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週週論古今
如果你是蜀漢之主,應該怎樣統一天下?可以這麼說吧,如果從蜀漢之地發起統一天下的征程,基本上很難,大概率不會成功。因為歷史上就很少有從這裡起始而最終統一的案例,唯一的例外是漢高祖劉邦,但人家也是從漢中之地出發,而非從成都出發。
從蜀漢而發起統一天下征程最悲壯的當屬諸葛孔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麼高的能力最終也只留下功未成身先死的千古遺憾。所以以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什麼這麼難?筆者之前有篇小作簡單分析如下,一是戰略位置太偏,不利於凝聚天下人才和人氣。二是地理太險,交通極其不便,不利於經濟往來互通有無。
第三是蜀地缺乏統一天下發起大規模戰爭的戰略性**——戰馬!中原缺戰馬,蜀地更缺戰馬,失去戰場機動力,軍事上先天不足。
基於上述原因,蜀漢之主統一天下的戰略思路思然是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
首先是發揮地形優勢,穩固根據地,深耕厚植,蓄養民力,向外圍發展。四川盆地四面環山,山高路險,具有先天的防守優勢。在這樣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蜀主應充分利用防守的優勢穩固基礎,打力發展經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同時要注意向勢力不強的南中地區發展,把先進的技術帶到那裡去,跟當地人搞好關係,深耕厚植民族友誼,使之為我所用。待天下有變,尋機往中原發展。
其二是選擇突破口。蜀地往外發展,無礙乎兩個出口,一是北向走金牛道或公尺倉道出關中。二是順江而下東出江東。
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前者的優點是目標鎖定關中平原這個聚集王氣的地方,得關中者可以睥睨天下,就佔據了居高臨下的優勢。其缺點是戰線拉得太長,補給風險很大,刀尖上行走,隨時可能前功盡棄。諸葛孔明就是栽在了這個坑裡。
順江東出的優勢在於,順利而下,水戰不僅不吃虧還有優勢,西晉的王浚就是抓住這點滅了東吳。缺點是即使拿下了江東,但在對於北方政權也難有優勢。自古就很少有從南往北而統一天下的案例。
所以,兩相比較之下,從統一天下的角度來看,集中精力,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地往北突破,一舉拿下關中平原才是可行之舉。君不見,當年漢高祖劉邦不正是用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招才得以從蜀地突圍而佔據了關中,從而有了逐鹿中原的最大資本。
個人觀點,歡迎關注一下!
2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蜀國在三國中是最弱小的,而秦國當時在七雄中是最強大的,所以兩個國家取得的結果也不同。
3樓:小九七
蜀國和秦國並不是同一位置,秦國佔據了整個中原的西方,進可攻退可守,蜀國不一樣,只有小小的西南角。
4樓:體壇大拌菜
一、三國中經濟實力最弱的無疑是蜀國。魏國地盤最大,各種稅收都超多,足以支撐持久戰爭;東吳一直是富庶之地,南方一直戰亂較少,生產穩定。而蜀漢始終都在為自給自足做著掙扎。
二、蜀漢內部不團結,荊州勢力和益州勢力始終都沒有達成共識,蜀漢的內鬥從來沒有停止。
為什麼秦國統一六國沒有巴蜀
5樓:一次愛個購
巴蜀不是戰國七雄,六國是指戰國七雄裡秦以外的另外六個國家。
6樓:盛世茶樓
司馬錯力主攻佔巴蜀,應該是秦始皇的爺爺輩吧,就已經滅了巴蜀。巴蜀,當時被中原看成化外之地,野蠻之地。楚國離著最近,但都不願意搭理他們,認為幹掉巴蜀,還要費力費財的照顧巴蜀。
只有司馬錯認為,巴蜀外急內緩,中間是大面積的良田,只要拿下就是天賜的糧倉,所以力主秦惠文王,拿下巴蜀,事實也證明司馬錯的眼光獨到,後期秦攻伐六國,巴蜀成了源源不斷的兵員糧食的**基地。
蜀國鼎盛時期那麼強,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7樓:邱宇強
從綜合國力來看,蜀國鼎盛時期也比不上魏國,甚至比不上吳國。
蜀國人口90萬左右,魏國人口400萬左右,魏國的領土是蜀國的三倍左右,魏國佔據是自古中華的中心中原地區,蜀國佔據的是西川並不是自古中華的中心地區,魏國也佔據了很多大城市,比如許昌 洛陽 長安 鄴 ,蜀國除了成都就沒什麼大城市了。
另外蜀國有五虎上將 魏國的大將也很多 許褚 張遼 徐晃 張郃 龐德 曹彰 夏侯惇 夏侯淵 曹仁這些也都是名將了。
蜀國有諸葛亮 龐統 姜維要知道龐統如西川的時候就死了,諸葛亮其實政治才能遠比軍事才能要大,而且魏國的荀彧 賈詡 司馬懿 鄧艾這些也有很多的人才了,司馬懿對抗了諸葛亮,蜀國國力跟魏國差呢麼大,而且漢朝氣數已盡,可是諸葛亮卻要強行伐魏,七出祁山可以說是寸功未得,反而拖垮了蜀國本來就不強大的國力,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所以諸葛亮不識時務逆歷史潮流而動必將失敗了。鄧艾對抗了姜維,所以蜀國失敗是理所當然的,另外從乙個側面也反映出漢朝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挽回的。
8樓:九天十地本公子
首先蜀國鼎盛時期並不強好嘛。。。不知道你是看了三國演義的描述還是什麼,三國演義是7分真實3分虛構的歷史,當時魏國佔據中原,是天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只是常年打戰所以需要時間來恢復經濟,而蜀國低處西邊川蜀腹地,經濟交通都不發達,所以諸葛亮急著六出祁山開啟去中原的通道,因為他知道一旦等魏國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蜀國根本就不是對手了,所以諸葛亮在任時就一直要打仗,知道鞠躬盡瘁而死。。。可結果你也看到了,雖然中間有幾次很有機會,但最後還是功敗垂成,魏國在司馬懿的帶領下和蜀軍各有勝敗,但總的來說看是魏國力量更強大,腹地實在沒法發展嘛,而且常年窮兵黷武,所以在諸葛亮死後沒幾年蜀國就亡了,原因也就在這裡。
同樣是佔據蜀地,戰國時秦國強,三國時蜀漢弱,為什麼?
