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朋又夏侯
從天門洞進去是一條長達數公里的地下河流,這在梅山地區極為少見。
立即驅車前往,實地查證。在新化縣吉慶鎮楓木村與安化縣團雲村交界處找到了這個叫作天門洞的洞口。
天門洞洞口處在懸崖之下。目測洞高20餘公尺,洞寬30公尺。洞內怪石嶙峋,景色迷離。洞口右側,石鐘乳閃閃發光,光滑琉璃。左側為頁岩,黑石鑲嵌,圖形迥異。
沿左側直走200公尺,見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忽然,峰迴路轉,如柴門虛掩。記者或匍匐如蛇行,或貼牆如壁虎,沿水路前行,費時3小時,不見盡頭,此時,腳下水流湍急,嘩嘩作響,腹中空空,只得原路返回。
據楓木村村民夏站文介紹,老一輩人傳下來,春天漲水的時候,有人用糠倒在洞口,會從油溪河邊的鰱魚洞出來。有人從油溪河的鰱魚洞進去,也沒有走到盡頭。由此推斷,這條地下河流全長會在10公里以上。
夏站文曾經有過幾年挖煤的經驗,他對這一帶的山脈走勢分析,天門洞以東的周家灣到賀家灣的山脈之下,是煤海;而天門洞以西到油溪河為石灰岩地脈,出現這條地下長河,應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2014年,新化相關部門的人到這裡探險調研,判斷天門洞的這條河流應在1億年以前形成。
據瞭解,這一帶地質複雜,在天門洞不遠的地方發現珊瑚化石和海礁。這些景點都集中在吉慶鎮境內,對於梅山地區的地質成因研究或有積極意義。
2樓:花燕爾
地下河又稱暗河,地質學上將它定義為在岩溶發育地區沒入地表以下,沿地下溶洞和裂隙而流的河流。每一種地質形態的形成都伴隨著漫長的演化過程,地下河亦是如此。
地下河的出現總是和喀斯特「形影不離」,這是因為地下河是具有自由水面的喀斯特地區的地下水,沿著地下裂隙和通道流動和排洩而形成的。一開始,地下水是沿著細小的裂隙流動的。伴隨著水流不斷地溶蝕沖刷,裂隙逐漸擴大,並形成地下孔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下水量不斷增加,流速加快,溶蝕、侵蝕作用也日益加強,地下孔道進一步發展成為地下管道或通道。當地下通道和地下水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地下水流就可以發展為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河,河段可長達十幾千公尺,有的甚至可以行船。大的地下河系統可形成地下水系,有的流域面積可達一千平方公里以上。
最終,地下河的水流直接流入附近的地表河。
地下河的形態受地質構造的影響,地下河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樹枝狀地下河、鋸齒狀地下河、線狀地下河、網狀地下河等。
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層滲流或由地表河流經落水洞進入地下河組成,少數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遠源地下水補給。一條地下河常具有單獨的補給徑流與排洩條件,有時在同一含水層中,可發育多條不連通的地下河。和地表河一樣,地下河也具有主流、支流組合的流域系統,水文狀況也隨地表河洪枯水期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的地貌部位,地下河發育的特點是不同的。地下河分佈深度常和當地侵蝕基準面相適應。具體表現為:
在河流兩岸,地下河分佈與地方侵蝕基準面相應時,其規模大,水量豐富;假如有隔水層的阻擋,或者第四紀地殼上公升幅度大於溶蝕深度,地下河則高於當地侵蝕基準面,形成懸掛式的地下河;在兩個相鄰溶蝕盆地間的山地,往往發育穿山式地下河。
地下河是怎麼形成的
3樓:遲疑上網人
地下河。形成的原因:地下河是以溶蝕作用為汪橡談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蝕組成的乙個複雜的喀斯特。
地下管道系統。喀斯特地下河的個體形態型別,是地下如襪水賦存和排洩的各種形式的表徵。
地下河是在碳酸鹽巖地層中所發育的,錯綜複雜的地下管道系統組成的。它的結構形態型別不但影響著地下河的組成形態,而且也影響著地下河的發育規模。特別是喀斯特地下水,它遵循一定結構形式的地下導水管道進行運移、活動與演化。
不同形式的地下河有著不同的運移和富集規律。地下河是由地下數條並由複雜的喀斯特管道系統所構成的地下河流,據其在平面上的分佈形態及發育的模式圖形,可分為單管型、人字型、樹枝型、網路型等地下河型別。喀斯特在水平發育方向上的分帶性,從而也導致了喀斯特水平運動過程困碰中的波折現象。
特別是淺層喀斯特水以地下河形式存在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地下河型別產生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層巖性、構造條件、新構造運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演化,在不同的空間部位演變成形狀不同的地下河型別。
地下河是怎麼形成的
4樓:傾盡幾度喧譁
黃河中游穿行於水土流失嚴重拆腔的黃土高原,有無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匯入,隨著流量的不斷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劇上公升。
進入黃河的泥沙近90%來自於中游的黃土高原。下游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劇減敗御毀小,幹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從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公尺。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下游河道內,河床逐年公升高。
地上河的特點和要素:
位於河流的下游;懸河段無支流補給,流域面積小;易決堤、易斷流;是自然營力與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豐富的泥沙,上中游攜帶來豐富的泥沙是察備懸河形成的物質基礎;開闊的空間,下游開闊低平的地形為懸河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空間;人類活動,築堤修壩,使懸河的形成成為可能。
石灰岩地區地下水沿裂隙溶蝕而成的地下水彙集和排洩的通道。地下河的分佈深度常和當地侵蝕基準面相適應。由於不透水層的阻擋,或者第四紀地殼上公升幅度大於溶蝕深度,地下河則高於當地侵蝕基準面,形成懸掛式的地下河。
地殼主要由什麼構成
5樓:天天在看**的我
地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主要由岩石組成。
