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你好!應當及時要求封存病歷以防醫院篡改!並申請醫療事故鑑定或司法鑑定以明確醫院的責任及責任大小!雙方可以協商處理賠償事宜,協商不成的通過訴訟解決!
患者的法定權利及解決醫療糾紛的法律途徑
2樓:於慶權
法律分攜衝析:發生醫療事故一般有漏鍵三種方式處理:首先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辯搜殲雙方無法協商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雙方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官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談談法律在醫療糾紛中的作用
3樓:楊利慧
法律分析:法律在醫療糾紛中,屬民法的調整範疇,有調節作用。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根據「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
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五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鋒頃並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銀跡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乎銷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 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第五十七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如何保護醫患雙方的權益
4樓:王衛洲
法律分析:法律保護醫患雙方的權益有作出以下規定:規定醫療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同時,考慮到了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明確了醫療機構免於承擔賠償責任的三種情有:
1、有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棗姿療規範的診療行為;2、醫護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的診療義務;3、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茄巨集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範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或者其凳納絕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患者通過哪些途徑解決醫療糾紛
5樓:師晶
法律分析: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和解、調解、行政投訴、起訴等。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磨大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二十四條 發生醫療糾紛需要封存、啟封病歷資料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複製件,由醫療機構保管。病歷尚未完虛遊液成需要封存的,對已完成病歷先行封存;病歷按照規定完成後,再對後續完成部分進行封存。
醫療機構應當對封存的病歷開列封存清單,由醫患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各執乙份。
病歷資料封存後醫療糾紛已經解決,或者患者在病歷資料封存滿3年未再提出解決醫療差物糾紛要求的,醫療機構可以自行啟封。
患者方面引起醫療糾紛的因素有哪些
6樓:姜超
1、作為病人及其家屬缺乏對患疾病的認識和知識,對正常醫療的不良後果不瞭解,一旦發生不理想或不盡人意的情況,則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2、隨著公費醫療制度改革,醫療費用的個人承擔部分增加,自費病人增多。因此,病人在自掏錢鎮老,付出醫療費用的同時,希望能得到較好的醫療服務及理想的**效果,如果事與願違,病人內心則難以平衡和接受。
3、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因此,在醫療過程中一旦發生病人認為是損害到個人權益的情況時,則產生投訴願望和行為。
目前的醫療糾紛在患者方面的表現形式也開始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一些特點:病人已不單純是反映問題,而同時要求獲得經濟賠償;已不單純用信件或口頭投訴,開始尋求法律支援;已不單純偽造院解決糾紛,而希望通過宣傳媒介的幫助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一、引發醫療糾紛患者方面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1、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
對於有些病情,在現有醫學科技水平上,醫務人員儘量最大努力也只能達到一定程度。如果病員及其家屬期望值過高,水能接受現實,就有可能在醫患之間產生糾紛。這種糾紛比較多地發生在矯形外科方面。
2、不配合診療。
有些病員在醫務人員診療過程中,不主動如實地向醫務人員陳述病情、症狀、病史,或者不遵醫囑配合**。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醫務人員無從下手,延誤**搶救時機,給病員自身造成不良後果。病員及其家屬無法面對現實,將延誤**搶救時機誤認為是醫務人員存在醫療過失造成的,從而產生醫療糾紛。
這類糾紛有時表現戚瞎得很激烈,甚至發生病員及其家屬衝闖醫院、毆打醫務人員、擾亂正常醫療秩序的惡性事件。
3、不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
實踐中,有些病員及其家屬不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擅自高旅空離院出走或者採取其他**手段。當病員出現意外情況時,則要求追究醫院管理和**上的責任,甚至起訴到法院。這類糾紛不很多,但很典型,往往會給醫患雙方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由此可見,儘管醫療事故是引發醫療糾紛的主要因素,醫療機構承擔的責任要大。但是一些情況下,醫療糾紛也是由於患者一方引起的。如果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缺乏瞭解,或者報過高期望,不配合醫療機構診斷**,違背醫院的制度。
則很能會發生醫療糾紛。同樣,患者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提高。
醫療糾紛中如何分配舉證責任,醫療糾紛中醫療機構舉證責任怎麼認定
陝西方強律所律師為您解答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提出證據並加以證明的責任。任何一方當事人為了支援自己的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均應提供相應的證據來加以證明。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而舉證責任倒置是指在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
處理醫療糾紛出現爭議時有哪幾種解決途徑
葉春紅律師 行政方式,即通過衛生局調解,通過醫療事故鑑定處理 法律途徑,即通過法院起訴,通過醫療過錯司法鑑定處理 雙方友好協商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出現醫療糾紛以後,可以通過雙方共同協商處理 私了 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理 民事訴訟司法程式處理。其中,調解原則貫徹始終,司法鑑定結論或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結論是...
搬家過程中傢俱損壞怎麼解決
日慕幽幻丿 我媽在我上初中直到現在這十幾年以來,給我的衣服都是一些起球的舊衣服,我是2005年9月上的初中,12週歲。也就是說,從12週歲到現在我就沒有幾件新衣服。我為什麼總是網購,就是因為我房間裡的多數東西都是我自己買的,比如褥子床單被子被罩之類的,因為以前的褥子被子被罩之類的都用了幾年了,因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