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成像原理?
1樓:網友
核醫學成像系統又稱放射性核素成像(rni)系統,所檢測訊號是攝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線,影象訊號反映放射性核素的濃度分佈,顯示形態學資訊和功能資訊。核醫學成像與其他影像學成像具有本質的區別,其影像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血流、細胞功能、細胞數量、代謝活性和排洩引流情況等因素,而不是組織的密度變化。它是一種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功能狀態,由於病變過程中功能代謝的變化往往發生在形態學改變之前,故核醫學成像也被認為是最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的檢查手段之一。
早期開發的核醫學成像儀器是放射性核素掃瞄器。ct技術問世後,將放射性核素掃瞄與ct技術結合起來,開發出發射型計算機體層掃瞄術(ect)。ect技術不僅能動態觀察臟器的形態、功能和代謝的變化,而且能進行體層顯像和立體顯像。
ect可分為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spect)與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pet)兩類,兩者的資料採集原理不同。
pet/ct是將最先進的pet和ct的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全新的功能分子影像診斷裝置。pet通過使用代謝顯像劑、乏氧顯像劑等藥物,可以將腫瘤病灶的代謝資訊表達出來,通過這些資訊可以容易地確定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及病灶周圍的非腫瘤病變組織的界限,以及腫瘤病灶內瘤細胞的分佈情況,真正做到以生物靶區為基礎制定放療計劃。ct能夠精確提供腫瘤病灶解剖結構。
pet/ct融合的影象既能提供精確的解剖結構影象,又能提供生物靶區的材料。使用pet/ct制定放療計劃對於臨床來說是乙個全新的分子影像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樓:微笑中的憂傷
1)、先把某種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在藥物上,形成放射性藥物並引人人體內,當它被人體的臟器和組織吸收後,就在體內形成了輻射源。
2)、用γ射線檢測裝置可以從體外檢測體內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放出的γ射線,從而構成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分佈密度的影象。由於放射性藥物與一般天然元素或其他化合物一樣,能夠正常地參與機體的物質代謝,因此核醫學成像的影象不僅反映了臟器和機體組織的形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有關臟器功能及相關的生理、生化資訊。
核醫學成像特點:
1)、核醫學成像是以臟器內、外,或臟器內各部分之間的放射性濃度差別為基礎,顯示的靜態和動態影象,該影象不僅反映了人體組織、臟器和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而且還提供了包括整體或區域性組織功能,以及臟器功能的每個微小區域性變化和差別。
2)、核醫學成像具有多種動態成像方式。由於臟器對放射性藥物的攝取、吸收、排洩等作用,使臟器、病變的血流和功能情況得以動態且定量地顯示出來,同時提供多種功能引數以反映機體及組織的血流功能、代謝和受體等方面的資訊。
3)、一些放射性核素具有向臟器或病變的特異性聚集,由此而獲得的核素成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可顯示不同組織型別的腫瘤、各種神經受體、炎症、轉移灶等組織器官的影像。而這些單靠形態學檢查常常難以實現。
核醫學顯像有哪些特點
3樓:微言悚聽
核醫學。顯像的最大特點是「功能成像」,這與前述的x線。
ct、mri和超聲「形態成像」有很大的不同。
病變。的發生一般都是先有功能改變,然後才會有形態和結構的改變。核醫學影象能夠反映器官組織的血流、代謝和排洩等功能資訊,能在疾病早期(尚未出現形態和結構改變之前)就作出診斷。
所以,核醫學顯像的首要優勢,就是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即能老消攔夠早期診斷疾病。
其次,核醫學顯像可以根據顯像目的選用能在特定器官或病變組織聚集的顯像劑,特異性。
地顯示腫瘤、炎症、轉移性病灶等,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即不容易搞錯。
pet影象 能敏感顯腫瘤橋備及轉移病灶(黑箭),但組織器官的輪廓結構顯示不良。
但是,核醫學顯像也侍胡有不足。如影象分辨力不高,對解剖結構的顯示遠不如x線、ct、mri等形態影像;顯像技術相對複雜,影象影響因素多;特異性顯像劑只能顯示特定的靶器官,鄰近器官則顯示不良。
此外,核醫學顯像存在「不間斷」的持久「放射源」,在輻射防護方面比x線、ct檢查。
時相對複雜;在放射性藥物的製備、運送、儲存、給藥以及後續處理等環節的失誤均可導致放射性汙染,值得注意。
4樓:樂觀的劉姨
和醫學現象最重要的一些特點就是選項是非常清楚的,清晰的比其他的畫素都要高的多。
5樓:在臥龍峽寫生的紅太狼
1.放射性核素顯像為功能顯像,它能反映臟器、組織或病變的血流、功能、引流、代謝和受體方面的資訊,有利於疾病的早期診斷。
2.可以對姿世影像弊冊輪進行定量分析,提供有關血流、功能和代謝的各種引數。
3.某些臟器、組織或病變能特異地攝取特定顯像劑而顯影,這種顯像即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如用放射租信性標記的配體進行受體顯像,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單轉殖抗體進行rii等。
核醫學影象分析的要點是什麼?