地殼(earth crust),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介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
地質結構: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矽、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稱為花崗岩層,亦有人稱之為「矽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
下層富含矽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稱為玄武岩層,所以有人稱之為「手碰矽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矽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矽鎂層);
在大陸和海歷薯做洋均有分佈,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
地殼厚度:地殼是固體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矽和鋁的矽酸鹽岩石所組成的硬殼,其範圍從地表到莫霍面。厚度變化較大,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處不到5公里;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處可達70公里(我國青藏高原)。
整個地殼平均厚17公里。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殼最厚的地肢衡方,厚達70千公尺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殼只有千公尺厚;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部深海溝的地殼最薄,是地球上地殼最薄的地方。
地殼由哪幾部分構成?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地球是由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兩大部分構成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殼是內部圈層的最外層,由風化的土層和堅硬的岩石組成,所以地殼也可稱為岩石圈。
地殼只佔地球體積的。如果把地幔、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黃,那地殼就像蛋殼。
地殼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較厚,如我國青藏高原厚度可達60~80公里;有的地方較薄,如大西洋海盆厚度僅有5~6公里,太平洋海盆厚約8公里。海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公里,僅佔地球半徑的二百分之一。
地殼雖然很薄,但它上下層的物質結構並不相同。地殼的上部主要由密度較小、比重較輕的花崗岩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矽、鋁元素,因此,這一層又稱為「矽鋁層」。
地殼的下部主要由密度較大、比重較重的玄武岩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鎂、鐵、矽元素,所以這一層又稱「矽鎂層」。在大洋底部,由於地殼已經很薄,一般只有矽鋁層而沒有矽美層。
此外,在地殼的最上層,還有一些厚度不大的沉積岩、沉積變質岩和風化土,它們構成地殼的表皮。
地殼並不是靜止不動和永久不變的。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滄海桑田的鉅變時有發生。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火山爆發、**等等都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
地殼還受到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響和侵蝕,形成各種不同形態和特徵的地殼表面。其中土壤與人類的活動關係最為密切。
在地殼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床資源。現在已探明的礦物就有2000多種,其中金、銀、銅、鐵、錫、鎢、錳、鉛、鋅、汞、煤、石油等,都是人類物質文明不可缺少的資源。
中國地理最大的地下河是哪條
7樓:莉羽藍翡翠
都安地蘇地下河。
都安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總長為241公里,是目前中國已探測的最長地下河。另外,200多個分佈密度較大、觀賞性極好的地下河天窗群,堪稱世界第一。
都安地蘇地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境內,是廣西規模最大的地下河,為樹枝狀地下河系,匯水面積1054平方公里,有支流12條。地下河水位埋深30公尺~50公尺,個別深達80多公尺,水位變化幅度40公尺~100公尺。洪水期流量400立方公尺每秒~500立方公尺每秒,枯水期流量約4立方公尺每秒。
其主流發源於七百弄山區,從地下自西北向東南流經七百弄、保安、東廟、地蘇、三弄等鄉,在地蘇鄉的青水村注入紅水河,全長公里,落差342公尺。
地壘與地塹屬於地貌還是地質構造,地塹和地壘是地質構造嗎
地質構造。地壘是一種構造形態,在地貌上可以有所顯示,也可以沒有顯示 如受到後期侵蝕夷平 地質構造按照構造形成的時間順序可將地質構造分為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地塹 graben 是地殼上廣泛發育的一種地質構造,為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構造。僅在一側為斷層所限的斷陷,稱為半地塹或箕狀構造...
地下水層什麼構造
一 潛水 潛水資源豐富,天然補給量16.96億立方米 年。開採資源7.49億立方米 年 平均布井法 潛水層分佈廣泛,是地下第一個含水層,以河口 濱海相沉積為主,含水層巖性為亞砂土 粉細砂 亞粘土組成。水化學結構為重碳酸 氯型,礦化度1 3克 升微鹹水,沿海地區有超過3克 升的半鹹水,總硬度18 30...
臺灣島在成因上屬於什麼島
大陸島 英文 continental island 解釋 地質構造與大陸相關,原屬大陸的一部分,由於地殼下降或海水上升將其與大陸相隔成島。按成因又可分為構造島和沖蝕島。構造島原為大陸一部分,後因陸地沉降 海面上升,而與大陸分離,如中國的臺灣島。沖蝕島是因海蝕作用而形成的島嶼,其生命較短,在海蝕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