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紅薯苗的方法不對,會造成什麼後果?

時間 2025-02-12 07:05:17

1樓:網友

多施有機肥料,用粉狀的達標打的真肥料,畝產都三五噸以上。

2樓:網友

在農村,大部分農民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連作的危害,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連作,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早年一家子一起上陣的年代了,他們的糧食全是紅薯。年輕力壯的勞動者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體力有限,不願折騰自己。在種紅薯的那個月,他們運氣好,覺得去年種了這麼久應該沒事了。

連作的危害在甘薯苗移栽的那一刻就開始顯現,表現為甘薯苗生長不旺盛,莖小,葉黃,甚至直接死亡。

3樓:桃花桃

重茬耕作 ,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的老年人體力有限,本來就不想折騰,到了紅薯種植的時候,就心存僥倖,認為去年種到現在時間這麼長就應該沒事,於是危害,在紅薯苗移栽的那時候就開始顯現,表現為紅薯秧苗長時間不旺、莖細小、葉片發黃,直到死亡。

4樓:莫莫君啊

沒有製造合適地生長條件就會造成紅薯個頭會長得很小,產量也很低。

5樓:汪小喵

也沒什麼後果,就是生長不旺盛,莖小,葉黃,甚至直接死亡,栽植紅薯苗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就是直插 平插 和斜插。只要認真學習,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栽中的紅薯苗生長的特別緩慢,該怎樣解決?

6樓:水瓶座時尚鑑賞

甘薯是耐高溫高溼作物,由於生長期長,可以抵禦短期乾旱,但長期乾旱,甘薯生長緩慢,葉片枯萎嚴重。解決辦法是及時灌溉水源,使土壤溼潤。紅薯喜歡沙土,土壤不能變硬。

紅薯適合在肥沃的沙土中生長,因為紅薯的膨大根長,生長在土壤中,沙土有利於紅薯根系的膨大。土壤板結,透氣性差,肥力低,紅薯會營養缺乏,生長緩慢。個人建議很多農家院用土糞改良土壤,做重肥。

切紅薯的時候,不需要施肥。當紅薯幼苗變綠時,需要追肥。農民會犁地除草送土,然後使根土鬆軟透氣,再施人尿糞肥,從而補充肥水。

高溫乾旱造成土壤乾燥,這在夏季很常見。由於新割下的紅薯苗莖葉覆蓋行間的土壤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高溫時土壤水分蒸發大,導致土壤中的水分減少,**變白。硬土顆粒不利於甘薯幼苗根系發育和養分、水分的吸收。

因為莖葉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和水分,所以呈現萎蔫的葉子和停滯的生長點。土壤貧瘠,養分含量不足。對於生土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未熟化,礦物質被土壤固化。

大雨後,及時排水,防止邊境地區積水造成根系傷害。天氣好的時候,及時中耕鬆土,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滲透性,降低土壤溼度。

在植物基部點一把乾草木灰,促進根系發育,強大的根系可以支撐地上莖葉的快速生長。種植紅薯時,要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加強土壤的水肥保持,防止水肥流失,促進紅薯幼苗生長,保持土壤表面溫度,促進幼苗生長。同時能有效防止病菌入侵,降低發病率。

提高苗木成活率。地膜覆蓋後,應及時澆水施肥,特別是增加鉀肥的施用量,以保證甘薯塊莖的膨脹。甘薯的播種期是提高甘薯產量的關鍵。

當甘薯種植條件滿足時,可提早播種,有利於延長甘薯生育期,增加甘薯塊莖重量,有效提高甘薯產量。

7樓:家博寶貝啊

注意看一下土壤是不是很溼潤,疏散,如果突然很結實的話也不利於紅薯的生長,平時要注意多施肥澆水。

8樓:haoo一

如果是是長時間乾旱,要及時灌溉水源,使土壤溼潤;多家農家土糞改善土壤,下重肥,保持土壤的通風性;紅薯秧苗返青之後要追肥了,補充鉀肥,也可以殺蟲害,改善土質,讓土壤疏鬆。

