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如何治療?用什麼辦法好呢

時間 2022-01-22 19:55:16

1樓:紅夏蘭忻民

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援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檯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

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儘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係,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介紹幾則成功**「腳跟痛」的祕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鐘,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鐘,先薰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鐘,擦乾後將藥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繃帶包紮。

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藥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藥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藥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鐘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薰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2樓:匿名使用者

腳後跟疼即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區域性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在中醫學屬於「骨痺」範疇, 一般外fu。.足跟骨坊世一貼,即可

.1、休息,注意少走路,站立時間亦縮短,減輕人體重量對患足的負擔。

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 患有足部疾病後穿鞋有講究,提倡穿運動鞋或者軟底鞋、坡跟鞋,忌穿平底鞋、硬底鞋和人字拖鞋。

3樓:匿名使用者

腳跟疼痛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還有止痛的藥物。這種情況可一般是由於區域性發炎或者是著涼引起的,平時要注意腳後跟的保暖。每天晚上可以用溫水來泡腳以促進血液迴圈。

**可以用綯寶的中要足.跟骨.方醫.

貼。平時要注意休息,不能進行過量的體育鍛煉,且走路的時間不要過長。

腳後跟疼怎麼**?用什麼辦法好呢?

4樓:墨綱毅

最近我穿瓢鞋。沒穿襪子,後腳跟怎麼這麼疼,不敢碰,碰到滯留疼下,只能穿柔軟拖鞋

5樓:匿名使用者

出現腳後跟疼痛以後,首先要穿軟鞋或者穿拖鞋,減少這個鞋子的後跟對肌腱的摩擦,其次減少運動量,同時可以用熱水來泡腳外塗扶他林來進行緩解。

如果頑固性的疼痛而不能緩解的時候,也可以採用區域性注射封閉的方式來控制疼痛。但大家要知道,封閉一年頂多只能打兩次,不能用封閉來作為一個常規的**。那麼首選的也是外用藥物**,外用藥物**不佳的時候,才考慮區域性封閉。

6樓:匿名使用者

腳後跟疼是常見的症狀。在醫學上俗稱跟痛症,即腳後跟的肌腱、韌帶、軟組織附著的地方出現了軟組織炎症。主要原因跟過度的行走、負重、區域性的刺激有一定關係。

跟年齡也有一定的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韌帶、肌腱、筋膜都有退變。應該要減少負重行走。

換鞋底比較軟的、厚的鞋,以減少對腳後跟的刺激。可以輔助理療的方法,每天晚上用溫水泡腳。最好的**方法可以選擇外用萄寶的中要足-跟.

骨方.世.貼,效果比較好。

7樓:匿名使用者

腳後跟疼,通常來說表現為早上起床後落地的第

一、第二步最痛,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的緩解。一般有兩種足跟痛,一種屬真性,指生了根=骨骨刺造成的腳後跟痛,痛點很集中;另外一種是假性足跟痛,是沒有骨刺增生但是足跟部疼痛且雙腿帶有乏力的感覺。 中醫多針對造成腳後跟疼的原因選擇**方法。

一般是選擇具有消炎、鎮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功效的中藥**。 外fu,居優堂傳世足跟痛=帖,** 腳後跟疼貴在堅持,而且平時應該注意好保養自己的雙腳。

腳後跟疼怎麼**?有什麼好辦法呢?

8樓:匿名使用者

足跟出現了疼痛,如果是外傷導致的,需要積極的完善檢查,明確損傷的具體程度,明確跟骨骨折的具體程度,如果具有手術指徵,積極的進行手術**。保守**要抬高患肢,石膏固定6-8周的時間,不能夠推拿、按摩,不能下床行走,口服消炎鎮痛藥物洛索洛芬鈉,靜脈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也可以肌肉注射強痛定等等。如果不是外傷導致的足跟的疼痛,有可能是跟骨骨刺,這種情況要積極的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要穿鬆軟的鞋子,不能穿高跟鞋,可以使用活血的中藥熱敷、燙洗,口服消炎鎮痛藥物洛索洛芬鈉、氨酚曲馬多,區域性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必要時可以進行封閉**,使用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2-3次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如果不能減輕可以進行手術。

9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府邸脂肪墊炎或者是慢性的根尖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氣的站立行走,或者是穿的鞋不合適。

