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邪門,不知有人相信因果報應嗎

時間 2021-08-11 16:11:41

1樓:

在印光大師為《了凡四訓》寫的序文裡,有這麼一句話:

【然狂者畏其拘束。謂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謂為渺茫。除此二種人。有誰不信受。】

此句說明了兩種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一種是狂,一種是愚。我們捫心自問,是不是屬於這兩種人?

且看老法師的講解。

【然狂者畏其拘束。謂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謂為渺茫。除此二種人。有誰不信受。】

這是說,那些沒有善根、撥無因果的人,你給他講深講淺都不能接受。我們現在要反過來問,別人接受不接受與我們自己不相干。他做佛,他做他的佛,他墮地獄,他墮他的地獄,與我無關。

問題是自己怎樣?這才是接受佛度化的真正緊要處。所以佛所講的一切經論,必須看作是為我一個人講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是教給我一個人修的,與別人無關,我們要這樣的直下承當,才能夠得益,才不致於造業。

要是不能這樣直下承當,常看某人破了戒,某人做了壞事,你口裡講這些話,就是口的惡業。你意動了這個念頭,是意的惡業,外面境界一動就在那裡造惡業,這叫迷,這就是不覺悟。須知外面善與惡與我們不相干。

我應當怎樣呢?‘如如不動、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是不迷,如如不動是不造業。

心地清淨不染,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才叫做會修行。這兩句話很要緊,我們要常常檢點反省。

釋迦牟尼佛的**,有許多是古佛再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明心見性的人。他為什麼還要斤斤在戒相上計較呢?那是唱戲表演給我們看的。

換句話說,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著相修行對現前有好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縱然不能成佛作祖,絕不會墮三惡道,不受惡的果報,這有什麼不好呢?

所以不可被那些狂慧之言所矇蔽,也認為似是而非的理論很有道理,就把戒律看輕了,這是錯誤的。這是第一類人。

第二類人,是他自己虧心事做多了,心裡有鬼,“愚者防己愧怍,謂為渺茫”,他不敢提戒律,一提戒律,就覺得自己一身都是罪過。但在表面上又不好意思說,說了難為情。因此一談到戒律,就說善惡果報之事渺茫,不足憑信。

這個論調與前面不太一樣、意思是一樣的。都是不能夠接受,而不肯斷惡修善,這都是護短,自己有毛病、有短處,而不知悔改。祖師給我們講:

除了狂、愚這兩種人之外,有誰不信受呢?那一個人不相信因果報應呢?

‘人惟苦不知愧恥耳。知愧便不敢遂過。知恥便不敢因循。有愧恥之心。即為其人入道因緣。’

尤注在此說的愧恥心,就是佛法講的慚愧。有慚愧心的人,就有入道的因緣。換句話說,不知道慚愧的人,入道就很難。

2樓:細品經典臺詞

因果報應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時間問題!

3樓:愛張羽荔枝

想問一下各位都是怎麼唸佛的。唸佛有什麼禁忌嗎?

有時我的男朋友總是跟我開玩笑,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

我男朋友也這麼經常說,我覺得這是他自身的毛病,我也有和你同樣的感受。總覺得他沒什麼安全感。也總是猜測他是不是真的,我覺得他肯定有這樣的意識,否則他不會這麼說的。你可以發一次威,裝做很生氣,看他是什麼態度。如果他還那樣子我覺得你有必要考慮一下這個人是不是真心對你了。男人在自己喜歡的女孩子面前一般不會開...

為什麼我喜歡照鏡子,有時覺得自己帥,有時又真的好自卑,是有問題不是我心理

喜歡照鏡子說明你在潛意識裡很在意自己的面部形象,而且很希望自己看上去很完美 不知你是否是 座的 不過這不算有心理問題,可能你近期有比較重要的事情需要你有較佳的外在形象,或者你正處於某個群體中需要你的形象等等諸般給你的內心帶來了潛在的壓力,你應該坐下來仔細分析一下你內心中的壓力都有哪些它們來自於哪,找...

英語裡面有時態,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語態裡面每種的時態它們分別的含義,定義,概念,用法

英語語法中的時態 tense 是一種動詞形式,不同的時態用以表示不同的時間與方式。是表示行為 動作 狀態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動詞形式,在英語中有16種時態。下面就英語中常見的十種基本時態進行闡述,其它的時態都是在這十種時態的基礎上結合而成的。在語法裡,時或時態表示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說話時的關係。一般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