9樓:祈願興

紅薯的播種時間是提高紅薯產量的關鍵,在滿足紅薯的種植條件時,可以適當的提早播種,還有選擇規格中等、表面光滑、沒有明顯傷痕的種薯。這樣的紅薯苗生長的比較快。

10樓:教育知識之家

催苗育苗。想要種植出高產的紅薯,就要選擇規格中等、表面光滑、沒有明顯傷痕的種薯,選好之後,將其放入到育苗穴中,並注意澆水施肥,保證土壤的溫溼度,並覆蓋一層土壤與地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做好種薯的催芽育苗工作,為後期紅薯健壯生長打下堅實基礎。

紅薯苗倒著栽種只會開花,不會結薯,這是真的嗎?

11樓:何人談遊戲百科

地瓜苗倒栽只會開花,結不出土豆」的說法在一些農村還很流行,但這種觀點從實踐經驗和科學依據來看都是錯誤的。倒栽紅薯苗,不僅會出紅薯,還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至於紅薯開花,跟紅薯苗是倒栽還是倒栽關係不大,主要還是跟紅薯的生長環境和自身的品種特性有關。

這個問題農民小時候也想過,也做過倒栽紅薯苗的事情。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比較瞭解,可以明確的告訴你。

紅薯苗倒插在土裡也能成活,也能結出紅薯。如果順利插入,對產量影響不大。每年家裡都會種很多紅薯。

過去因為糧食產量低,大部分糧食用來交公糧,只有少部分放在家裡,而且還是劣質糧。所以為了養家餬口,餵養家禽家畜,會大量種植紅薯。這兩年家裡不養豬了,但是還是會種很多紅薯。

那是因為紅薯加工後的紅薯粉條很受歡迎。

一斤能賣到10塊錢左右。對於農村人來說,沒有收入**,自然會想辦法掙錢。而種紅薯,加工成紅薯粉,就是為了賺點辛苦錢。

甘薯是一種具有中等生物極性的作物,即植物體內的養分、水分、無機鹽等物質可以向前或向後運輸,所以甘薯幼苗倒栽也能存活和生長發育。而倒栽的紅薯苗中的養分等物質是逆向運輸的,運輸速度比正常種植慢。

此時,地上莖葉的生長發育不能及時獲得過多的養分,生長會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現為地上枝增多,地上莖蔓受到抑制。而植物根部吸收的大量養分不能及時輸送到莖稈和藤蔓上,所以在根部積累,這也為根系膨大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於甘薯產量的形成。所以和題主的觀點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倒栽紅薯苗可以促進馬鈴薯結實。

一種新的無腦甘薯種植方法,名為「倒插秧」種植技術。

12樓:甜奶幼

這個應該是真的,因為這個我也是有聽說過,而且現在很多莊家去種這個,只是為了看這個花,並不是為了這個紅薯的,所以的話這確實是真實的,並且也是經過了測驗的。

13樓:創作者

是真的,這樣種植方法是不正確的,只會影響到紅薯的產量,還會導致病害問題。

14樓:雙子小黑嘿

假的,現在很多農民都會選擇倒插苗法,這樣可以促進紅薯的生長,也可以增產。

栽紅薯苗的正確方法

15樓:悲傷的宸宸

栽紅薯苗的正確方法:

工具/原料:紅薯苗。

方法/步驟:

1、在保證薯苗成活的前提下儘可能淺栽。使入土各節位處於土壤疏鬆、通氣性良好、晝夜溫差較大的土層有利於薯塊的形成與膨大。

2、增加薯苗入土節數,一般為4-6個。有利於多髮根,易成活,結薯多,產量高。

3、栽後保持薯苗直立。直立薯苗不與地表接觸,避免因地表高溫造成灼傷,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4、栽插前必須澆足窩水,栽後注意細封窩蓋土。為確保薯苗成活,使薯苗入土各節和土壤密切結合,及時得到水分,促進生根成活,栽插前必須澆足窩水。

種植紅薯的時候,起壟種植需要注意什麼?

