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鹽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時間 2025-02-24 05:00:21

1樓:花鳴

百姓可以去**買鹽。除此之外,既然鹽很金貴,肯定會有人用它來賺錢,因此會出現很多鹽販子,也可以從他們手中購買。實在覺得購買不起,可以去挖掘含鹽物質的地方,來製作鹽。

2樓:xiao點說

古代的窮困老百姓買不起鹽,他們只能在潮溼的牆上,或是海邊蒐集一些含有納的結晶來代替鹽。

3樓:自己滴定

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會去買私鹽,但是買私鹽是重罪,很有可能會被殺頭,所以古代的百姓生活十分的艱難。

古代食鹽**昂貴,百姓無法食用,那麼他們是怎麼增加鹹味的呢?

4樓:阿喬沒遇到許仙

由於官鹽太貴,因此許多百姓就只能吃當地私下銷售的土鹽。土鹽是從鹽鹼地、山洞等地通過粗劣工藝製作出來的粗鹽,質量很差,吃多了對身體損傷很大。還有一種植物叫茱萸,味道是鹹辣的,也會被用來增加鹹味。

5樓:撒的謊

他們會選擇用辣椒代替鹽的存在,或者是買一些鹽用來醃製其他的食物,到時候也可以混在一起吃。

6樓:俊澤計算機專家

古代食鹽**昂貴,平民老百姓無法時常攝入鹽,挨著沿海地區的百姓通過自己曬鹽來補充日常鹽類攝入。內地的百姓則是攝入一定量的辣椒來補充鹽。

食鹽在古代只有貴族才吃得起,那百姓燒菜用什麼代替?

7樓:最強人已在敵陣

古代只是食鹽很貴,老百姓還沒有到吃不上鹽的地步。

中國古代的朝廷有四大稅收,農業稅、人頭稅、**稅和鹽稅。

農業稅就是交租,人頭稅不能收太高,不然老百姓受不了,很多朝代壓根沒有人頭稅。

**稅(包括對外關稅)主要針對商人,同老百姓沒關係。

那麼,鹽稅就是國家重要的收入。

這是因為任何老百姓都要吃鹽,不吃鹽人的身體受不了,會出現四肢無力、虛脫甚至死亡。

而食鹽本身其實成本有限,被國家壟斷以後其實成為一種重要的財政收入**。

乾隆十八年,滿清鹽稅就高達700多萬兩。這個數字很高了,要知道當時關稅才500萬兩。農業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也不過3000萬兩。

到清朝滅亡之前,隨著人口提高到4億,加上需要償還列強鉅額賠款,鹽稅已經高達4900萬兩。

鹽稅很高,也就意味著食鹽不會便宜。

滿清時代**往往不經營食鹽生意,而是交給鹽商負責。

所以,越接近沿海的食鹽產地,鹽就越便宜。

一般來說,沿海的食鹽1斤在10個銅錢左右,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便宜的時候也就幾個銅錢而已。

這是沿海的**,如果是內地就要加上運輸費用,**會高得多。

很多人認為,1斤十幾個銅錢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你要知道,乙個人想要保持身體基本健康,一年要吃5斤鹽。

那麼,即便是沿海低廉的**,乙個人每年要花費50個銅錢,一家五口人來算,就是250個銅錢。

康熙年間公尺價最低的時候,2文錢可以買到一公升公尺,也就是斤的公尺,1文錢可以買醬醋油酒各一碗。平時10文錢,也可以買到一公升公尺。

大家可以算算,250個銅錢可以買多少公尺。

即便如此,再窮也是可以吃鹽的,買不起很多鹽,可以少吃一些,畢竟鹽的**沒有高到誇張的地步。

另外,還有私鹽販子。

上面說了其實食鹽製作成本不高,只是比較繁瑣,所以才可以進行壟斷。

而有組織的老百姓,也可以私下製作私鹽**,以謀取暴利。

在清代,私鹽販子屬於重罪,等同於偽造官方檔案,可以流放甚至殺頭,但利潤天大,還是有很多人去做。

這種私鹽雖也是貴,但比官鹽還是便宜多了,有時候一斤僅僅買四五文甚至二三文銅錢。

所以,吃不起官鹽,也有私鹽可以吃。

其實真正吃鹽困難的,主要是一些偏僻的地區,比如山區,交通不利,運輸不變。

但食鹽畢竟不是公尺麵,一麻袋子也吃不了多久。上面也說了,人一年吃5斤鹽就足夠了,一匹馬馱的鹽就可以供很多人吃了。

8樓:詞顧北

在古代再窮也是可以吃鹽的,買不起多的可以少放一點鹽的,**沒有高到誇張的地步,有組織的老百姓也可以私下製作私鹽**,**比較低,百姓吃得起。

9樓:今天也愛娛樂

古代百姓吃的是私鹽。只不過,這種鹽屬於「原鹽」,其**有海鹽、岩鹽、井鹽、礦鹽等等。雖然這種鹽有害雜質多,但是**便宜,百姓們不愁吃不起。

10樓:創作者

關於鹽的替代品,有人會選擇一些土鹽,也就是從鹽鹼地當中自己挖出來的土鹽。雖然土鹽當中還混雜著泥土,但人們後期自己經過一些簡易的處理,也能夠湊合著用。實在忍不了就會用別的替代品,比如結晶硝。

這種東西都是對身體有毒的物質,而且這種東西只有硝石上才有,而硝石往往是用於製作火藥的原材料。

古代窮人買不起官鹽,那他們炒菜時用什麼來替代鹽呢?

