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趙韓三家分晉後,秦國為何後面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時間 2023-05-24 08:30:12

1樓:衣衣的暖閣

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可是三家分晉以後就把晉國分成了四分五裂的小國家,秦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秦王重用商鞅,實行商鞅變法,才讓秦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再加上後面幾代秦王不懈努力,終於讓秦國實現了民富兵強。

2樓:體壇大拌菜

三家分晉之後,三國之間不斷髮生摩擦和戰爭。這讓遠離他們的秦國擁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機會,經過多年的發展,秦國開始逐漸強盛起來,並開始在實力上超過三國。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幾代秦王都有統一天下的決心,並且成功地進行了變法,所以後來成了最大的贏家。

如果韓趙魏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否取代秦國一統天下呢?

4樓:李洋氣

晉國沒有分家之前,是春秋諸侯國中數一數二的霸主,縱貫春秋時期的交鋒就是晉國和楚國之間的對抗,而且晉國勝多敗少,可以說已經佔據了上風。晉國在當時可以說是中原的最強力量,晉國的存在不但壓制了齊國的發育,讓齊國在齊桓公以後長期無法繼續發展,也成為了阻擋秦國東進的主要力量。春秋時期的秦國和晉國之間也爆發過多場大戰,比如崤之戰、麻隧之戰等,也是晉國勝多敗少。

由於晉國的阻擋,秦國只能被迫向西發展,無法向富庶的中原地區擴張。

5樓:肖艾斯的旅行日誌

可以,因為晉國一直都很強大,而且大部分君主都很賢明,加上實力比較強悍,所以可以替代。

戰國時期是如何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的?

6樓:思寧

三家分晉的產生其實根源還是在晉文公與晉成公身上,是因為晉文公的重用親信卿大夫導致這些卿大夫權重而晉成公的異姓公族制度導致卿大夫家族發展成為了公族,導致在之後的時期內晉國王室權力逐步被公族所霸佔,進而導致了公族的專權,最終導致了三家分晉的出現。

隨著晉國諸代國君的重用導致了這些公族的權力越來越大,國君的權力卻越來越小,而晉國的國力卻在日益增強,公族中逐漸出現了6股大的勢力,分別是趙氏、魏氏、韓氏、智氏、中行氏、範氏。之後趙魏韓三家滅掉了勢力最大的智氏。於是三家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權力,繼續對晉王室的土地權力進行侵吞。

公元前376年,三家廢除了晉國國君,最終晉國被三家瓜分殆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了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默許了晉國滅亡的事實。

7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主要是因為這三個國家實力都很強,而且誰也不服誰,打了很多場戰爭都分不出高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8樓:斯蒂芬斯

當時晉國有六卿,掌管了晉國大部分。分別姓趙魏,還有兩個一時之間記不起。其中以智伯最為強大,智伯滅了其他兩家。

只剩下趙魏韓和智四家。後來趙魏韓三姓聯合起來滅了智伯。而後趁勢取代晉國統治。

9樓:小白家美食

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趙魏韓三家風景局面,這是因為趙魏韓的實力不斷擴大,所以和秦朝處於了對立面。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並未滅晉國,韓趙魏三國居然與晉國共存數十年

10樓:承吉凌

周朝以封建立國,屏藩於海內,王室掌宗法以服四方。名不正則言不順,東周威烈王因為貪財貨而列三晉為諸侯,這就公然破壞了王室的法理基礎,自搖根基,終於導致戰國出現。晉國本來有六卿,掌握晉國的權力,後來有兩卿被滅只剩下了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四卿,智氏實力最強,公元前453年智氏聯合韓氏,魏氏要滅亡趙氏,魏氏,韓氏,怕趙氏滅亡後自己也被智氏給滅了,於是聯合趙氏反而把智氏給滅了!

從此以後晉國就變成韓趙魏三家執政,晉國越來越多的土地被三家瓜分,但這時三家名義上還屬於晉國,並沒有成為普遍成為的諸侯國,到公元前403年,周王室同意韓趙魏列為諸侯,這時候晉國君主只剩下了兩個縣的土地,直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把晉國最後兩個縣也瓜分了,這時晉國才徹底滅亡!

如果按照韓趙魏正式成為諸侯來算,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76年這二十多年是與晉國並列的三家分晉時,晉還是名義上的主子,只是晉侯要倒著去三家朝拜了。之後三家對外還是打著晉的旗號,取得了對齊任之站的勝利,並獻俘於周王。威烈王列三晉為諸侯後,三家才算和晉侯「平起平坐」。

其實齊國跟晉國差不多,也發生國政權更替,不同的是晉國是被韓趙魏三個瓜分了,齊國只有一家,齊國原本的國君姓姜,稱為姜氏齊國,公元前386年被姜氏最後一位國君被廢,田氏自立為齊國國君,以後的齊國稱為田氏齊國。

如果戰國時期晉國三分成韓趙魏,能否阻止秦國兼併天下的勢頭?