16樓:小兔聊情感

夏天是紅薯種植的時節。在五一假期回了一趟老家,看村內的同鄉們在種植紅薯苗,因為是小面積種植,他們把地整平之後,直接挖地種苗,非常少見有起壟的。

紅薯種植

實際上紅薯種植,起壟種植的產量要比不起壟的高許多,起壟種植也有注重,依據不一樣的種植標準,起壟可分成小壟單行,大壟雙行,大壟單行等方式。

小壟單行

在山勢高,肥水非常差的地區較多運用。一般壟距70~80公分,高20~25公分,株間距15~20公分,每壟插苗單行。此方法主莖遍佈非常勻稱,葉莖封壟較早,但因薯壟低小,耐旱,耐澇能力較弱。

大壟雙行

在土層不錯,土壤過鬆的平地,用大壟雙行種植品質比較大。壟距90~120公分,高30~35公分,株間距25~30公分,壟上插雙行薯苗。密度依種類規定明確,一般可以達到1畝4000株,產量較小壟單行提公升10%左右。

其高產緣故取決於大壟雙行株間距增加,密度提公升,遍佈較廣。在霜期較短的北方地區,大壟雙行也適合運用地膜覆蓋等技術。

大壟單行

壟距達到100~120公分,株間距適度變小到20~25公分,壟高30~35公分。因為壟高溝深,有利於提灌,使結薯層維持換氣情況,在易澇多雨年代,高產效果比大壟單行好。在生長期,注水頻次多的情形下,以採用大壟單行稀植為好。

夏天是紅薯種植的時節。在五一假期回了一趟老家,看村內的同鄉們在種植紅薯苗,因為是小面積種植,他們把地整平之後,直接挖地種苗,非常少見有起壟的。

起壟能夠為紅薯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一般起壟的田塊,都會對土地進行翻耕,在疏鬆的土壤中,紅薯的塊根能夠快速的生長,表現為生長快、紮根深、肥料吸收效率高,在紅薯塊根形成的階段,能夠快速的積累營養,進一步增加紅薯的產量。

紅薯苗的培育方法是什么?培育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沙藏 先在地面挖坑,長和寬不限,深度1.2米 視各地冬季凍土層的厚度而定,以儲藏溫度在5 10 為宜 然後將薯藤採用一層藤一層沙的方法平放坑中,藤間留1釐米的間隙。優質的種苗是地瓜高產豐產的基本要求和基礎。一,苗床整理 選擇背風向陽的土地,最好是沙壤土,要求土質深厚,排水方便,水源充足,不存水內澇的...

家裡的辣椒苗有很多蟲,能用什麼方法除蟲嗎?(除殺蟲水和農藥)

介紹一個簡單辦法 用菸蒂泡水,過濾後用噴霧器噴淋辣椒苗葉子長蟲部位,即可殺滅蚜蟲。 百家奪 根據不同的蟲害用不同的藥。 什麼蟲?蚜蟲?紅蜘蛛?辣椒苗用什麼農藥殺蟲? 用低毒的有機磷農藥如毒死蜱 辛硫磷,也可用氟蟲腈等具有胃毒作用的殺蟲劑。自家種的辣椒有蟲子不想噴農藥有什麼辦法殺蟲嗎? 北方雪之韻 辣...

睡覺的時候會磨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疆哥 睡覺磨牙是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頜骨執行區的部分腦細胞不正常興奮導致三叉神經功能紊亂,三叉神經支配咀嚼肌發生強烈持續性非功能性收縮,使牙齒髮生嘎嘎響聲的咀嚼運動。所謂磨牙症是指睡眠時有習慣性磨牙或白晝也有無意識磨牙習慣者,一隨時間一點一點加重,是一種長期的惡性迴圈疾病.一般分為3型 磨牙型 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