所以,出現疼痛以後,主要就是對症**,首先說避免長期的站立或者是行走休息的時候儘量把雙下肢抬高,讓足跟的地方高於心臟,有利於下肢的靜脈迴流,減輕腫脹,減輕疼痛。另外,更換舒適的軟底的、厚底的鞋子也有利於腳後跟疼痛的緩解。

10樓:寸漢

避免長時間站立走路、晚上常泡腳、穿較軟的鞋。這些都可以緩解腳跟疼痛。可以試試一些相關的中藥來調理。

腳後跟疼如何**?有什麼好辦法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當出現腳跟疼痛的時候,需要針對引起腳跟疼痛的這些原因對症**。

如果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首先要注意休息、穿寬鬆的合適的鞋子,同時可以配合外敷居優堂傳世足跟痛=帖、配合熱敷理療、等方法**一般能取到不錯的效果。

如果是由於跟骨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在保守**無效的時候,可以做骨刺的切除手術**。

腳後跟疼怎麼辦?如何**好呢?

12樓:箕楊氏哀棋

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援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檯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

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儘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係,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介紹幾則成功**「腳跟痛」的祕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鐘,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鐘,先薰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鐘,擦乾後將藥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繃帶包紮。

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藥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藥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藥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鐘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薰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13樓:月玖天

如果是中老年人,腳後跟疼一般的都是長了骨刺,這也沒什麼辦法,可以貼一些活血化瘀的去痛膏,緩解了要多走路,把骨刺磨下去,一定要沒有炎症了在走,必要時去醫院骨科拍**讓醫生對症**。

14樓:閻菲

導致足跟疼痛絕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於跟痛症引起的。導致跟痛症的原因是由於年齡增加、胼胝體變薄、體重增加,這就使緩衝能力降低壓力增大,此時應該儘量避免運動。可以做微波理療,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15樓:匿名使用者

腳後跟疼一般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跟骨骨刺引發的疼痛,為什麼會引起這種疾病?我們該如何預防呢?跟骨是人體行動、負重與地面的著力點,所以相對容易發生骨質增生。

腳跟疼痛一般情況下不是由跟骨骨刺本身引起,而主要是由附著在跟骨下的腱膜發生炎症所致。**建議用桃寶的中要——足跟骨.方醫.

貼效果比較理想。

腳後跟疼的幾種**

(1)腳跟痛是因為腳跟長期承受重物負擔,以致造成腳跟部位的疼痛。腳跟痛之所以會造成許多人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活動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腳底。因此,這個疾病也好發在每天需長時間站著或走路、跑跳等不同工作或職業的人,例如教師、美髮理容業、工廠作業員、軍人、田徑及外科醫師等。

(2)腰椎型腳後跟疼痛:許多人腳後跟疼痛是由於年齡的增長,腰骶部的馬尾神經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病變變形後(即骨質增生)引起了壓迫;「竄痛」,從而導致下肢不適的。初期表現就是整個後腳跟底板疼,嚴重的還會伴有半個臀部涼、無知覺,大腿外側麻、小腿麻等症狀。

我的腳後跟總是疼,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什麼辦法治的

針草醫仙 有無外傷史?包括摔傷,硌傷等,腳跟痛有很多種疾病,如跟痛症,跟痛,跟骨骨質增生等 像你說的情況多數屬於跟骨下纖維墊炎症,跟骨與 之間有一塊彈性的纖維墊,起保護跟骨的作用,這樣你踩在地上才不會感覺硌得慌,纖維墊炎症多由硌傷,常時間站立,常時間穿薄底平底鞋等引起,推薦方案 1藥物 口服抗炎鎮痛...

腳裂擦什麼好呢,腳後跟乾裂用什麼好?

角質層增厚和皮脂分泌不足是導致腳部脫水的常見原因,用過熱過冷的水清洗,或者使用過多鹼性洗劑,香皂等,會造成皮脂,水分直接流失,如果在乾燥季節護理不當,就很容易造成真菌感染,對此首先應該用溫水或低度米醋清洗,這樣能軟化角質。其次是塗抹外用藥物進行抑菌,達克寧軟膏之類的。這裡建議使用帕芙歐裂可寧進行修復...

腰腳痛該如何治療,腰腳痛有什麼好辦法

採用飲食調理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一 杜仲腰花 取杜仲 川斷各 15克 豬腰子 1對 白酒 25毫升 蔥 味精 醬油 大蒜 姜 鹽 白糖各適量。製法 先將豬腰洗淨切成腰花放碗內 加白糖 鹽 酒 另將杜仲 川斷煎取濃汁後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燒熱鍋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後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每日 1次。二 茴...