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呵呵,其實有半個中國人拿過獎,她叫賽珍珠(雙國籍),但是現在就難說了,首先諾貝爾文學獎的品味其實有點小眾,而且,畢竟中外文學有別(不過這不是重點,關鍵是日本文學和我們系出同門,已有好幾位諾獎獲得者了,說明儘管有文化差異,東方文化還是可以被肯定,更別談賽小姐幾乎就是以純中國思維寫的**。),要讓國外瞭解中國的作品,那部作品一定是中國文學公認的精品,能名揚海外。但是即是如此,中國也難獲獎。
首先大家知道我們出書的難度吧,大家都懂,現在的狀態下,很多已經被扼殺在萌芽了。現實的講,拿老一輩來說,現在的影響力也就那麼了,何況那些所謂的文學家在國內都不見得有很高評價。再者,年輕一輩來說,大多數是網路**作者,那什麼水平大家也都清楚,幾乎清一色消遣yy的。
好一點如韓寒、郭敬明,也不過爾耳,況且,對中國來說,被認為影響力最大的韓寒,與其說作家,弗如說他是個公共評論者,他的作品都在發洩他的不滿,有的真的很膚淺。至於其他的,不提也罷。當然我們還是一批很不錯的作家(高行健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短暫輝煌的80一代現在還待在國內,要麼就是朽木,要麼就是已經變成御用文人),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學要達到解放前的水平很難,距離諾獎認可更難。
如何看待諾貝爾文學獎公佈,中國作家他們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2樓:配鏡劉老師
獲獎的可能性比較低的,現在的中國作家沒有幾個能獲獎的。
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誰?
3樓:乾萊資訊諮詢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乙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橘跡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2019年9月23日,莫言長篇**《紅高粱家族》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典藏」。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佈中國作家莫言獲圓鍵並得亮扮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諾貝爾獎官網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
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和政治有關係,是諾貝爾文學獎還是政治獎
不是諾貝爾文學獎與政治有關係的問題,而是文學應不應該與政治有關係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現代文學階段 1919 1949 就開始討論,尤其是以第二個十年為盛。這個討論的命題如果從文藝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文學應該強調它的審美屬性,還是應該強調它的意識形態屬性。第二個十年中,以左聯為代表的革命文學派別 也就...
羅素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是哪部作品,獲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有哪些?
羅素於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作品 婚姻與道德 主要是以他作品的影響力來評定,並選出一部作品來作為代表。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皇家文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在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諾貝爾文學獎推薦人選。從2月1日開始,評委會開始對所有人選進行篩選。經過資格確認 初選...
諾貝爾文學獎,為何中國的獲獎人卻那麼少?
諾貝爾文學獎,為何中國的獲獎人卻那麼少?這裡面肯定有西方文學的價值觀在起作用,經常還有政治偏見,冷戰意識形態的作用。但如果中國人以中國文學的價值標準來衡量,也舉不出自信能與東西方一流作家比肩的中國作家,那就不用在乎文學文化差異了吧。比方說王安憶,勤奮寫作,寫的東西也很有意思,保持著較高的水準。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