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戲曲臉譜最早出現在哪個時期

時間 2021-09-03 05:08:25

1樓:超級世界沫

戲劇臉譜的起源與發展戲劇臉譜是中國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最早起源於原始圖騰中國戲曲臉譜一般認為源自南北朝時期的 「代面」, 或是由更早的儺舞我國的戲曲臉譜最早出現在隋朝的是燕樂

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

戲曲臉譜最早出現在隋唐的燕樂

臉譜是漢族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

2樓:小襖

儺戲(拼音:nuóxì),中國儺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

臉譜就是源自儺戲

3樓:請給我童話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於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

而「淨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複雜,特別是淨,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淨的面部繪畫。而「醜」,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起源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各種臉譜

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幾乎所有的人類族群,在其部落時代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中國先民們把他們崇拜的某種物品或者概念描繪出來,並對其進行一定儀式的祭拜。《後漢書·臧**》:

「坐列巫史,禜禱群神。」祭祀儀式時,負責祭祀的巫覡們要戴上一定的面具。舉世聞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據考證是古蜀國舉行祭祀時的用品。

又如「儺禮」,這是自先秦時代就有的一種迎神以驅逐疫鬼的風俗禮儀。儺禮一年數次,大儺在臘日前舉行。《論語·鄉黨》: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儺禮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槤《嘯亭續錄·喜起慶隆二舞》中說道:「又於庭外丹陛間,作虎豹異獸形,扮八大人騎禺馬作逐射狀,頗沿古人儺禮之意,謂之《喜起舞》。

」可見古代的儺禮,人們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堯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詩「我慚賤丈夫,豈異帶面儺」也能反證,人們在進行儺禮是需要戴面具的。這種帶著面具的宗教舞蹈對民間舞蹈有很大的影響。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臉譜起源於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2023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

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裡,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相關記載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簡單的符號,「觀念符號」和"「表情符號」,用來表達某種特定的觀念或表情。到了戲裡,這些符號就直接畫在臉上,表達更為複雜豐富的觀念和表情。唐代就有"塗面"的記載,孟郊在《絃歌行》裡寫道:

"驅攤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即表明了用染塗臉面表現鬼神的形象。宋代徐夢莘《三朝北門會編》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記載了宋徽宗的兩個佞臣以"粉墨做優戲",口出市井浮言穢語,蠱惑皇上。宋代"塗面"分"潔面"和"表面"兩類,花面也很簡單。

畫了個白鼻子、紅眼圈,目的"務在滑稽"。因為宋代雜劇中,科諢佔了很大比例。元代雜劇盛行,在《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的大幅壁畫中,出現了元雜劇正面人物中的"整臉"的譜式,突破了過去副淨那種白底黑線的基本格調,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明代已經是由崑劇演出的傳奇劇的天下,表演豐富,行當分工精細,淨分正淨(大面)、副淨(二面)和醜(三面)。淨醜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一個專譜。其底色多是根據說唱文學中的描繪或演員自己的想象設計的。

如關羽的底色是紅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譜式是誇張的眉眼部分。明代人留髮,臉譜畫在額以下,清代人留辮子,頭剃到腦門以上,臉譜也畫到了腦門以上。

圖案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與明代相比,臉譜有繁有簡,底色一樣。清代中葉,地方戲興起,淨醜的臉譜每一地方差別很大,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和民間藝術氣息,各種地方戲約有300多個劇種,大多在18世紀以後興起。

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更細。淨行除了正淨副淨外,又加了武淨。色彩增加了藍、綠、黃、灰、橙。

京劇臉譜的形成

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後,逐漸形成的。京劇臉譜在形成過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戲曲劇種的臉譜。在地方戲曲臉譜基礎上加以取優廢劣。

經過幾代著名演員和戲曲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改革,形成京劇臉譜。京劇臉譜也是至今戲曲舞臺上臉譜最多、最完整的臉譜體系。

京劇臉譜是中國傳統臉譜大系中的分支,有臉譜通性及其本身特性。京劇臉譜借鑑了徽、漢、昆、秦、各劇種經驗。從一開始就具有較完整的系統性,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全部舞臺藝術的固有組成部分,離開舞臺和戲中的人物,臉譜也就失去其根本意義。

戲中淨、醜勾臉與生角抹彩、旦角拍粉是性質相同的面部化妝手段。須與行頭,切末面具等人物風格諧調,並與唱、念、做、打、翻等表演形式協調,因此演戲是前後臺戲曲藝術工作的整合。一個臉譜的譜式,一齣戲中臉譜的配合,均須涵蘊於這個整體舞臺藝術之中,這就是臉譜藝術的整體性。

戲曲臉譜最早出現在隋唐的什麼時期

4樓:要當技術宅

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

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5樓:

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源於我國隋朝的燕樂。

源於漢族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現在的京劇臉譜。從而形成現在的京劇臉譜。而京劇在清朝道光年間形成,在同治、光緒年間走向成熟。

由更早的儺舞發展而來。

戒指的配飾最早出現在哪個時代

米蘭加油 一,戴戒指的習俗從何時開始?國外學者大都認為戒指一物是西方民族的創造,根據之一是由古羅馬文學家喬芬那爾 諷刺錄 卷三中的有關記述可知,羅馬人早就有了戴指環的習俗。亦有人根據 舊約聖經 中的 以賽亞書 的記載,斷定約在公元前八世紀,巴勒斯坦的女子已經以戒指為裝飾品了。此外,尚有古埃及法老遠在...

最早的輪胎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中國最早的車輪是什麼樣子

戀勞 最早的輪胎最早出現夏朝前後,因為夏代前後,逐漸發展出有輻車輪,是輪胎的雛形。最早的輪胎是由木頭或鐵製造的,這從中國古代的戰車上和國外的紳士馬車上都能看出。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已知世界最早的車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地區。在大多數地方,牛是最早拉車的動物。最早的車輪由2到3塊木板拼制而成,...

「毒品」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洲

毒品 一詞,是現代社會用語,最早出現在歐洲,是人們在認識到鴉片等 物的危害之後才開始使用的。最初的 毒品 是指用來注射的 劑,英語中的 drugs 原本並無 毒物 的含義,也不能用來吸食。後來,由於這類藥劑具有使人產生藥物依賴而導致大量濫 用,進而危害人體並引發犯罪。這樣,歐洲的一些國家才 把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