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未來大空喃
我們把魚在水皮到底部之間就餌的水層,叫釣行程。釣行程與釣底在釣組的使用,餌的狀態,漂的選擇都有區別。 一,釣組的使用:
子線要長,一般可用到50公分-60公分的子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減緩餌到位的速度,就是延長餌下襬過程的時間,給魚創造更多中途截餌的機會,提高中魚率。 二,餌料狀態:要選擇比重輕的餌料,使下沉速度放慢,餌要控制在適當的霧化,但又不能過多霧化的狀態,以免造成亂口。
釣行程一般比較適合用拉餌 。 三,漂的選擇:釣行程要選擇長腳短身長尾的漂型。
這種漂型的特點是下沉緩慢、勻速。能完美捕捉魚就餌時產生的訊號。 四:
垂釣技巧:釣行程一般帶鉤調平水,主抓到位前的所有魚口,浮漂在突然加速或停止不動都是魚就餌的反映,都應該迅速提杆。 漂到位不管有沒有口也都要提杆,如果經常漂到位沒口就應該考慮此時魚是否已經沉底,就要改變釣法。
釣行程是種非常有趣的釣法,在浮漂的沉降當中體會那種動感十足的浮漂語言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2樓:小劉講釣魚
很多釣友問,打行程該注意什麼,怎麼樣才能效果更佳,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打行程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從這幾點入手!
行程漂怎麼調漂
3樓:網友
釣行程調漂方法如下:
調漂時要調低目。不管細尾漂、粗尾漂。最佳方式是帶鉤漂調0~1目。調漂時如果設定的調目過高,不易判別魚訊。小魚追搶餌料時,由於漂的浮力大,釣目高,反應魚訊很不明顯。
釣行程的方法:
1、降低餌料比重釣行程。這種方法很好理解,餌料輕了下落自然就變慢更有利於魚兒吸食。這個時候拉餌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拉餌的比重明顯小於搓餌。
加一些霧化效果更好,但是切忌霧化過大,否則魚口會更亂。
2、加長子線釣行程。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增加子線二次下襬時間達到釣行程的目的。單獨使用適合釣魚層離底1到2個子線長度的魚情。
子線過長會損失一定的靈敏度,所以子線以60~70公分對摺為宜。
3、飛鉛釣行程。所謂飛鉛就是把鉛皮座和固定鉛皮座的兩個太空豆向浮漂方向推,其實與加長子線的效果類似。至於向上推多少,要在實際垂釣過程中進行嘗試確定。
由於鉛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動會給拋竿帶來不便,所以還要綜合考慮拋竿的方便性。
4、長尾浮漂釣行程。長尾浮漂又分為很多種。簡單來說有長腳長身長尾浮漂、短腳長身長尾浮漂、長腳短身長尾浮漂和短腳短身長尾浮漂。
釣行程如何調漂
4樓:奶黃愛吃啵啵魚
釣行程調漂如下:
一,合適的浮漂。釣行程要有一支很相搭的浮漂,最好是用「棗核型首碧」長漂,漂尾要達到15目以上,漂腳也很長,只有這種漂在水中下落時有乙個很理想的「行程」。
二,正確的調漂。釣行程的調漂還算比較容易的,因為我們不需要講究釣目的問題,釣目是多少都行,在調好漂後直接掛餌找底就行了,這是因為我們只釣下落的過程,一旦鉤餌落底就已經起竿了。
三,不同的漂相。釣行程有自己獨特的漂相體系,用行程釣法,就忘掉大頓口、黑漂等漂相吧。其實鉤餌一旦入水,釣行者空舉程就開始了,其虧明漂相就要隨時注意了,雖然這時浮漂還沒站立。
那麼什麼漂相是行程中魚漂相呢?一是浮漂突然下落加速,二是突然停頓下落,三是下落時出現上頂現象。
釣行程又叫釣介面,或者截口,主要用於兩種魚情。第一種就是魚情有點亂,魚所在水層亂七八糟,所在水層不穩定的時候使用。第二種就是天氣原因導致的魚上浮,比如天氣悶熱,或者中上層水溫、溶氧更適宜,導致魚所在水層變化的情況。
比如仲春晴好天氣,夏季小雨天,秋末冬初晴好天氣等,都有可能出現天氣原因導致魚上浮的情況。釣行程,是一種動態的釣魚手法,訊號出現在浮漂翻身到浮漂到位的這個時間。
我初學臺釣,如何調漂,臺釣怎樣調漂
一 正確掌握浮標調整技術 臺釣 剛入門的釣手,常對浮標的調整技術有兩種不正確的認識,一是掌握了 調4釣2 能夠上魚就自以為然了。二是靈敏些總比遲鈍好。實踐證明,長腦線懸墜釣法由於專用的超長立標把傳統的沉墜 懸 離池底,使露出水面的浮標隨著魚情 水情等變化帶來了變幻莫測的反應。臺釣 行家認為,浮標的謫...
春天釣鯉魚怎樣調漂,夜釣鯉魚如何調漂?
空鉤調平水,也就是半水空鉤時浮漂露出三分之一目的樣子,絕對的半水是做不到的,實際上此時的三分之一目無非是水錶張力造成的,如果能排除水錶張力,那麼這種調法實際才是是真正的調平水。掛餌,鯉魚餌一般比較大,一般可以掛黃豆大小,上拉太空豆,直到浮漂露出水面兩目。目數不能留少了,以便鯉魚磨磨蹭蹭之間給自己觀漂...
釣鯉魚怎麼調漂,黑坑釣鯉魚怎麼調漂?
陀運 釣鯉魚調漂的方法 1.在鉛皮座上捲上鉛皮,鉛皮一定要裹緊一點。要不釣魚呢時候一用力鉛皮就鬆開了 2.在漂座上安上魚漂以後放入水中,如圖所示鉛皮的重量使漂沉入水中,這是因為現在漂的浮力小於鉛皮重量。漂沉入水中以後把漂向上移動使水線增長,直到漂露出水面兩目。這樣就可以測出水的深度,從漂兩目以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