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兵多將廣,為何還是敗給了曹操

時間 2022-01-18 06:40:13

1樓:掌心和腳心的痣

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對曹操平定北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袁紹的軍事能力約有十萬之多,是遠遠的超過曹操的,但是卻因為曹操的佈局有方,最終袁紹大杯,曹操稱為了最終的贏家。縱觀官渡之戰,曹操取得勝利,有這以下三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一、袁紹的戰略方針錯誤。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當時袁紹有精兵十萬,從數量上來看,是遠遠大於曹操的軍事力量的,而且袁紹的糧草充足,袁紹的謀士就給袁紹建議,說這場戰役應該打持久戰。

曹操的兵力不及袁紹,是抵禦不了很久的。但是袁紹手下的大將郭圖,審配等卻主張速戰速決,袁紹最終採取了郭圖等的建議。但是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當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曹操有的可能只是一時的爆發力,所以袁紹的戰略方針失敗了。

二、曹操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天下人所不齒,但是皇帝畢竟是皇帝,漢獻帝還是在位的,曹操並沒有稱帝,所以曹操畢竟掌握著漢獻帝的口諭。曹操完全是可以憑藉著漢獻帝的名義號令天下的。

其實之前皇帝逃難的時候,袁紹也是有機會把皇帝接到河北來的,但是袁紹卻目光短淺,沒有考慮到這麼長遠的利益,就錯過了這個機會。

三、曹操的戰略優勢。曹操一開始是佔據官渡,聲東擊西,斬殺了顏良文丑,挫敗了袁紹大軍的銳氣。後來又採取了許攸的建議,帶領五千精兵,偷襲袁紹的屯糧重地,導致袁紹軍隊時期崩潰。

張合的投降導致袁軍軍心渙散,紛紛潰逃。最終曹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官渡之戰稱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2樓:不會飛的肥豬

因為袁紹才華比不上曹操,一手好牌被打得稀巴爛,毀在了自己的手上。

3樓:大喵喵**解答

因為袁紹這個領導人的軍事才能和曹操比起來非常的弱,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曹操會根據戰場形勢避免自己的劣勢,發動優勢,最後才會以弱勝強。

官渡之戰中,雙方實力懸殊,兵多將廣的袁紹為什麼敗給了曹操?

4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既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對曹操能否平定北方至關重要的戰役。

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袁紹一直想在曹操的南面開闢第二戰場,但是曹操為了避免兩線交戰,提前擊敗了呂布和劉備勢力。袁紹便寄希望於劉表,但是劉表為了解決內部問題,無法出兵進攻曹操。袁紹又招誘張繡,結果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反而投降了曹操。

袁紹又讓劉備聯合黃巾軍從汝南進攻曹操,但終因力量弱小無法形成對曹操的夾攻。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正式爆發。戰前袁紹擁軍十萬,兵精糧足,在軍事上佔據很大的優勢。袁紹的謀士沮授勸袁紹和曹操打持久戰,而郭圖、審配等將領卻主張速戰速決,最終袁紹採納了郭圖等人的意見。

事實上,袁紹的軍隊更適合於持久戰,和曹操對著拼消耗,曹操可是消耗不起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畢竟皇帝在曹操的手中,曹操完全可以憑藉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而當年皇帝逃難的時候,有人勸袁紹把皇帝接到河北,卻被袁紹拒絕了。

曹操先是據守官渡,以逸待勞。後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解白馬之圍,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和文丑,大挫袁軍銳氣。接著一方面守官渡與袁紹相持,一方面伺機騷擾袁紹的糧道。

最後曹操採納來降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親率五千精兵,偷襲袁紹屯糧重地烏巢,焚燬糧食萬餘車,導致袁軍士氣崩潰,大將張合等陣前投降,於是袁紹軍心渙散,紛紛逃散,袁紹僅餘800多騎兵逃回河北,餘眾七萬多人投降曹操,結果全部被坑殺。袁軍主力在此戰中被消滅殆盡。

官渡之戰中袁紹兵力多曹操一倍多,為什麼袁紹會戰敗?

5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歷史上三大戰役之一,在這場戰爭中,袁紹之所以兵多勢強反而遭受失敗,是由於他的謀士許攸在關鍵時刻投靠曹操,為曹操獻計,出賣袁紹軍中機密,也與袁紹用人不當,關鍵時刻決策失誤有關。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在北方滅掉公孫瓚,實力空前強大,而曹操也滅掉了呂布和袁術,實力雖然不如袁紹,但也兵力強盛。公元200年,袁紹讓幕僚陳琳寫討伐曹操的檄文,遍發全國各地,開始出兵攻打曹操,為了確保主力部隊順利度過黃河,袁紹先派遣大將顏良奪取黃河南岸要地白馬,但是顏良因為輕疏無備被關羽刺殺於亂軍之中,之後又在延津之戰中,袁軍因為軍紀寬鬆,下馬搶奪曹操故意遺棄的財務,而被曹操擊敗,袁紹大將文丑也死於亂軍之中。

