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子監,什麼是國子監?相當於現代的哪個

時間 2021-08-30 10:37:23

1樓:易書科技

國子監,又稱國子學。西晉時,專門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專設了國子學,形成了國子學、太學並立的雙軌制。國子就是貴族子弟,與更具平民色彩的太學並立。

隋煬帝時始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的監生幾乎都由官宦子弟充任,國子監只不過是他們入仕的途徑而已。他們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

元、明、清時期不設太學,只設國子學或國子監。清代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光緒三十三年(1907),並歸學部。

國子監由此從教育機關變成了只管考試而不管教育的****,到清末則成為賣官機構。

國子監的老師有祭酒、司業、主簿等,均有品級。國子監學生,等於秀才,分文武兩種,文稱文生,武稱武生。凡依照慣例規定繳納一定數額的錢給朝廷,即可稱為“例監生”。

他們有資格去見縣官,但沒有什麼實權。

2樓:顧輕舟老師

國子監是我國明、清兩代國家管理教育的高衙門(類似如今的教育部)和國家設立的的高學府,也稱“太學”。目前國子監與隔壁的孔廟統一售票,遊客購票後進入孔廟,在碑亭旁的“持敬門”進入國子監遊玩。國子監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的建築格局,中軸線上分佈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大殿、彝倫堂、敬一亭等主要建築。

其中辟雍大殿整個國子監的中心建築。辟雍大殿:皇帝講學之處辟雍大殿這一個十分獨特的建築,是一座建於圓形水池**的方型殿宇。

這種建築形制有這很深的含義:辟雍外環繞的圓形水池,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闢(闢即璧,皇帝專用的玉製禮器),象徵這王道教化的圓滿不絕。其它主要建築:

辟雍大殿以北是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大殿後,這裡改為了國子監的藏書處。彝倫堂的北邊是敬一亭,建於明嘉靖七年(公元2023年),是國子監**辦公的地方。國子監的琉璃牌坊,是北京的一座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牌坊正反兩面的橫額上,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字,由此可見古代中國的崇文重教。

在國子監內設有“中國古代科舉展”和“國子監原狀陳列展”等常年展覽,對科舉制度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去參觀。相比較北京一些景點的熙熙攘攘,國子監內古樹林立,遊客也不是很多,環境非常清淨。國子監周邊的衚衕區也很不錯,綠樹成蔭,四合院灰牆青磚,沿街有許多的茶藝館,文房四寶,佛物商店等。

開放時間

什麼是國子監?相當於現代的哪個

3樓:咪浠w眯兮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或“國學”。相當於現在的大學。

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明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此外,國子監對教職員的職務、待遇及對監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國子監職務設定:

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每歲,七學生業成,與司業、祭酒蒞試,登第者上於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事。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職能是國子監最高長官, 管理考試 教育 印書 到清朝淪為只能考試不管教育的機構。如果有可比性的話,相當於清華大學校長。

5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是中國

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相當現在的教育部

6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官辦最高學府,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並非相當於教育部,古代禮部才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

國子監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官府名。晉武帝時,始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掌教導諸生。北齊改名國子寺。

隋文帝時,改寺為學。不久,廢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為國子監,復置祭酒。

唐沿此制,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併為皇太子講經。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東都亦置監。一度改稱司成館或成均監。

宋屬禮部。宋初承五代後周之制,設國子監,招收七品以上**子弟為學生。端拱二年(989)改國子監為國子學,淳化五年(994)依舊為監。

慶曆四年(1044)建太學前,國子監繫宋朝最高學府。但高、中級**子弟坐監讀書,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自設太學和其他各類學校後,國子監成為掌管全國學校的總機構,凡太學、國子學、武學、律學、小學、州縣學等訓導學生、薦送學生應舉、修建校舍、畫三禮圖、繪聖賢像、建閣藏書、皇帝視察學校,皆屬其主持籌辦。

元豐改革官制(見元豐改制)前,國子監**有判監事、直講、丞、主簿等。自元豐三年(1080)起,改設國子祭酒(即舊判監事)、司業(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學博士(即舊直講)、學正、學錄、武學博士、律學博士等官,監內分成三案:廚庫案管太學錢糧、頒發書籍條冊,學案管文、武學生公私試、補試、上舍試、發解試等升補、考選行藝,知雜案管監學雜務。

各案設胥長、胥佐、貼書等吏人多員。國子監還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

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陸續置國子監,設分司官,由朝廷執政、侍從等官迭互充任,職事頗簡,僅出納錢糧,實際成為士大夫休養之所。崇寧四年(1105),罷三京國子監官,各設司業一員。

遼太祖置南面上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丞、主簿、下轄國子學。中京另建國子監,設官與上京同。金代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設祭酒、司業各一員;監丞二至三員,一員兼管女直學。

元初置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祭酒、司業,掌國子學的教令;監丞,專領監務。另建蒙古國子監和回回國子監學,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別。

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在北京設國子監,皆置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各一員。清代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設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

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光緒三十三年(1907),並歸學部。

8樓:遊子逸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北宋慶曆三年(公元2023年),范仲淹參政“慶曆新政”,應天府書院升為南京(今商丘)國子監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並列為北宋最高學府。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樂年間,規模巨集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9樓:夢囈的魚

相當於行政人員的最高學府吧

10樓:陌顏迷塵

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

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北京“六大宮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國子監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2023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是皇帝臨雍講學的場所。

其建築風格獨特,為重簷黃琉璃瓦攢尖頂的方型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辟雍四門。構成“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

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定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後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於元代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按照“左

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辟雍,為北京“六大宮殿”之一。

12樓:匿名使用者

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北京“六大宮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國子監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2023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是皇帝臨雍講學的場所。

其建築風格獨特,為重簷黃琉璃瓦攢尖頂的方型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辟雍四門。構成“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

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定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13樓:爾霞阿綢

古代最高學府

管理人叫國子監祭酒

14樓:鬱秀英計甲

國子監是一個部門

古代最高學府

管理人叫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的作用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大學了——而且是皇家學院。國子監的領導不叫校長,而叫祭酒(這名稱確實體現了儒家的傳統),別小瞧祭酒,他也執掌著四品官印。至於學生,則叫監生。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高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2023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

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裡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

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著所有進士的姓名。

國子監生是幹什麼的,國子監是幹什麼用的?

天地遊魂 是國子監的監生。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相當於國立大學。監生就是學生。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子監校長。 秒懂百科 監生 國子監監生員的簡稱 監生,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照規定必須貢生或廕生才有資格入監讀書,所謂廕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監的官僚子弟,此種廕生亦稱...

國子監是怎樣機構,國子監是怎樣一個機構?

國子監,是清 主管教學最高的行政機構?國子監是怎樣的一個機構?我國古代隋朝以後的 官學,是我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 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 南監 或 南雍 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 北監 或 北雍 國子監是什麼機構?國子監是...

太學和國子監有什麼區別,太學和國子監的區別

起名太麻煩 國子監與太學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但同時,國子監 出現後,學 與 監 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 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 監 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