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 省煩,抱朴子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5-03-18 10:20:23

1樓:凝夢幽荷

這個東東好像沒聽說過。

對不起,無能為力。

抱朴子是什麼意思

2樓:毛毛

《抱朴子》是一部由晉代葛洪編著的道教典籍。

1、它分內篇和外篇共8卷。《抱朴子內篇》寫的是對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

2、《抱朴子外篇》櫻滑則主要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屬於道家政治範疇,也反映了葛洪道本儒末的思想軌跡。

4、「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文行》等篇中還涉及有關於文學理論批評的內容。全書總結了魏晉以來的神仙家的理論,確立了道教神仙握滑理論體系,並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抱朴子》作者葛洪的文學思想:

1、葛洪的文學思想深受王充和陸機的影響,並有所發展。他要求文章發揮社會作用,移風易俗,諷諫過失。

2、認為「立言者貴於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譽為高」。他反對貴古賤今,認為今勝於古,指出且夫《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

3、他認為文學風氣當隨時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改,理自然也」。葛洪提倡文學創作要雕段頌臘文飾辭,並主張德行與文章並重。

4、他說:「文章之與德行,猶十尺之與一丈,謂之餘事,未之前聞」。他還進而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的論點,從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籬。

抱朴子簡介

3樓:夢之緣文化

抱朴子》為東晉葛洪所著,全書分為〈內篇〉和〈外篇〉,收入《正統道藏》太清部。

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屬道畢李教,共二十卷。 〈外篇〉講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共五十卷。 〈內篇〉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從此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

內篇〉又繼承了魏伯陽煉丹的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南朝梁代陶弘景曾撰《抱朴子注》二十卷,已佚。今人王明著《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通行於世。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71頁。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三章。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卷,第三章第五節。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83至85頁。

牟鍾鑑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中編,第404至433頁。

胡孚琛主編指數粗:《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4及1698頁。

李養正:《道教唯鎮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62至68頁。

抱朴子是誰寫的啊?

4樓:教育細細說

《抱朴子》的作者是葛洪。因葛洪自號抱朴子,故名。分內、外篇。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內篇的基本思想基塌是主張道教徒「守真一」就能通神,得「長生之功」。強調內修、外養為至要道術,但以內修為重。在儒道關搏衫圓繫上則主張「道本儒末」,「道高於儒」,又認為儒道應相互為用,相互補充。

外篇論述「人間得失,世事臧否」,闡明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反映了其內神仙而外儒術的基本立場。

《抱朴子》的價值

抱朴子》全書以神仙養生為中心,將道教的信仰系統化、理論化,並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認為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信禮義為本,而在總體上強調道高於儒、道本儒末,發展了道教的思想理論。該書批評魏晉以來的玄談風尚,對中國思想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對中醫學、化學、古代氣功等也有一定的貢獻。

注本有陶弘景《抱朴子注》二十卷,已佚。今人王明有《抱朴子內篇校釋》。該書內塌或篇收入《正統道藏》第868—870冊,外篇收入第871—873冊。

抱朴子的介紹

5樓:牢澤雨

抱朴子,書名。晉葛洪撰。抱朴([bào pǔ])是乙個道教術語。

源見於《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抱朴子內外篇凡八卷,內篇論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純為道家之言;外篇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要皆以黃老為宗,世以為道書之一1。

抱朴子作者 抱朴子作者詳解

6樓:歡樂頌

2、 葛洪(西元284~364年)為東晉教學者、著名差鬥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今江蘇句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他曾受封為關侯,後隱居羅判緩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3、《抱朴子掘慶模》東晉葛洪所撰,論述神仙、煉丹、符籙等事以及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