袁軍雖然初戰失利,但是總體實力還是在曹操之上,雙方相斥三個多月,軍隊都已經疲憊不堪,曹操軍隊缺乏糧草,甚至動了退兵的念頭,關鍵時刻,荀彧給曹操寫信講明厲害,堅定了曹操的抗敵決心。

公元200年十月,袁紹派人運送糧草,派大將淳于瓊帶兵押送糧草,夜宿於距離袁軍四十里的烏巢,袁紹的謀士許攸曾經向袁紹獻計突襲許都不被採納,許攸的家人又因為犯法,被留守在鄴城的審配逮捕,許攸因此心懷怨恨,投奔曹操,向曹操獻火攻烏巢之計,曹操採納了許攸的計策,夜襲烏巢,火燒袁軍糧草,袁紹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的決定,分兵支援烏巢,另外派大將張郃和高覽襲擊曹營,由於烏巢兵力不足,最終導致糧草被焚燒,而曹營又早有防範,張郃高覽一時攻取不下,聽說烏巢被燒,兩個人怕被袁紹治罪,都投降曹操,袁紹軍心大亂,慘敗而逃,袁軍元氣大傷,袁紹不久也病死鄴城,曹操最終擊敗袁紹的兒子統一了北方。

6樓:詩允love詩傑

在亂世三國當中,群雄四起,為了地盤和利益你爭我奪,上演了無數的大小戰役。

7樓:哈橙寶寶

以少勝多主要還是靠天時人和地利,所以這種事情在三國時期非常的常見,袁紹失敗也是當時各方面的綜合因素

8樓:職場微微

這個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因為他政治失利,道義上失理。指揮失誤。且意氣用事。才會戰敗

9樓:活寶果

因為袁紹當時大意了,並且有點意氣用事,使得他在這次戰爭中失敗,曹操的兵數少,但是都是精英。

10樓:社會路痴的福利

在戰爭中最重要的不是兵力的多少,重要的是有一個足智多謀的將領,所以雖然元宵的兵力比曹操多,但是他沒有曹操的才能高。

11樓:來自扁擔崗揚眉吐氣的茶花

官渡之戰中袁紹兵力多曹操一倍多,但是袁紹有一點不如曹操的地方就是袁紹不會用人。

12樓:牧馬人

官渡之戰中袁紹的兵力,比曹操一倍還多,但是曹操的兵都是精兵,他的謀臣也十分的厲害,大家團結一心,而袁紹的兵力雖然多,但是也不算是精兵,手下的謀臣勾心鬥角,互相拆臺,所以袁紹戰敗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官渡之戰中,袁紹自持兵多將廣,並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而且雖然江南才子輩出,但是袁紹根本不會任用賢才,導致了許攸投靠了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倉。所以袁紹軍心渙散,潰不成軍。

官渡之戰中曹操兵力為什麼比袁紹少得多?

14樓:林顧姝

袁紹軍:兵力基本沒有什麼爭議:《三國志》、《資治通鑑》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參加進攻的為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估計兵力為11-12萬人,其中騎兵1萬多。

另外,《世語》記載為袁軍步兵5萬,騎兵8千,合計5.8萬。在《三國志》注引中孫盛評曰:

「紹之大舉,必悉師而起,十萬近之矣。」而張璠《漢記》雲:戰後曹操「殺紹卒凡八萬人。

」也證明袁紹軍在10萬以上。

曹操軍:參戰兵力有一些爭議,分析如下:

統帥:曹操, 謀士:郭嘉、荀攸、賈詡、董昭、毛玠,

偏將軍:徐晃,裨將軍張遼、許褚、關羽,

東郡太守劉延;平虜校尉于禁;討虜校尉樂進;厲鋒將軍曹洪;

其中曹操從許昌親自帶到官渡的有1萬人的**精銳部隊(包括徐晃、張遼、許褚、關羽),《三國志——武帝紀》所說的「曹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就是指的這部分軍隊。

原來在河水(即今黃河,但與現黃河位置有一些差別)一線駐守的部隊是:

白馬劉延軍1千人,原武于禁軍2千多人(後來增加到4千),樂進軍估計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帶(其中騎兵1千人)。這樣在官渡一線的曹軍總兵力應為1.9萬人。

以上為戰役開始階段直接參加官渡戰役的部隊和將領,其它主要部隊和將領為(合計4.6萬人):

建武將軍夏侯惇軍:5千人,防守西面的孟津、敖倉等要點以及保障左翼安全;

揚武將軍張繡軍:駐陳留、吾己等地,5千人,保障整個右翼的安全;