6樓:考試資料網
靜態影象的臟器位置、形態、大小、放射性分佈以及動態影象的顯像順序及時相變化等。
核醫學影像分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7樓:考試資料網
核醫學影像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靜態影象分析:位置、形態、大小和放射性分佈是靜態影象分析的四要素,注意被檢臟器與解剖標誌和毗鄰臟器之間的關係,確定臟器的解剖位置;觀察受檢臟器的輪廓是否清晰完整,外形、大小是否正常;病變組織放射性增高、正常、降低(稀疏)或缺如的分析,一般以受檢臟器的正常組織放射性分佈為參考標準。
2)動態影象分析:在靜態顯像分析基礎磨譁渣上,確定顯像的順序和時相的變化,即顯像順序是否符合正常的血運和功能狀態、顯像時相是否符合解剖生理狀態。後者主要用於判斷受檢臟器的功能狀態,影像的出現或消失時間不正常,提示被檢器官或系統功能異常。
3)斷層影像分析:核素顯像的斷層影象一般包括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三種斷層影象。不同方位的斷層影象均按一定順序排列,心臟斷層常分別採用短軸(從心尖向心底依次斷層)、水平長軸(由上向膈面依次蘆薯斷層)、垂直長軸(由室間隔向左側壁依次斷層)。
掌握不同臟器和組織各層面的正常所見,對各層面的影像分別進行形態、大小和瞎悄放射性分佈的分析。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的基本情況
8樓:待順悲
國家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何謂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9樓: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即mri)是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無須藉助x 射線,對人體免除了輻射危害。其成像清晰度極高,在不向椎管內注射造影劑的情況下,就可以達到近乎脊髓造影的分辨程度。
較之計算機斷層掃瞄和脊髓造影,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於軟組織的顯影能力要更勝一籌,它可以直接觀察脊髓和髓核組織、纖維環。作為脊柱影像學檢查的一種方法,其最大不足是**昂貴,通常拍攝一次腰椎核磁共振成像的費用要高達一千多元人民幣,這是令許多患者望而生畏的。
核醫學是什麼,什麼是核醫學科的
核醫學是採用核技術來診斷 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核技術以核性質 核反應 核效應和核譜學為基礎,以反應堆 加速器 輻射源和核輻射探測器為工具的現代高新技術。具有高的靈敏度 特異性 選擇性 抗干擾性 穿透性等特點。核醫學可分為兩類,即臨床核醫學和基礎核醫學或稱實驗核醫學。在醫療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輻...
核醫學科是什麼,核醫學科是什麼意思?
核醫學是採用核技術來診斷 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至於核醫學科,就是利用核醫學技術診斷和 的科室。通俗的說,核醫學科大致包含兩個內容 1 診斷。2 就診斷來說,分為兩部分,一是利用血液等標本,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藥物,對標本中的某種物質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來測定患者體內是否有某種物質或者某種...
1051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與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有什麼區別
南梔 105107是專業型碩士的 碼,100207是學術型碩士的 碼。二者區別 區別一 培養目標不同 學術型 側重科研能力 實驗室研究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科研人才。專業型 側重於專業的培養,即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區別二 報考條件不同 學術型 原則上不接受跨一級學科報考 專業型 原則上不接受跨一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