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液礦床流體包裹體的富ca特徵
1樓:中地數媒
柿竹園、城門山、武山、黃沙坪、水口山等矽卡巖型礦床的流體包裹體都具富ca特徵,ca離子數高達62%~80%(見表13-5)。矽卡巖型礦化是碳酸鹽悔譁念巖在矽卡巖化過程中形成的,這一過程中,鈣發生活化,轉入溶液,形成富ca流體。富ca熱液的形成與富ca岩石的存在及其蝕變有關。
很顯然,流體包裹體中的ca主要來自被交代的灰巖。
類似的現象也見於寧蕪玢岩鐵礦蘆皮床中,輝長閃長玢岩的cao含量約為8%,褪色蝕變後約剩,即原巖中90%的cao被活化,轉入熱液。因此,流體包裹體富含ca,ca離子數為51%~碧困77%。
由上可知,ca離子數佔首位的流體不可能屬岩漿熱液成因,應屬交代熱液成因。由表13-5可知,在21個礦床中,ca離子數佔首位的有17個,也就是說,大多數礦床不屬岩漿熱液成因。
礦物流體包裹體的成分特徵
2樓:中地數媒
柿竹園礦床包裹體成分的極其重要特徵是ca2+
離子佔絕對優勢。按重量ca為k的10倍(平均,下同),為na的倍,為鉀和鈉之和的倍。
礦物包裹體成分特徵表明柿竹園礦床的成礦熱液是一種以ca2+
為主的熱液。這種熱液是難於用富鹼貧鈣的花崗岩岩漿結晶演化來解釋,因為柿竹園花崗岩的cao含量為,它們均低於中國花崗岩cao平均含量。而且,在成礦階段(包括矽卡巖階段,雲英巖階段,硫化物階段和碳酸鹽階段)流體的cа2+
濃度明顯有別於培者掘花崗岩結晶時岩漿水的濃度,前者比後者高10倍以上。(圖11-10)。若要把這種富ca和相對貧k na的成礦熱液視為岩漿熱液,則需提供實驗依據,並對岩漿結晶演化理論作出必要的修改,如把成礦熱液視為被岩漿加熱而成的,並溶解圍巖中的易溶組分(特別嫌毀是這些礦床中與岩漿岩直接接觸的碳酸鹽地層)形成富ca熱液,這不僅在理論上是可能的,而且被礦區內形成的大量ca質矽卡巖以及白鎢礦、螢石和方解石等地質事實所證實。
圖11-10 成配核礦溶液中ca+
f-的濃度變化。
根據王昌烈等,1987)
貴州某大型稀土磷塊巖礦床中稀土元素的賦存狀態分析
環球觀察廳 中國稀土主要在哪些地區?這四個地方佔比量很大,看看有你家? 蝦米河蟹魚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豐富的鐵 稀土 鈮等多種金屬共生礦床的礦區,歸包頭市管轄,是包頭五個區之一稱為白雲礦區。蒙古語稱 白雲博格都 意為 富饒的神山 位於包頭市正北約150公里處,白雲鄂博礦山東西延伸約20餘公里,相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