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一共有幾個烽火臺

時間 2021-06-03 17:08:48

1樓:赴青山

50公里的長城沿線上,共發現烽火臺80餘座,間隔距離平均約3公里,最遠的不超過5公里。

1.名稱由來:“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訊號,白天放煙叫“燧”,夜間舉火叫“烽”。

烽火臺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臺,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西北明代墩臺,大的還有禦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

3.建築構造:烽火(the beacon tower)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

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燧),夜間來犯就點火(烽)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烽火臺通常選擇易於相互瞭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臺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裝置,臺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衛的房屋和羊馬圈,倉庫等建築。

2樓:貊珏

八達嶺長城一共有好多個烽火臺的,這種風格臺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的具體的數字不太清楚了。

3樓:洛陽念櫻

亭燧,唐宋稱作烽臺,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西北明代墩臺,大的還有禦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

有關長城的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5樓:匿名使用者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萬元盤旋。從東頭的西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13000多裡。從北京出發,不過100多裡,就來到長城腳上。

這一段長征叔叔再發達體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地形。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脖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新槍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團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現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讚的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

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術的肩膀,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贏得著錢,不見得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資料

八達嶺長城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長城之一。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八達嶺原為隘口,後建關城。明隆慶三年 1569年 至萬曆十年 1582年 在各口修建障塞,並在各口兩側的山上建起邊城 梢牆 擋馬牆等,...

長城共有多少個烽火臺,八達嶺長城一共有幾個烽火臺?

北京段明長城共有敵臺1510座,烽火臺165座,馬面41座,城堡141座,關口31座,窯址10處。中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 河北 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 山東 湖北 湖南等省 市 自治區都有古長城 烽火臺的遺蹟。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 敵樓 關城 墩堡 ...

八達嶺長城有多長,八達嶺長城是多少公里?

毛苒 八達嶺長城段總長度為7600米。目前,八達嶺長城已經向遊人開放3741米,另有約3800米長城將於2012年按原狀進行搶險加固。 繁銀撒福 八達嶺長城,是一個景區。八達嶺古長城,是另一個景區。乘坐北京北 八達嶺的火車,抵達八達嶺火車站後,遊客都去最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還有八達嶺古長城,就是後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