越騎將軍曹仁軍:駐穎川一帶,5千人,為官渡戰役的後軍兼戰役預備隊;

行督軍校尉穎川太守夏侯淵、威武將軍蔡陽以及厲鋒將軍曹洪軍:1.1萬人左右,防守南面的南陽到穎川之間的廣大地區以及許昌外圍,防備劉表,保衛許都(估計其中夏侯淵、曹洪各4千人,蔡陽3千人);

許昌留守軍:荀彧,估計有2千人;

汝南太守滿寵、汝南郡太宗李通軍:駐汝南,6~8千人,防備孫策;

振威將軍東平相程昱軍:駐鄄城,7百人,防備河水上的渡口以及袁紹軍的右翼迂迴;

琅琊相臧霸軍:估計3千人防備袁紹軍從青州的進攻並數次進攻青州,見《三國志臧霸傳》;

糧草轉運李典軍:1千多人,負責向官渡大營押運糧草,見《三國志李典傳》;

廣陵太守陳登軍以及兗州、徐州等地其它部隊:5-6千人守備;

根據以上的曹軍部署,可以發現:曹軍的總兵力為6.5萬多人,與當時的歷史情況比較符合,同時也已經包括了絕大部分曹軍的將領(可能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將領沒有列出)。

曹軍為防備四周其他軍事力量可能的攻擊,部署了2.5萬多人的兵力,而為防止袁軍的兩翼包抄,又用去了1萬人,這樣曹軍在官渡的兵力就不多了。不過正是由於以上正確的部署,才保證了官渡戰役的順利進行:

打垮了汝南劉闢的叛亂、消滅了袁紹派出的西線迂迴部隊韓荀軍。實際上袁紹手下的許攸建議的偷襲許都之計劃,並不是什麼高招,曹操部署的曹仁軍就是防備這一手的。曹操不過對許攸客氣客氣罷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兵不在多,在於精。

189年,曹操散傢俬起兵伐董卓,依註文《世語》

說初起兵有五千人。次年「至建平,復收兵得千餘」。192年,「追黃巾至濟北,受降卒

三十萬,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196年,曹操又大破黃巾,「汝南、穎川何儀、劉

闢、黃邵、何曼等部各數萬皆降。」每部僅以二萬人計算,曹操這次降編不下八萬人。

198年,曹軍兵圍下邳,「(呂)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擒布、宮,皆殺之

。」這次曹操又收降了侯成、宋憲、魏續、臧霸、孫觀等部。199年初,曹軍又大破眭固

部,其將「薛洪、繆尚率眾降。」同年,宛城軍閥「張繡率眾降。」200年初,「廬江太

守劉勳率眾降,封為列侯」(同上書)。從上可以看出,曹操受降、整編的黃巾軍和各軍

閥軍隊不應少於40萬人。在軍閥混戰的歷史背景下,軍隊數量顯得很重要,因為出於對

外作戰的需要,曹操絕不可能作出全部遣散的決定,即使以保留二分之一計算,曹軍經

篩選後的總兵力也可能有20萬人,因而對付袁紹這樣的北方大軍閥,曹軍完全有能力出

動十萬之眾。

其次,裴松之認為官渡之戰不是一場「摧鋒決戰」,袁軍十萬人於東西數十里屯營,且

雙方相持達半年之久。曹軍若只有一萬人,怎能佈下數十里之陣呢?「

從官渡之戰看曹操用人 戰略,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個人能力,軍隊數量,用人策略,軍事策略對比

去看看易中天品三國 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個人能力,軍隊數量,用人策略,軍事策略對比 個人能力 曹操有很強的軍事政治能力.袁紹優柔寡斷.雖是三世公卿.但對民無恩 軍隊數量 袁紹軍隊在數量上是壓倒性的優勢.十倍於曹軍.戰鬥力方面亦不輸曹操的青州軍.曹操本人也曾感嘆 河北人馬如此雄壯!用人策略 曹操任人唯賢....

袁紹在官渡之戰結束後,損失有多嚴重?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勢力龐大袁紹是東漢末年的大家族成員,實力強大,袁紹的家族是四世三公,三公官職雖然在東漢末年可以使用錢財進行購買,但是普通家族出一個三公官職就可以名揚天下,而袁紹的家族連續四代都位列三公,可見袁紹的家族勢力顯赫 而袁紹也通過四世三公的名號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後來在董卓禍亂朝政的時候袁紹也...

若是袁紹在官渡之戰沒有敗給曹操,歷史會有怎樣的變化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一個轉折點,也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袁紹擁有數倍於曹操的兵力,然而最終卻意料之外敗給了曹操,使得曹操聲名鵲起,也成為他統一北方的基礎。然而,如果在這次戰役中,袁紹並沒有失敗,而是打敗了曹操,那麼未來的歷史又會如何發展呢?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實力是強於曹操的,當時曹操眾將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