9樓:網友
3全部同樣擁有巴蜀這個易守難攻又富饒的地方,秦國卻更加強大,蜀國卻是很弱小,便是因為秦國多了一處天府之地,關中。關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出去攻又可以退回了守,秦國又擁有了巴蜀不用擔心物資的問題,蜀國卻是隻能困在巴蜀這個地方只能守不能攻是十分憋屈的。同樣佔據巴蜀,秦國多了一樣關中,這就是秦國強兒蜀國弱的原因。
10樓:陽光的
因為秦國非常重視軍隊的培養和建設,三國時蜀漢一直受到魏軍的壓制,所以蜀漢的軍隊一直得不到什麼太大的發展。
11樓:若在天涯歲月
雖然都是佔有蜀地,但是秦朝佔有關中之地,關中富庶,而且進可攻,退可守。諸葛亮的北伐,就是為了奪取關中,進而爭奪天下。戰國時期,河北、中原大地為各國割據,無法形成合力,秦可以各個擊破。
魏國卻是一統長江以北,蜀國以乙個蜀地對抗中原富庶之地,肯定弱小許多。
12樓:網友
先說一下蜀地,蜀地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可以為軍隊提供充足的糧草,而且蜀地易守難攻,所以成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蜀地雖然易守難攻,但是由於蜀國地勢較低,且東面的魏國有秦嶺守著,很難攻打下來。而秦國不止有蜀地,還有關中這樣乙個險關,出可攻,退可守,又有蜀地糧草支援,所以可以對抗六國。
蜀國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13樓:新銳計劃
內部矛盾,國家經濟支援不了多次戰爭。
同一位置的蜀國為何不能像秦國一統天下呢?
14樓:斂行觀
蜀地並非不能統一天下!君不見漢高祖劉邦暗度陳倉而取天下乎?
三國時期蜀漢國之所以最先滅亡。實際上是因為魏國的國力和經濟實力、人才力量都遠培物比蜀國和吳國要強大許多!而且三個國家並存的時間長達半個世紀。
儘管期間三個國家之間在邊境上互有戰爭且爭端不止,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實質性進展。
而我們知道:短暫的戰役拼的是兩軍將領的能力和士兵的勇猛。但是長久的戰爭靠的則是綜合國力和軍事動員能力。
而國內人口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綜合國力的強弱和軍事動員能力的強弱,也決定了人才隊伍的強弱。
這就好比蜀漢在漢昭烈帝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及五虎上將去世之後,蜀漢政權的人才隊伍便出現滑坡式下降。這是因為蜀漢早期的將領多數是劉備曾經打野時在全國各地籠絡而來,因此劉備剛入蜀中時實力超群。是整個蜀漢的巔峰!
但是當蜀漢政權穩定下來之後,隨著早期的將領凋零死亡。蜀漢再提拔的將領多數為這些人的後人和蜀中的本地人。因此選拔將領和士兵的範圍都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蜀漢再也無法回到初立之時的鼎盛局面。
也巧山就是說,劉備如果能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便完成出漢中,得三秦關中之地,進而逐鹿中原與梟雄爭奪天下,最終統一中國。但是劉備沒有漢高祖劉邦那麼幸運。
劉備在得到蜀中之後發動漢中之戰時已經垂垂老矣,手下的五虎上將也不如劉邦手下將領人才濟濟、風華正茂,同樣劉備也沒有漢高祖劉邦那樣的智慧才能。而曹魏政權也不是項羽集團所能夠比擬的,至少在用人和統治的穩定性上是如此!
而至於拿劉備的蜀漢政權與秦國相提並論,則是無稽之談!一方面秦國的統治範圍和地理位置優勢非蜀漢所能比,蜀漢政權長期被困蜀中,孝中中根本沒有實際拿下過秦地關中!又怎麼能夠談得上據險而守,試機出兵中原!
「母子身亡」36歲男子跳海身亡,母親同一位置跳海,到底發生了什麼
36歲的兒子跳海後,老母親不堪重負也選擇了跳海。母子一前一後就在同樣的地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一個老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一 不堪重負選擇跳海事情發生在大連,10月25日據當地居民稱,在大連星海灣跨海大橋高新區一位36歲的青年翻越護欄一躍而下。據目擊者稱,該男子在跨海大橋上徘徊了許久,他用手機收...
Cvector如何返回某一位置的迭代器
有如下幾種寫法 vector iterator it it a.begin 4 it advance a.begin 4 it next a.begin 4 a.begin 4 c vector迭代器問題 返回指向該元素的迭代器 什麼意思啊?就相當於返回一個指向該元素的指標,迭代器可以當做指標來理解...
為什麼白頭髮都長在同一位置,右邊後腦勺,每次幾根,拔掉後還會出現幾根
英雄聯盟兔寶寶 如果我能猜錯這是腎虛,後腦勺出現白髮是腎虛的表現,拔頭髮解決不了問題,或者性生活過度,需要補腎。 頂尚堂養髮連鎖 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與生活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有關,也可能與飲食不規律有關。為了改變頭髮的健康,首先應該養成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比如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樂觀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