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本正經
舒放而登遠,偃蹇雲覆,重巚疊翠,邈丹崖而鍾靈毓秀,臨飛樑而瀄汩奔流,越幽壑而靈苗嘉茂,歷山隅而金英奐衍。遊若凌飛,念似迢遞,感世俗之多累,懷箕山之志,賴五嶽之弘敞,「慕老童之騩隅,」願神往而忘歸。
歲月崢嶸,恍如駒隙。摧殘多少天涯客。不由遐思萬千,雖處處百般攄思,卻個個皓首窮途。籲滄浪之漂渺兮,濯我之垢可奈何思乘飛鸞兮往虞淵乎。
仰陶公之明智,不為小利而折腰。朝飲延年之玉露,夕食黃華之落英。痛飲菊酒而抒懷,歸隱山林而清流。
所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昔屈原感嘆,若無所成,願如「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兮。」
壽客能慰藉遊子之心,心隨境轉,睹物思情。詩云:「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身在京師夢在鄉,黃花又是一番黃。」
重九時節最思鄉,莫待蒿艾竦簷擷黃華。「年年自赴重陽約,不待陶家詩句催。」「但令頻泛酒,日日是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所謂:「生與眾草生,不與眾草榮,彼皆春爭葩,茲獨秋吐英。」其與生俱來即是與眾不同,不趨炎附勢,瀟灑獨特,雖處眾流而不嬌。
詩云:「千葉共一萼,百蒂共一莖,幽亭聳扶疏,獨本非搘撐。」又詩云:
榮雖同雨露,晚不怨乾坤。五色中偏貴,千花後獨尊。」
鬱英蕤兮眾春華,凌霜寒兮獨休光。療沉痾兮惟延年,歲晚永伴兮以素心。
寥寥菊花三莖,一襲秋香到晚妍。
2樓:聽風這樣路過
是文章《如果有一天我忘記了你》的句子,意思是說像蓮花一樣在月色中入眠,在早上飲清露,是一種嫻靜淡然的心態。
3樓:三棵樹
這句話的意思是,早晨喝露水,晚上枕著月色睡覺,說明人孤苦漂泊,沒有家,露宿野外。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的意思
4樓:網友
兩句詩的意思是:淨白的露水給秋天增加了溫暖的顏色,清明的月光,彷彿沉浸在露水的滴答聲中。
出自:唐朝詩人雍陶的《秋露》
秋露》原文: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釋義:淨白的露水給秋天增加了溫暖的顏色,清明的月光,彷彿沉浸在露水的滴答聲中。
露水太重了,打溼了金箔和珍珠,露水一滴滴落在玉盤上馬上就消失不見了。
風吹著竹林微微搖動,驚飛了休息的小鳥,樹葉上的露珠滴到了蟲子身上。
整個園子的景色在夜色之下,漸漸地都覆蓋上了白霜變得一樣的顏色了。
雍陶出身貧寒之家。唐文宗大和八年考取進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被授國子毛詩博士。大中八年,出任簡州(今四川簡陽縣)刺史,世稱雍簡州。
雍陶一年曾多次穿三峽,翻越秦嶺,在塞北、江南等許多地方都遊覽過,他寫過不少紀遊詩。其詩大多為旅遊題詠、送別寄贈之作,擅長律詩和七絕。《全唐詩》中錄存了雍陶一百三十一首詩,編為一卷。
全唐文》中錄存了雍陶二篇文章。他是一名古代文學巨匠。
5樓:歌吟鈴子
出自《秋露》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意為:露水凝白,使得秋日景象也昏暗不明;月色清明,彷彿沉浸在聲聲滴漏中。
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
胖小胖與臭小王 夜書所見 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 懷想故園的感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 望天門山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飲湖上初晴後雨 讚美西湖 巴黎丶舊約 夜書所見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