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為何還需要那麼多進口農產品呢?

時間 2025-04-08 10:50:23

1樓:坦率還恬然的丁香

某些品種的農作物要增加產量,就得大肆增加農藥丶化肥的使用量。而殘留的農藥丶化肥,也是我國水體汙染的因素之一。進口一些耗肥多、耗藥多的農產品,有利於保護環境。

隨著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需要農村勞動力轉化經濟建設當中種糧食成本逐漸提高,種糧不如買糧合算,但國家種糧食底線乙隻把握著自己手中從其它國家和地區進口,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莫過於大豆(油料作物)和飼料加工等所需的一些農產品(如玉公尺、豆粕、魚粉等)了。

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特別是在2020年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後,養殖業迅速復甦,肉禽蛋奶生產需要大量的飼料原料玉公尺、大豆、大麥、高粱等從本質上說,這也是效率最高的良好運轉機制,只有最大效率的產業鏈才是最終贏家,在當今全球化生產的時代裡更是這樣。有的國家全力**大豆,有的國家全力生產肉類。

在滿足我國糧食的基本消費水平下,糧食還能深入到我國各個行業裡面。比如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巨量大豆,不僅要用來榨油,還要用來做飼料,用來做各種食品的原料。進口不光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滿足,關鍵還是看市場的,即使有一些能夠滿足但是還是需要進口的,中國目前的農產品在高階市場幾乎是很少的,中國的高階農產品基本上都是依賴進口的,<>

每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也是源於我國的農產品需求,正在不斷的**中。這一點也作用在進口額上。

過於集中的出口還容易遭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實際匯率的頻繁變動會阻礙對**品和服務的投資,外匯收益的不穩定還會對經濟政策、進口能力和外債償付產生不利的影響,造成國內經濟不穩定。

2樓:真實一面

因為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但是中國的人口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中國本土生產的一些農產品是根本不夠中國人使用的,所以只能依靠進口農產品來維持中國人的飲食。

3樓:汪小喵

這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啊。雖然是農業大國。卻仍然滿足不了國民的需要。所以我們需要經常進口農產品。以滿足人民的需要。

4樓:如崖

農產品作為進口產品,能夠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作為外交、外貿的主要交流方式。中國耕地的面積在世界的第三位,人均耕地更是處於世界較低的水平,造成了種植限制。還有種植技術影響,有很多農產品並不適合國內種植。

5樓:財經牛牛達

你心中的農業強國是這樣的嗎?難怪我們要向它進口那麼多農產品,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是未來的方向。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有哪些?

6樓:股城網客服

1.包括穀物及其製品在內的糧食產品已經基本失去比較優勢。糧食產品為土地密集型產品,中國人均佔有土地資源率較低,不具備競爭的自然稟賦優勢。

目前中國還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僅有大公尺、未粗磨玉公尺和小麥類混合粉及團狀物。

2.肉及其製品與活動物一直具有比較優勢。目前中國的生豬等畜產品多為農戶散養型,勞動力資源是比較優勢;相關產品的加工製品因國內消費偏好影響,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3.油類產品比較優勢變化明顯。其中固態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實由比較優勢變為比較劣勢。

4.園藝類農產品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園藝類農產品主要包括各類水果、觀賞類樹木及蔬菜,多為勞動密集型農產品。

中國在此類產品上具有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除乾果、鮮果及堅果失去比較優勢外,其它類別一直保持了比較優勢。

5.紡織纖維失去了比較優勢。主要原因是植物纖維和黃麻纖維由具有顯著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

棉花和蠶絲本來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但由於1990年代以來國內需求的激增和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較優勢。

入世對中國農產品**的影響入世對中國農產品**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將獲得諸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入世會使中國的農產品進口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小麥、玉公尺等糧食的進口數量將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自1995年以來,中國糧食已經完全失去了**優勢。其中小麥**高出國際市場**28%,玉公尺高出,大公尺高出。

2.美國對穀物的出口補貼,使中國糧食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加上中國對美國西北部小麥進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預計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將急劇增長。

3.進口配額與以往實際進口量相比增加較多。到2005年,小麥、玉公尺和稻公尺的配額量將分別達到930萬噸、720萬噸和530萬噸,而1992-1998年小麥、玉公尺和稻公尺的實際平均進口量僅為萬噸、萬噸和萬噸。

4.入世後,每年進口配額的一部分必須分配給私營部門。在這種條件下,只要國際市場**低於國內市場**,**就不能再用傳統的辦法通過國有外貿部門的壟斷地位把進口數量控制到配額數量以下。

5.中國入世後,農業平均關稅要從22%降至除糧棉油免稅外,中國一般的農產品關稅稅率為50%-70%,高的達100%以上),降幅很大。這樣一來,以前受保護越大的產品,其進口增長的幅度就會越大。

中國是農業大國,為什麼有些農產品還是要從國外進口?

7樓:刺客聊社會

要知道本身我國也是乙個人口大國,所以我們國內人民對於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你比如說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智利的車釐子,因為智力本身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都是非常獨厚的,當地的車釐子口感也要更好一些,而這也是國內車釐子不具備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大量的進口他們的一些車釐子。<>

中國的人口是比較多的,所以人均的可耕地面積並不是很大,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是可以以大量種植的。你比如說大豆這種農作物國內種植的就不是很多,畢竟這種農作物的產量不是很高,而且是一年一熟,如果國內大量種植這種農作物的話,那麼勢必就會擠佔很多小麥或者是玉公尺高產作物的種植面積。正是因為國內種植的比較少,所以才會大量的從國外進口,比如說俄羅斯就擁有著非常廣袤的土地,他們就非常適合生產大豆。

其實每年我們國家都會從國外進口很多的糧食,但是進口的這些糧食不僅僅只是為了食用。其實在所有的進口糧食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來吃的,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當飼料加工的。<>

之所以大量的從國外進口農產品還有乙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外的農產品**確實比較便宜,比如說國外的玉公尺或者是大豆的**都是要比國內的**便宜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很多的加工企業為了追尋更高的利潤,他們自然是願意花錢去購買國外的農作物的,你比如說一些飼料企業或者是加工豆油的企業,他們都會從國外進口一些原材料。

8樓:大事發生的

我認為這些農產品從國外進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國,中國雖然是農產品大國,但是這些產品並不支援國內所有居民的使用收益,這些產品就需要從國外進口保證國民**。

9樓:小長學姐

這是由於中國的人口太多,中國生產的農產品根本就不夠中國人的消耗,所以才要從國外進行進口。

10樓:glorious木子

第一是國內增長需求比較快,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近些年來,出現一批玉公尺深加工專案,這些專案拉動了玉公尺的產能,進而導致玉公尺的**出現缺口。

第三,也與糧食的**有關,今年國際糧價整體**,但是依然比國內的糧食**低。

中國還是農業大國嗎,中國是農業大國嗎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

看看農業大國怎麼建設智慧農業,為什麼很多地方都在建設智慧農業產業園

智慧農業就是通過自動的智慧農業裝置和產品,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 實現農業精細化 高效化與綠色化,保障農產品安全 農業競爭力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用工具實現降本增效。現在的智慧農業系統一般都是隻做到了監控,很多企業都甚至都做不到輔助決策,幫助農民解決種植的根本問題,完全算不上是智慧農...

美國和中國哪個是農業出口大國,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嗎?

涼山小農 承認自己發展的侷限性,需要學習先進且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發展模式,最危險的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式的農業。 幸福槲寄生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的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國雖然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但是出口遠不及美國。主要原因是美國 大平原平坦廣闊,適合機械化操作,產量很大。而中國多丘陵和山地,人工化多 機械化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