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之在論語的出處,《論語》出自那個時期?

時間 2023-06-03 10:09:09

1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顏淵篇》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 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註釋】①浸潤之譖(zèn)陷。同「訴」。:像水浸潤物件一樣逐漸傳播的讒言。譖,誣陷。

膚受之愬(sù):像**感受到疼痛一樣的誣告,即誹謗。戀,同「訴」。

翻譯】子張問什麼是明智。孔子說:「暗中傳播的讒言,切身感受的誹謗,在你這兒都行不通,就可以稱得上明智了。

暗中傳播的讒言,切身感受的誹謗,在你這裡都行不通,就可以說是有遠見了。」

解讀】本章孔子論述的是明智的問題,它對處於領導地位的執政者而言,顯得更為重要。有道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能使無孔不入的讒言和誹謗行不通,那可真是明智而且有遠見的人了。

2樓:帳號已登出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6、【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9、【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見賢思齊】看到德。

《論語》出自那個時期?

3樓:網友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期寫的。

論語的成語和出處

4樓:匿名使用者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6、【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9、【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樓:匿名使用者

誨人不倦。

拼 音】:huì rén bù juàn【解 釋】: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 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學而不厭。拼 音】:xué ér bù yàn

解 釋】: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 處】:《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不恥下問。拼 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 釋】: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 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樓:星期四歲月

學而不厭【拼 音】:xué ér bù yàn 【解 釋】:學習總感到不滿足。

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 處】:《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誨人不倦【拼 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 釋】:誨:

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 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不恥下問【拼 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 釋】:不恥:

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

形容虛心求教。 【出 處】:《論語·公冶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找一下出處 在論語裡的

7樓:頭號

1 《論語 學而第一》

2 《論語·學而第一》

3 《論語·述。

而》4 《論語·述而》

5 《論語·述而》《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樓:匿名使用者

1 《論語 為政》

2 《論語·為政》

3 《論語·述而》

4 《論語·述而》

9樓:沁水

1 《論語 學而第一》

2 《論語·學而第一》

3 《論語·述而》

4 《論語·述而》

5 《論語·述而》

10樓:逝影飄散

1 《論語 學而第一》

2 《論語·學而第一》

3 《論語·述而》

4 《論語·述而》

5 《論語·述而》

三個出自論語的成語。出自論語的成語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怨天尤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不亦樂乎,逝者如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溫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息尚存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鮮矣仁!言而有信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眾星拱月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出自論語的句子,論語經典名句及出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經典名句及出處 出自論語的名句 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4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5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出自論語的成語大全,出自《論語》的成語大全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科學普及交流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