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蒼玉蘭閃煙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2樓:羿天哈曉桐
壬辰寒食[1] 【北宋】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2].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3]. 巾發雪爭出[4],鏡顏朱早凋[5].
未知軒冕樂[6],但欲老漁樵[7]. 註釋 [1]寒食:節令名,在農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裡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
思:思緒,心事。 [3]冶城:
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公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 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
頭巾。雪:白髮。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
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7]老:終老。
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翻譯 身居他鄉的鄉思像楊柳一樣,被春風一吹就有千萬條思緒。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節,自己的眼淚就更多了,流的淚就快要淹沒冶城了。
自己的白頭髮像是要掙脫出頭巾的束縛,鏡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經顯得蒼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樂啊,只求自己能夠在青山綠水做乙個打漁和砍柴的農民 背景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損之)曾為江寧通判。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卒於官,葬於江寧牛首山(今江寧縣南).
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祭掃父親墓時寫下此詩。詩人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的心情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的願望。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王安石雖然是大有作為之人,但他同樣有山林之思,並非一味追求進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家孝親,並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於家中無田園以託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
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並非他的本願,在《壬辰寒食》一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 這一年即皇祐四年(1052),王安石只有三十二歲,他回江寧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髮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歷受到觸動,引發了他潛藏於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願。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於實際。
3樓:析夢安邱軒
恰撩動了作者的愁緒;寒食已至,清明將近,作者在江。雖然作者曾自言「白頭想見江南」(《題西太一宮壁》..而讀王安石退居江寧後所作的《壬辰寒食》一詩,我們。
寒食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4樓:檸檬心理
寒食》表達了詩人在寒食節來臨之前的思鄉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寒食》唐代·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譯文。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開的時節,一片如煙似霧,而我獨自遠在他鄉,偏又遇上了寒食節,內心困巖感到無限的悲悽。貧窮的生活經常三餐不濟,不見爐灶煙火,正好不必為了明天的斷炊習俗,去紀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寒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樓主很高興你的問題。首先你要知道在寒食節,我們古人的傳統是吃冷食,不能生火。
但是詩中卻說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說明對於這些貴戚和統治者而言,他們是有特權的,他們能生火,這這是對當時政治腐敗的一種諷刺。
6樓:轉身
《寒食》這首詩通過描寫寒食節時皇宮裡的情景,暗諷了那些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以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同時表達了詩人在寒食節來臨之前的思鄉之情,以及對百姓疾苦的同情。
寒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7樓:網友
字裡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對當時權勢顯赫、作威作福的宦官進行了深刻的諷刺。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作者對此極為憤慨。本詩正是因此而發。
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曉行望雲山 是由南宋詩人楊萬里所寫的一首詞。本詩描繪了雨後初晴 天色慾曉未曉時因雲霧變幻呈現出來的滿眼都是奇形怪狀的山峰的壯觀景象。作品原文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作品鑑賞 從第一句看 時候 從第二句看 景象 重視 霽 的理解。善於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徵,把曉行...
《早梅》的作者,《早梅 》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張謂 777年 字正言,河內 今河南泌陽縣 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曆年間潭州刺史,後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 早梅 邵陵作 送裴侍御歸上都 等,其中以 早梅 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 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
《與朱元思書》作者表達了什麼情感
成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 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