11樓:大事發生的

我認為並不能,因為秦國在實現了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已經在不斷的增強,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實力最強的一個,而且當時秦朝的目的就是統一天下,其他國家是阻擋不住秦國的腳步。

12樓:一紙荒誕

即使是這樣,也沒有辦法阻止秦國兼併天下的勢頭,因為這是大勢所趨的,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抵擋秦國。

13樓:樂樂在此呢

可以的,通過當時各個國家的合理規劃,其他國家可以一起對抗秦國,這樣可以避免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

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三國的實力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14樓:次元小拾

由於當時的科技和交通水平比較落後,所以三家分晉後各自所佔的國土面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三個國家的實力會出現巨大的差距。也就是說,由於韓國所佔國土面積最小,所獲得的生產人口也最小,所以在後續的發展上它自然比不過趙、魏兩國。

15樓:張晚更

地勢不同,然後管理方法也不太相同,所以就形成了強弱之差。

16樓:帳號已登出

在戰爭年代擁有一兩個盟友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自從周平王東遷之後,中國就進入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不休,但是更多時候卻是以稱霸為目的而非兼併滅國。三家分晉之後,中國便進入了戰國時代,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身死族滅。按理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原本屬於"一家人"的韓魏趙三國一個是守望相助。

三家分晉後的魏國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最後被秦國打敗呢?

17樓:陳遠紅紅紅

因為在後來的時候魏國的實力就有所退後,而且在當時戰爭比較頻繁,對魏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所以最後被打敗了。

18樓:嘉玉玉寶貝

雖然他實力最強,但是其他的兩個國家都在不斷的對他進行攻擊,再加上他過於狂妄自大,所以才會導致不停的衰敗,最終被秦國打敗。

19樓:浩海永寧

因為這個國家軍心不穩定,當權者沒有很好的政策,所以後來就被秦國打敗了。

曾經強大的晉國,為何最後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20樓:番茄醬的花生醬

因為晉國的實力太強大了,導致其他國家聯起手來先下手為強,在加上他內部混亂,勢力分派而居,所以就被瓜分了。

21樓:哇卡卡卡卡卡

因為晉國的發展同樣使得貴族勢力大大增強,晉國內部的貴族士族實力強大,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到了後期就無視晉國王室,相互征戰,最後趙魏韓成為最大的三支勢力,瓜分了晉國。

22樓:千年書蟲

因為晉國皇族實力不強,晉國後期是由這些士族掌權的,所以後期韓趙魏瓜分了晉國。

趙、魏、韓「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國君到**去了?結局如何呢?

23樓:瀟柏晗

三家分晉之後,晉國的國君成為了傀儡;後來晉國最後一代國君晉靜公被迫流亡,流亡途中被韓國的國君殺了,晉國滅亡。

24樓:陳歸bu離

答:在「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國君被廢,成為了庶民,後由於趙,韓,魏三家不斷的征戰,讓晉君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餘生顛沛流離,最後,晉國的國君死在了屯留。

三家分晉如何分的?什麼叫三家分晉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 趙 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 趙 魏稱為三晉。趙襄子因為取代了伯魯的太子地位,於心不安,立伯魯之孫趙浣為繼承人。但襄子死後,其弟桓子驅逐趙浣而自立為君。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

為何三家分晉的情況沒有發生在秦國和楚國

別再被盜號 任何國家,都存在著對最高統治位置的爭奪。咱們先來看看秦國,秦國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所以一直採取比較民主的繼位方式,兄終弟及 兒子 侄子繼位的都有,我們可以看到,一般新興民族都會有這種開放的繼位制度,比如蒙古的忽裡臺大會 女真的八旗。所以,能力比較強的君主得到了皇位,爭奪皇位或者說秦公 ...

東周為什麼分為春秋,戰國。為什麼要把三家分晉之前稱為春秋,之後稱為戰國

春秋時期 由於魯國孔子的編年史 春秋 一書而聞名天下,於是歷史上通常將周平正東遷至公元前476年之間的歷史時期稱之為 春秋 時代,這段時間基本上和 春秋 一書記事所跨時間差不多。戰國時期 因為這個時期周天子已經無力控制諸侯,於是諸侯國互相吞併,從春秋時期的一百多個諸侯國變為十幾個諸侯國。由於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