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教禮儀,佛教禮儀有哪些

時間 2021-06-30 13:06:04

1樓:職場心機婊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2樓:易書科技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把人生定義為無常、無我、苦、空、不淨。雖然苦海無邊,但人們只要領悟了佛教真理,作到自我淨化,就能被解脫,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佛教出家的為和尚,不出家的為居士。

佛教的主要禮儀有以下幾項。

(1)剃度。剃度是指出家人剃除鬚髮接受戒條的儀式,含度越生死之意。受戒時,出家人由親朋好友簇押至寺院中,在僧人組成的僧團嚴加詢問,合格後方可落髮剃眉,穿起袈裟,並舉行誦經祝福的儀式。

我國舊時出家受戒時,還要在頭上燒香疤,以示決心。

(2)拜懺。它要求佛教徒反省自責,與**教的懺悔類似。

(3)水陸道場。是指中國漢族地區流行的追薦和超度亡靈的一種盛大佛事儀式,一般7天為期。

(4)盂蘭盆會。盂蘭盆意為救度亡靈之苦。在此間設齋供僧,並舉行水陸道場、放焰火。

(5)禁忌。佛教的戒律甚多,最基本的五戒為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此外還有十戒即五戒加上不塗飾香鬢,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大廣床,不非時(過正午)食,不蓄錢財。

佛教禮儀有哪些

3樓:職場心機婊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4樓:七情保溫杯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唸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汙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評佛像之莊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處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儘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淨。

(2)如無法修復,紙製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餘灰持往淨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

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唸,供養佛)、

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唸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唸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

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淨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三、如何禮佛成熟的稻穗向下垂----拜佛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藉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這樣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將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

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而從拜佛的動作,讓人連想到,當人的內心充滿了禮敬、感恩與懺悔時,也有如稻穗一樣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義,也就是如此了。

四、佛門日常禮儀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後,先到大殿向諸佛菩薩頂禮消假,次至**處頂禮消假。

2、接駕--見到有法師來,應頂禮接駕。

(二)出

1、告假--欲離寺前須先向佛菩薩禮拜告假,次向**告假。

2、送駕--送**出門當頂禮送駕。

(三) 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1、上下樓撩衣之法: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後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時,雙手不可下垂,應放掌或合掌。

3、跪拜時撩衣方法:雙手同撩前片。

4、長跪時起身方法: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

5、靜坐時,將蓋布巾置於海青內。

6、閉靜後,雙腳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五、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靜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剃頭時、以及洗澡、上廁所、乘車船、睡臥等時,勿禮拜大德。除誦經、生病、剃髮、工作之時,不得見出家眾經過而不起立示禮。

2、遇大德入寺院中,當集合大眾,敲二鼓一鍾,直到大德進入大殿站好為止,由班首稱:頂禮某大德,若大德要離開時,亦敲二鼓一鍾,直至上車為止,此乃迎來送往應有的禮節。若僅是個人慾行禮,則可進入佛殿後,向佛行禮,口稱:

頂禮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當奉命唯謹,盡力辦好。不可請**幫自己拿東西、帶東西。

4、頂禮大德時,虔誠一拜即可,時間不宜過長。遇見**應以合掌問訊以示禮儀,若大德謙遜不受頂禮時,合掌問訊即可,莫執著己意。如果向大德說頂禮三拜,而大德未說一拜即可時,依然要拜三拜。

頂禮大德要在佛殿時才行禮,不要在大路旁、水溝邊或火車站等不宜之處,遇師即頂禮,如此驚世駭俗之舉動,有失莊嚴、端正。合掌問訊時要雙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禮即可,不可只用一隻手作揖,這是不合乎禮儀的。

5、手中持經時,碰到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好即可。

6、不得直喚出家眾名諱。**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7、不得盜聽出家眾誦戒經。

8、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不得出家眾結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與出家眾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5樓:就是這樣子的嗯

佛教禮儀:

1、有準備的燒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淨身,以潔淨的身心進入寺廟。

2、肉食、葷腥,以及蒜、蔥、煙、酒等都會汙口,對佛不敬,所以在禮佛之前最好忌食。

3、進入寺廟,服裝鞋帽以整潔為宜。不可服裝不整,特別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過分暴露的服裝,也不可濃妝豔抹。入佛堂不得吸菸、嚼口香糖,打鬧嬉戲等。

4、進佛寺時,最好不要經由中門入,而當從旁門入,更不要踏門檻,抬腳而入為宜。入寺門後,不宜**直走,進退都應順著左臂方向迤邊行走,進入殿門,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於佛案及佛座上。

5、寺廟之中諸物不可亂動,特別是寺中鐘鼓魚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亦不可戲動。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隨意摘取。

6、大殿**的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7、見到僧人,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如果僧人正在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都不可向他禮拜。

8、隨眾禮拜入座,如果自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可招手呼喚他人。

宗教禮儀 每年佛教節日都有哪些,佛教有什麼節日和習俗?

寒汐哥 1 佛誕節 陰曆四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牟尼佛出生的日子。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有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間在這一天以各種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種香 花供奉佛像,這一天也必定齋戒佈施,以紀念這個不尋常的日子。佛誕節也叫 浴佛節 我國雲南的 潑水節 就是由浴佛節而來的。釋迦 牟尼佛誕生人間,倡導眾生...

喝酒有什麼禮儀,喝酒禮儀有哪些?

山下紫砂講堂 喝酒有講究,聰明人都按照禮儀喝酒,成熟的人都懂! 左手放在腹部,右手舉杯,如果是長輩,杯子必須得比他的杯子低! 淡記如思 杯子必須比對方的杯子低 喝酒禮儀有哪些? 為了他 基本禮儀 講究順時針順序敬酒,同時自己的杯子低於別人。講究先後順序,等領導 長輩相互喝完,你才可敬酒。領導 長輩的...

什麼是日常禮儀,日常基本禮儀有哪些?

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別人的一些尊重,做出一些相應的言行 坐立行走,一切皆為禮儀,一點一滴禮儀看出一個人的涵養。 人海e粒渣 中國傳統禮儀 基礎禮儀 現代禮儀 女人看頭 髮型。男人看腰 腰帶上不要掛東西。包的顏色和皮鞋顏色一致。著裝的要點 符合身份 學生穿得樸實無華就可以。沒有必要西裝領帶。在涉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