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快餐真人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樓:淘小貓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夕陽下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
抒發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3樓:網友
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樓:美啦點
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
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馬致遠天淨沙三首對比
5樓:蝕花墨羽
馬致遠天淨沙三首對比如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短短28個字,寫盡了晚秋淒涼孤獨行旅中的心酸惆悵。而且28個字裡有12種深秋意向,看似平淡卻又精妙的組合起來,看到一副讓人悲愴孤獨的遠人的畫面。而這畫面的意向所散發的人生孤寂而悲涼而沉重的感覺,扣動無數人的心絃。
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一聲新雁,黃雲紅葉青山。」
這平沙是馬致遠愛用的,也就是說,他的天淨沙最初都是圍繞塞外實際的感覺寫的。第一首是重在人在天涯的孤獨,成為千古名句,那麼這首就很清新了。
秋天的塞外,一望無際的平沙和細草相間,中間有蜿蜒綠洲流水,視野舒緩開闊。用疊字斑斑和潺潺是主人的適應和歡仔乎喜。北國的秋天來得早念宴悉,大雁飛過,遠處是天上斜陽下的雲朵呈現的黃色,一樹樹紅葉點綴在連綿的青山上。
這是塞外草原舒緩壯麗的秋色,去過草原的人可以看到紅楓是怎樣一種美麗,一團團滾在青山之上,青草之間。
這首小令寫得是景,草原秋色,讓人有短衣匹馬,彎弓射大雕的興奮和愉悅。也證明馬致遠是經常遊走在草原和城市之間的。他是淒涼孤獨過,但也有被壯祥皮麗山川激起的熱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西風塞上胡笳,月明馬上琵琶。那抵昭君怨多。李陵臺下,淡煙衰草黃沙。」第一首天淨沙寫人,第二首寫景,那麼這一首分明寫的就是歷史。
馬致遠是元朝人,但同時他是漢人,漢族知識分子。只有親身到蒙古草原,他才會有分明的歷史感。但同樣,他只是羅列,因為不好抒情。他處在乙個不好抒情的時代。
他聽到的是塞上胡笳和琵琶的**,很多時候,這種民族樂器是表達歡快的。但是他寫下了兩個漢族入胡的名人,昭君和李陵。昭君是不情願嫁到北方的,而李陵拒絕還鄉。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詩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6樓:學院派魚多多
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天淨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斷腸人在天涯「。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乙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原文:《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作者簡介: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7樓:脆皮
斷腸人在天涯。寫盡遊子之悲。
8樓:匿名使用者
前三句是寫景抒情,最後一句是直接抒情——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賞析最後兩句表現方法及作用
9樓:非正式春節
運用了景物描寫,是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了詩人背井離鄉,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10樓:博大
最後兩句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寫法是直抒胸臆,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1樓:牢桖曼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表現了(遊子漂泊在外的羈旅愁懷)的情感。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枯藤老樹昏鴉。襯托遊子對家鄉思念)
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小橋流水人家。作者對家鄉的情懷想念)
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古道西風瘦馬。抒出自己的悲痛)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餘暉。
已經昏螟西下。(夕陽西下,)
羈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跡天涯,思念到腸斷。(斷腸人在天涯。比喻遊子思念家鄉的悲心,痛到了「腸斷」!)
馬致遠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天淨沙 秋思
12樓:網友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中描寫馬很瘦的意圖是什麼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 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的這首詩裡面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表達效果
蒼璧玄璜 描寫景物,與上下文銜接,形成一幅從前至後的完整畫面,給人以環顧四周的動態感。描繪一幅靜謐的畫面,體現溫馨舒適的景象,與後文西風瘦馬一句形成鮮明對比,令感情更加強烈。總結 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這幾個意象本身已經帶給人無盡淒涼蕭瑟之感,此時對比小橋流水人家這樣溫馨幽靜的畫面,更...
馬致遠是什麼朝代的,“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
天堂 馬致遠是元代的。馬致遠 約1250 1321以後 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 東籬 漢族,元代詩人,元大都 今北京 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元代戲曲作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 白樸等人,生年約在公元1250年,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與關漢卿 鄭光祖 白樸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