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成語,俗語,詩歌

時間 2022-08-19 23:35:09

1樓:匿名使用者

【解 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 例】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

「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說解】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水濟傳》五十一回:

「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2樓:周祖任

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周瑜打黃蓋\桃園三結義\火燒赤壁\敗走華容道\義釋嚴顏\大意失荊州\官渡大戰\敗走麥城\三氣周瑜....比牛毛還多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上網可以找嗎?做人不能太懶

有關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十個歷史故事,成語,俗語和詩句

4樓:匿名使用者

望梅止渴

【解 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 例】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

「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說解】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水濟傳》五十一回:

「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5樓:周祖任

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周瑜打黃蓋\桃園三結義\火燒赤壁\敗走華容道\義釋嚴顏\大意失荊州\官渡大戰\敗走麥城\三氣周瑜....比牛毛還多

桃園三結義

怒鞭督郵

孟德獻刀

三英戰呂布

連環計三讓徐州

衣帶詔轅門射戟

拔矢啖睛

望梅止渴

許田圍獵

青梅煮酒論英雄

擊鼓罵曹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斬顏良誅文丑

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

古城會火燒烏巢

的盧害主

躍馬過檀溪

走馬薦諸葛

三顧茅廬

連環計(龐統)

隆中對劉公子三求計

火燒博望坡

火燒新野

攜民渡江

單騎救主

喝斷長阪橋

舌戰群儒

智激周瑜

蔣幹偷書

借東風草船借箭

苦肉計義釋曹操

借荊州三氣周瑜

義釋黃忠

賠了夫人又折兵

割須舍袍

截江奪阿斗

黃魏爭功

義釋嚴顏

單刀赴會

威震逍遙津

百騎劫魏營

智取瓦口隘

計奪天蕩山

水淹七軍

刮骨療毒

白衣渡江

敗走麥城

關公顯聖

七步詩火燒聯營

八陣圖白帝城託孤

七擒孟獲

出師表失街亭

空城計武侯鬥陣辱仲達

五丈原丞相歸天

死諸葛走活仲達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姜維鬥陣破鄧艾

武侯顯聖定軍山

入西川二士爭功

羊公碑望梅止渴草船借箭

苦肉計義釋曹操

借荊州三氣周瑜

義釋黃忠

賠了夫人又折兵

割須舍袍

截江奪阿斗

黃魏爭功

義釋嚴顏

單刀赴會

威震逍遙津

6樓:

桃園三結義

怒鞭督郵

孟德獻刀

三英戰呂布

連環計三讓徐州

衣帶詔轅門射戟

拔矢啖睛

望梅止渴

許田圍獵

青梅煮酒論英雄

擊鼓罵曹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斬顏良誅文丑

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

古城會火燒烏巢

的盧害主

躍馬過檀溪

走馬薦諸葛

三顧茅廬

連環計(龐統)

隆中對劉公子三求計

火燒博望坡

火燒新野

攜民渡江

單騎救主

喝斷長阪橋

舌戰群儒

智激周瑜

蔣幹偷書

借東風草船借箭

苦肉計義釋曹操

借荊州三氣周瑜

義釋黃忠

賠了夫人又折兵

割須舍袍

截江奪阿斗

黃魏爭功

義釋嚴顏

單刀赴會

威震逍遙津

百騎劫魏營

智取瓦口隘

計奪天蕩山

水淹七軍

刮骨療毒

白衣渡江

敗走麥城

關公顯聖

七步詩火燒聯營

八陣圖白帝城託孤

七擒孟獲

出師表失街亭

空城計武侯鬥陣辱仲達

五丈原丞相歸天

死諸葛走活仲達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姜維鬥陣破鄧艾

武侯顯聖定軍山

入西川二士爭功羊公碑

7樓:壽向摩宜然

歷史故事:....三國的全市歷史,全是故事啊!值得一提就是:孔融讓梨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呂蒙的),七步成詩-才高八斗(說曹植的),望梅止渴-得隴望蜀(曹操說的)

俗語:生子當如孫仲謀

詩句:自己察去,三曹

8樓:匿名使用者

舌戰群儒 三顧茅廬 火燒赤壁 望梅止渴 草船借箭 虛張聲勢 步步為營 過五關斬六將 轅門射戟``````

9樓:匿名使用者

望梅止渴草船借箭

苦肉計義釋曹操

借荊州三氣周瑜

義釋黃忠

賠了夫人又折兵

割須舍袍

截江奪阿斗

黃魏爭功

義釋嚴顏

單刀赴會

威震逍遙津

10樓:

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青梅煮酒論英雄;望梅止渴;草船借箭;張鬆獻圖;單刀赴會;火燒連營;七擒孟獲;……太多了!

有關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十個歷史故事,成語,俗語和詩句

11樓:匿名使用者

望梅止渴

【解 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 例】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

「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說解】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水濟傳》五十一回:

「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12樓:周祖任

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周瑜打黃蓋\桃園三結義\火燒赤壁\敗走華容道\義釋嚴顏\大意失荊州\官渡大戰\敗走麥城\三氣周瑜....比牛毛還多

有關橋的十個成語,一首詩歌,一個故事

三國時期和東漢末年是同一個時期嗎

13樓:山寨莎士比亞

東漢末年從 黃巾起義算起, 三國從 劉sir,mr 孫,小曹稱帝算起。

所以不是同一個時期, 因為曹丕篡漢,東漢就結束了, 但是篡漢之後還是三國

14樓:暢聊歷史上的事

不是,東漢存在的時間是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三國存在的時間是公元220年——280年,其中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年——263年)、吳(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15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在220年滅亡。

魏國建國於220年,蜀國建國於221年,吳國建國於229年

也就是說三國存在的時候,已經沒有東漢了。

16樓:夜≠悽美

東漢末年後群雄割據,然後三國鼎立。。。

曹操是東漢末年還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17樓:__啒

嚴格說是東漢末年的人物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7月18日~卒於公元220年) 東漢:25-220年 三國正式鼎立東漢滅亡:220-280年 在公元184年2月黃巾起義開始也可以稱為三國,當時的東漢已經名存實亡了。

所以也可以稱為東漢末年的人物 三國時期人物。(但是這個說法就不大正確)

歷史問題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為什麼稱呼別人時要稱字,和自稱時,卻稱名

月下吟清風 那時候,直呼其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侮辱。因為古時名字要避諱的。曾經有一個人在酒宴上不小心喊出其朋友父親的名,結果他朋友立刻拔刀相向。自稱的時候可以不避諱自己的名字。顯得謙虛友好。 大橙子 古人直接稱對方的名字而不叫字號,就像現在罵人一樣 是規矩!電視劇瞎拍的,你看武則天電視劇還管她叫則天呢...

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有哪些,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在中國歷史那邊?

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主要有三顧茅廬 空城計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 單刀赴內會 容苦肉計 長阪坡 七擒孟獲 望梅止渴等 主要站在中國古代史的蜀國一邊,即站在 正統派 以維護頌揚漢宗室有關人物 儒家人物為正面形象。在民間流傳至今的三國時期故事,描述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基本...

三國之後都是哪幾個國家,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之後是哪幾個國家?

司馬懿一統天下。死後,他兒子稱帝建立西晉。三國過後是東晉西晉,然後是隋朝唐朝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之後是哪幾個國家?之後是統一的魏國,然後晉朝,晉後來分南北,之後為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後的中國漢族當時只有不到一百萬人口了。三國之後是東晉司馬氏政權,然後是西晉,南北朝 隋唐 宋元明清 司馬懿一統天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