11樓:刺客說教育

實際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在古代鹽和鐵都是被官方給控制住的,如果你私自販賣鹽,那其實就是重罪。而往往官鹽的**又特別的高,所以老百姓們只能想辦法去買私鹽,但是有一些社會底層的人物甚至連私鹽都買不起,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考慮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了。

12樓:千年書蟲

買不起官鹽的老百姓會買私鹽,私鹽比較粗糙但是**便宜,老百姓一般能負擔得起,炒菜的時候放私鹽。

13樓:梧桐梓影

買私鹽來代替。當時官鹽的**很高,但是私鹽因為質量較差,**會低一些。

14樓:取個名都好難

首先買不起官鹽可以去買私鹽,**便宜,雖然質量比較差,如果連私鹽都買不起,可以自己製作一點,比如自己去找海水晾曬,或者鹽鹼地中來找一些原材料製作,

古時候的平民百姓,真的連鹽都吃不起?

15樓:長生道友

一般窮的人確實吃不起鹽,因為古時候鹽是官方管制物品,嚴禁私人買賣,而且鹽在古時候難以煉製,因此尤其是好的鹽在那時候經常是有市無價。

16樓:難掩的喜

有的確實是這樣,因為鹽真的挺貴的,它是乙個暴利的行業,百姓們經常受到壓榨,所以吃不起鹽很正常。

17樓:精講社會百態

是真的,因為古代食鹽是官府嚴格控制,而且食鹽流通很複雜,所以平民百姓很難買到食鹽。

古代的窮人是買不起官鹽的,他們做菜用什麼來代替鹽呢?

18樓:職場油條君

買不起官鹽,可以買私鹽,如果乙個人家連私鹽也買不起的話,那麼只能自己製鹽,雖然口感不及買的鹽,但是卻能緩解沒鹽吃的困擾。

一、用私鹽代替官鹽

食鹽不但可以用做調味,更主要的提供鈉離子,如果人不吃鹽的話,全身就會無力,流虛汗,所以無論再窮的人家,都會想方設法的攝取食鹽,但是在古時候,官鹽都是壟斷的,所以官鹽的**都非常昂貴,許多窮人還真的吃不起官鹽。

但是[窮人對鹽的需求很大,所以就會滋生出許多私鹽販,這些私鹽販因為頭腦比較靈活,門路也比較廣,能從其他渠道接觸到私鹽,這些私鹽不用上交額外的稅收,也不用打點鹽官,雖然質量遠遠不及官鹽,但是因為**低廉,也就成為了許多窮人的首選。

二、自己製作私鹽

以前一些窮人如果靠在海邊,因為海水中含有鹽份,他們只要將海水帶一些回家,再用自家的小鐵鍋將海水熬幹,鍋的四周就會起一層白色的粉末,然後將這層白色的粉末刮下來,就可以當鹽食用了,當然有些條件更好的人家,可用將海水進行晾曬,海水被太陽蒸發後,同樣能夠得到食鹽。

如果不靠在海邊也沒有關係,我國許多地方都屬於鹽鹼地,雖然鹽鹼地上不能生長植物,但是土地上含鹽量非常高,只要將鹽鹼地的泥土帶回去,然後篩出雜質,仍然可以食物。

就算這兩種條件都沒有辦法得到,也可以從井中、礦中獲取食鹽,總之,我國古代貧苦農民人民是非常智慧的,他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途徑製作私鹽。

19樓:小張認社會

古代的窮人的確是買不起官鹽的,他們做菜是用粗鹽來代替鹽的,畢竟粗鹽**低廉,他們用得起。

20樓:居李夫人

古代的這些人的確是買不起鹽的,所以說他們就用別的鹹的東西來代替,比如說醬油。也可以說是非常智慧的選擇了。

21樓:馳名雙標酷露露

古代的窮人買不起鹽的時候就用醋布來代替,煮菜的時候將醋布放進去稍微煮一會,就會有一點味道。

古代老百姓說的是不是文言文

手機使用者 我認為是古文來表達,而並非現在的白話文。可能並非完全是文言文,但可以肯定的是受其嚴重的影響。從未有典記載有白話文的,如果說古代因為書寫材料過貴的話而只書寫從簡的話,我就不信沒有一個豪客會用白話人來記載。而現發現的並沒有白話文記載的書典,很顯然,古時並不是用白話文。紙在漢代就發明應用,就算...

在中國那個朝代的老百姓生活最富有

勵凌青 唐朝的統一,結束了長久的動亂,而唐太宗上任後勵精圖治,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通過減免稅賦,鼓勵耕種等措施,使得百姓開荒務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貞觀之治後,唐朝的人口 土地和糧食產量都實現了歷史的突破,致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豐衣足食。另一方在,大力發展手工業。唐代手工業水平之高超,甚至可以與現...

古代老百姓一家一年用多少兩,古代的一兩銀子夠平民百姓用多久

20兩的都扯淡 看年代的 古代的購買力很低兩宋 明初期 1兩銀子大概等於1。2貫錢 也就是1200文錢 一石糧食20 50文不等,一石30斤,合現在越24市斤,一年一個人吃多少糧食,壯年30石,老弱婦孺20石,一個6口之家祖孫三代,一年才吃多少糧食,合銀不過5兩左右,你說一年能花多少量,10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