩形的面積代表勻速運動的位移,上邊乙個三角形的面積代表以初始運動速度為慣性參照系,勻加速運動的面積。疊加後即總位移。

3.如「此使用者名稱……(一樓那位) 」說的。速度是勻速變化的,即第一秒的平均速度是即走了,第二秒的平均速度是即走了。所以位移應該是。

15樓:淺末麼

1.當v0=0時等於三角形的面積,v平均×t=1/2(vt+v0)×t所以就為1/2vt×t就是三角形面積,v0不 為0時 就等於梯形面積。

2.勻速運動時s=v平均×t,所以在勻變速運動中也可以用,(vt+v0)÷2等於平均速度,就好了。

3.由題意得;v0=0,a=1,x為位移,1秒內位移等於(1+0)/2×1=,所以你一開始就做錯了,第2秒內位移為2秒內位移-1秒內位移,等於2m.

16樓:網友

s=vt+v0/2*t是加速直線,到後來影象不是三角形了。變成曲線了。

問乙個鑽牛角尖的物理問題

17樓:

我知道你糾結的問題在於。

a和b之間是支援力,也就是彈力。

上面的繩子斷的一瞬間,a和b之間擠壓形變還存在,a和b對彼此還有擠壓的彈性力。

b對a的力是向下的。

a對b的力是向上的。

這樣a這一瞬間向下的加速度比g大。

而b還受力平衡。

但是剛過這一瞬間,a已經下落了非常小非常小的距離,而b因為上一瞬間受力平衡所以還在原位。

所以a和b脫離接觸,彈性形變消失,a和b都只受重力自由下落加速度相同。

實際上絕大部分情況下,物體都是比較堅硬的,受到擠壓形變是很小的所以兩者從接觸到彈性形變消失,是非常快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兩者下落加速度相同。

但是假如說a裡面固定一層海綿,b放置在海綿上那麼繩子斷,海綿受到擠壓的形變是不會瞬間恢復的那一瞬間,b受到彈力和重力平衡不動,a受到向下的彈力和重力向下運動,加速度大於g

兩者距離逐漸增大,隨之海綿形變逐漸恢復。

ab受到的彈力隨著兩者距離增大而減小。

逐漸海綿完全恢復,a和b都只受重力而自由下落海綿形變恢復的時間則是不能忽略的。

18樓:網友

關鍵問題在繩子,繩子是剛性的,一旦剪斷了,就會失去拉力,這一瞬間對其受力分析,你就明白了。

19樓:誰持白羽淨風塵

a、b兩物體都有向下的趨勢。

20樓:網友

在細線被剪斷那一瞬間,物體a失去了細線的拉力只受重力,並且同時不再為其內部的b提供支援力;物體b失去a為其提供的支援力,也只受重力,即兩個物體同時處於失重狀態。

21樓:網友

是一樣的,因為原來都是靜止的,然後剪斷後,力瞬間消失,只受重力作用,那麼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當然,以上解答只適用於剛性物體,不知道你現在是高中還是大學,在非剛體時,是不能這麼考慮的。打個比方,b是彈簧,放在a中,那麼b必然受重力作用而壓縮,但細線剪斷後的很短的一段時間內,a、b之間必然存在彈簧力的釋放,那麼a,b的加速度就不見得相同了。

問個高一物理題,答案不理解

22樓:網友

物理中涉及計算性問題,其實都是數學問題。

解答所用方法,可稱為「代數方法」,所謂「返回」即後離前的距離越來越遠。

此問題用「幾何方法」更快捷、更直觀。

用v-t影象,則甲是正比例的非負部分。乙是一次函式的非負部分。

1、a1=a2,兩直線平行,位移差只有一次等於x,選 項a對。

2、a1大於a2,兩直線相交,注意:交點是二者速度相同,而不是追及,此時二者相距最近。

交點前位移差若小於x,則永遠不能追及。若大於x,則速度相同前乙追上甲,而後,甲再追上乙。所以可能兩次。若等於x,則速度相同時剛好追及,只有一次。選 項b、d對。

3、a1小於a2,則影象情況和第一種一樣,位移差只有一次等於x,即有且只有一次相遇。選項c錯。

23樓:網友

解答說了,用的是相對運動。

加速度小的相對於加速度大的來說就相當於減速運動,相對來說會返回,儘管兩者都是一直加速向前。

24樓:網友

返回是相對於甲的 也就是速度比甲小 不是真正相對於地面返回。

25樓:網友

不是返回,答案有問題!

26樓:網友

首先,a,乙有初速度,a相同,肯定會超過甲對吧?而且不會再被反超,所以相遇一次。當甲的加速度大於乙時,有3種可能情況:

乙還沒趕上甲時甲速度就超過乙,以後也不會再相遇,因此根本不相遇②乙超過了甲,但因甲加速度大又被反超,因此相遇兩次,③乙追上了甲的同時兩者共速,因甲加速度大,慢慢甩下乙,故相遇一次。b符合② d符合①③。瞭解?

一道簡單的高一物理題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時間和時刻的概念 時間相當於是時間軸上的一條線段 時刻相當於是時間軸上的某乙個點 就像線段能不能分解成點一樣 時間不能被分成時刻。

所以一分鐘沒辦法被分成時刻。

28樓:進撃的小鋼炮

把一分鐘劃成乙個線段 那麼時刻就是上面乙個點。

乙個高一物理題,速度 高一的物理題,關於速度

隨著衛星距地面的高度的變化,衛星高度處的重力加速度也在變化著,衛星是以加速度a g 2隨火箭加速上公升的,物體加速度不變,合外力也不變,但物體所受重力是變力,所以物體與衛星中的支援物的相互擠壓力是改變的。設 物體與衛星中的支援物的相互擠壓力為90n時,該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為g 物體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

問個高一物理題物理比較好的來看看題目如下

你的題目錯了,考察逐差法。應該是at x x2 x1 x3 x2 x4 x3,則 x3 x4 x2 x1 a 2t 解 x2 x1 at x3 x2 at x4 x3 at 由 得 x3 x1 2at 得a1 x3 x1 2t 由 得 x4 x2 2at 得a2 x4 x2 2t a a1 a2 2...

一道高一的物理題,一道高中物理題?

做受力分析 繩的中點受到3個力 重物的重力g,手的拉力f,牆的拉力n。其中f n。1 可以用手中30牛的力提起重物。這時f n 30n,g 50n。f,n,g形成1個等腰三角形。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a,cosa g 2 f 25 30 5 6sina 根號11 6 繩的兩端點水平距離 1m 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